2017年06月20日16:26 新浪财经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新浪财经讯 “2017陆家嘴论坛”于6月20日-21日举行,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金融改革与稳健发展”,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出席并发言。

  其表示体制问题对于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挑战,“所有总部都在北京,政策一采取马上都集中到那里。”他认为推进改革、进一步市场化,不能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北京,然后由北京各部委去分配,“这个体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要沿着去中心化的方向走,去中心、去中介意味着通过创新就可以创造出购买力。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李扬:谢谢!我们机构一半在上海,叫“陆家嘴基地”,今天我们回“老家”了。同时我也是做金融研究的,对所有与上海有关的金融动态都非常关心,5月份我们在北京公布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关于支付清算的数字。金融中心最根本的指标之一就是,大家是否把钱集中到这里来?全国的钱是不是从这里流出去?我们仔细看了一下,应当说还是有一些遗憾。 

  有几个趋势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趋势,从2007到2014年,整个中国金融活动是去中心化的,从支付清算数据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个其实是符合方向的,而2014年之后重新集中化了。这与反危机与经济下行之后,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密切相关。这是大背景,本来是去中心化的又再次中心化。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地位很尴尬。我们有三个指标:一个指标是其中有多少资金经过上海?这方面不到20%,相比之下北京有40%,而且是在下行。去年的数字稍好一点,但是是否可持续还有待观察。就是流向上海的资金减少了,占比减少了。第二个指标,从上海流出去的资金也在减少。当然北京也是减少得很快,就是去中心化的趋势还是存在的。第三个,从北京和上海两地交易来看,北京是净流出,往上海流,钱从它那里产生往这边来。 

  这些就告诉我们金融中心建设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是一个体制问题。所有总部都在北京,政策一采取马上都集中到那里。这点从支付清算数字一下看出来。大量资金涌过去从那边分发出来,对于下一步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一个挑战。 

  应对这个挑战,我简单说两个思路。第一个思路总体来说推进改革,进一步市场化,不能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北京,然后由北京各部委去分配,这个体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还是要沿着去中心化的方向走,这是一个大背景。对上海本身来说,我觉得应当把金融和科技密切结合。过去说科技金融的时候,基本上是用金融资源支持科技企业,现在到了什么程度呢?现在是先用科技全面改造金融,用改造了的金融全面服务实体经济,当然特别是要服务科技企业。如果说前面是1.0版,现在是2.0版这个程度了,这一步不做,我们就痛失良机了。

  “金融科技”,我大概概括一下有六个特点。一是科技驱动。金融发展靠的是科技驱动。金融要改造,改造的动力在科技。云计算、互联网技术、智能化等等,我们用的还是不太够,我们的邻居浙江、再远一点的邻居深圳,做得相当好。二是去中介的、网络化的。不应该再建中介,这都是消耗成本的。三是去中心的。现在中国一说中心就说到北京,上海就没有资金了。去中心、去中介意味着我们通过自己的创新是可以就创造出购买力,这点很重要,这是很革命性的。不能老靠人民银行印票子之后去分发。能不能通过科技创造出购买力?完全可以,现在这个都不是什么很高新的技术了。 

  四是普惠的。说实话迄今为止,金融是服务富人、服务大企业的。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新的金融科技条件下,应当面对所有的人,当你面对所有人的时候,你才发现人民群众蕴含着极大的金融潜力,过去我们没有把它动员起来,浪费了。五是智能化的,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阿尔法狗打败了世界第一之后,我们都觉得人还活着干什么,大家都觉得自己受到挑战了。六是场景化的。现在金融不是场景化的,而是数字,只见工具不见人。场景化其实就是金融活动和所有实体经济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你能看到你的金融在干什么。所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场景化特征下能够得到最完美体现,我觉得应当做这个事。 

  上海条件得天独厚。把金融和科技密切结合起来,我们完成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任务我认为是很有希望的。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