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7日09:06 新浪财经
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 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

  新浪财经讯 6月7日消息,“中国金融论坛”作为科博会的重要活动于2017年6月7日-8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出席并发言。

  发言中他主要谈到了强监管去杠杆乱相等条件下形成了缩表情况,由此引发的利率上升和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问题。

  针对近两年中国出现严重的货币信用过度膨胀的问题,于学军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不符合去杠杆的总体要求。”他进一步解释有以下弊端:

  由于货币信用过度膨胀,这推动了固定投资和房地产持续增加火热。“这是2016年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恢复较高增长的主要的推动力,”于学军指出,2016中国经济增长有所回升,“主要的推动力量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市场。”

  这也形成了形成严重的资产泡沫化现象,不得不控制,于学军解释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整体金融机构的缩表现象”。

  而且随着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大幅收缩,一定会影响基建房地产等固定资产的投资,这会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点。

  不过在理解这个现象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中国金融缩表和美国是不一样的。于学军解释称,美国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实行货币政策而形成的颇大的资产负债表,是否需要压缩从而回复到正常的状态。但中国目前发生的所谓缩表现象不是仅指中央银行,而是整个的银行系统,中国的缩表和美国的缩表讲的概念不完全一样。

  具体来说,一是美国是由官方提高,中国则是民间的概念。二美国仅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有问题,而中国则泛指所有的金融业。

  以下为发言实录:

  于学军:各位来宾、同仁和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很高兴有机会参加由北京科博会举办的2017年中国金融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有关科技金融和服务实体经济,对此我也有些了解和想法,但是这个题目如果大家都去讲,可能太雷同。另外,根据会议的要求,我看也有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包括一些热点和前沿的问题。这样,我选了一个题目:当前银行业“缩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问题。这里的“缩表”是带引号的。

  中国的银行业或者是整体金融业,现在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强监管、去杠杆、治理金融乱象等条件下形成的“缩表”现象,并由此引发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流动性收紧、利率上升和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等问题。我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了解和看法,和大家做一些交流。

  对金融系统来说,“缩表”是今年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过去没有这个词,在金融教科书中也没有提到这个词。

  全世界最早出现这个词或概念是今年从美国开始的,针对的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在此,我简单作一个介绍。

  众所周知,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巨大,并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看起来,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后遗症”依然存在,并在一定的区域、领域、程度上有可能仍在持续发酵。这当中,我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金融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可能正是危机的延续、累积所形成。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大约只有8千亿美元左右。为了抗击金融危机,美联储出台了著名的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QE政策,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等有价证券,迅速扩张其资产负债表,最高时一直维持在约4.5万亿美元。

  随着美国经济的企稳,美联储在2014年正式宣布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停止扩张资产负债表,不再增加购买国债等有价证券。随后,美联储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以及今年3月连续三次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从最低时的0%—0.25%提高到目前的0.75%—1%。

  现在看起来,美国经济恢复增长已经确立,进一步提高利率 即利率进入上升通道,也成为一个既定目标。在这种情况下, 美联储在金融危机期间,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形成庞大的资 产负债表,是否需要压缩,从而回复到正常状态呢? 即金融危机 期间美联储持续购买的有价证券是否需要卖出去?

  这个问题由美联储正式提出,全球金融业“缩表” 一词即由此产生。

  中国在这个时点上引进或借用了这个词,并在国内形成热点话题,但是情况和内容与美国相比却大相径庭。

  我国官方不讲“缩表”一词。况且,中国的“缩表‘’与美国的情况相比可能截然相反,因为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最应当压缩的是存款准备金,即调低目前仍维持在17.5%的准备金率,而这对中国来说却不是收紧的政策,而是放松政策。所以,中国目前发生的所谓“缩表”现象,不是仅指中央银行,而是泛指整个银行业系统。

  中国和美国“缩表”的概念显然不尽相同。主要不同点在于,美国的“缩表”是由官方提出,中国则属于民间概念;美国“缩表”问题仅指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而中国则泛指整体银行业甚至涉及全部金融业。

  我演讲的第二部分内容,即“缩表”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因为时间有限,第二部分我就不展开讲了,重点梳理一下主要的逻辑重点。主要讲四个观点:

  第一,近两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信用膨胀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不符合“去杠杆”的总体要求。

  第二,货币信用过度膨胀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并成为2016年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恢复较高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016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已超过81%,近年来持续上升。这也导致近三年中国的整体债务水平快速上升。

  第三,中国经济已形成严重的资产泡沫化现象,不得不进行 有效的宏观调控。2016年 11月后,大家都能够感到,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即由松转紧,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整体金融机构的“缩表”现象。

  第四,随着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大幅收缩,一定会影响到基建、房地产等固定资产的投资,从而重新造成我国经济增长承压的问题。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不对和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