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4日11:24 新浪财经
人大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领衔专家施炜 人大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领衔专家施炜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中国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联盟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高层管理论坛”于4月14日在北京举行。人大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领衔专家施炜出席并演讲。

  施炜直言自己并不同意“企业内部创客”的提法,他认为此种概念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上并不现实,首先,通常在企业内部,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员工非常之少,其次,当下风险投资很多,有创业想法的员工多半也离开企业自己创业,所以此种概念很难实现。

“国内很多著名的企业用创客模式,也吸引了很多的关注。实际上有几个项目搞成功呢?我可以不夸张地说,有些企业几乎没有”,施炜称。

  以下为演讲实录:

  施炜:第一,其实我非常不赞同企业内部的生态化构建。“企业内部是一个平台,内部有很多创客”,这个观点我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不是理论上不同意,理论上肯定是存在的。构建一个生态,构建一个平台,我制定好游戏规则,只要给这个平台赋能,赋予他资源,各种物种就能生长起来。理论上是存在的,但这是不现实的。为什么呢?实际上从企业内部来说,是没有那么多人有创造力的,企业里并没有那么多所谓的创客。

  国内很多著名的企业用创客模式,也吸引了很多的关注。实际上有几个项目搞成功呢?我可以不夸张地说,有些企业几乎没有,可能搞了十年了,内部创客,但没有一个团队真正的把这个东西做出来,把一个比较大的项目或者一个产业做起来。这是一个问题,在一个企业内部真正具有企业家能力的人是非常非常少的。由于现在企业家的稀缺性,外部的资本也在追逐,很多人已经出去自己创业了。做内部的创业家,我基本上认为除了极少数的企业存在这样的创业家,大部分企业不存在。

  从现实条件来看,这个平台模式或者生态模式,创客模式,很难操作。比如我们给企业做咨询的时候,往往就不能成为一个选项。不能成为一个战略选项,只能成为一个边缘化的尝试。有些人说我有这个想法,我有一个好的创意,我来组织一个团队干,这是可以的。但是你千万不能认为这个是企业经营的主流模式,而且在企业的经营主航道上也不能用这种模式。

  下面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是企业经营的主航道,就是主流产品,主流产品怎么办?主流产品还是要聚焦和压强,这个原则是不能变的。因为创客模式不是聚焦的,有一点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意思,真正主航道的产品,有点像压赌注一样,是要压强的,是要聚焦的,是要集中核心人才组建一个团队,组建团队的时候共享共治,比如在组建这个项目的时候要跨部门,以任务为中心,这个我不反对,这个未来可能是一个很主要的形态。

  我这个观点还得到一些验证,我举一点例子,比如我去过三次谷歌,当然也是浅尝辄止的访问,谷歌继搜索之后,还有什么杀手级的产品?安卓也是买来的,人工智能不是内部创客,人工智能是压强模式,可能几千个博士压上去,才搞一个阿尔法狗出来。谷歌的两个老板创业成功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新的创意了。内部其实也很少,我去过三次谷歌,谷歌六年讲内部创客的故事还是同一个故事。同样的问题我们在facebook也问过,回答也是一样的,我问他的高管你们的战略性创新的来源在哪里?三个答案,一个是内部创客,一个是高层的高瞻远瞩,第三个从外部收购,他们想了想,小扎上市之后,结了婚之后,也没有什么高瞻远瞩了。内部创客就更没有了,真正的创新都是从外部收购兼并的。外部可能哪个角落里面有一个企业家人才,有一个黑科技的天才,他正好想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正好切合目前的市场,切合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被小扎看见了,他就去买,十亿不够就二十亿,二十亿不够就五十亿,买过来算了。美国有些收购兼并,花几十亿美金,买一个一点销售额没有的,也不知道前景的公司,为什么?他看到那个萌芽,那个萌芽为什么值那么多钱?因为内部产生不了,能够有这个萌芽想法的人是天才,这种天才整个美国只有两个,有一个被谷歌买走了,有一个被小扎买去了,所以微软没买到,着急。

  再举一个例子,英特尔做CPU,在PC时代他是独步天下的英雄,大家都知道有英特尔联盟。我们联想集团也是这个联盟上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分享了整个PC这个产业的红利。PC产业红利没有了,移动通讯来了,大家知道移动通讯做芯片,做CPU,最牛的叫高通。这个英特尔不服气,英特尔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一直要做手机芯片,屡战屡败。英特尔难道不知道要创客吗?英特尔难道不知道要打破组织边界吗?英特尔那么多钱,什么人都能找到,找到你也搞不定。这里有知识产权的问题,专利的问题,还有的确是有些核心的知识就在高通那几个人的脑子里面,所以英特尔花这么多钱,微软花的钱也差不多,其实也很难攻克下来。最近英特尔有些进步,英特尔有一批芯片被苹果采购了,采购额非常小,只有八亿美金,英特尔把它作为历史性的成就。这八亿美金相对于英特尔十年的投入,比例非常低,投入上千亿美金。

  通过这些例子证明什么呢?尤其像我们国家的企业,在技术目前还是相对落后的,在芯片,在智能装备,在新材料,主要这三大领域落后的情况下,其实我们不能够过早的相信什么生态组织。其实我们还是要相信运用组织的力量,压强聚焦而成功。这是华为的道理,华为比较少提生态,这是第一个观点。

  跟第一个观点相对应,就是所谓的人才外部化,这个我更加不同意。很多人说人才自己不用培养,外面肯定有。我告诉大家,外面肯定没有。很多人特别用这样的话,说高手在民间。高手在民间这个概念你不能说全错,在有些领域可能高手在民间,比如说演艺界可能,有一个农民叫朱志文,歌唱的不错。即使那些演艺界那些出名的歌手大部分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年轻的时候上过艺校,上过以后没有从事专业的艺术工作,没有进艺术团体,他们就成农民了。真正没有受过训练的非常非常少,有些为了以农民的身份成名,还炮制了一段农民的身份,这种也有,这个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我只是说高手在民间,在很少的领域里面可能存在。在管理,在企业家,企业家也是一种特定的职业,在技术人才这些领域,这个定义是不存在的。大家都知道制度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资产专用性,制度经济学里面,和交易成本并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概念。资产专用性来解释组织的边界,什么意思呢?有些资产是通用的,比如电脑这个资产是通用的,也就是说这个地方你能用,我们人民大学能用,我们隔壁的北大也能用。商学院能用,经济学院也能用,这叫通用性。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都可以用,不同的主体,你能用,我也能用。

  与通用性相对的一个概念就是专用性,这个只能用在这,只能用在这个企业,只能用在这个行业,移走之后就没有价值了,或者移走之后代价非常大。反而资产具有专用性的这种领域,通常情况下,他就必须通过内部化的方式来进行运作。第一,外面买不到,因为这个资产是专用的,自己慢慢把这种能力建立起来。另外你开放之后,别人也没人要,必须通过资产专用性来获取利润,而且资产专用性通常能带来超额利润。

  以演艺界为例,拍个电视剧,找一个演员,这个演员到这个剧组来演这个角色,那个演员到那个剧组演那个角色,那是可以的。但是企业里面大部分的人力资本也是专用的,外面是稀缺。第二个,有一些专门的知识,人力资本主要的表现就是知识,有些知识必须在特定的行业和企业内部才能形成。你去外部哪里找呢?这是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特定的行业的经验和知识,第二个,特定企业内部的经验和知识。我分别展开说一下,我也是举个例子,我们浙江有一个很著名的家具企业,最近上市了,这个老板心胸很开阔,这几年引进了一些职业经理人,这些职业经理人来自于中国最好的企业,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可以说是德才兼备的职业经理人。就这样一群职业经理人要熟悉家具这个行业,他们跟我说最聪明的人也要三年,这就是专用性。

  第二,关于企业内部的知识,这一点美国比中国的情况要好一些。美国还有一定可能性,人才优盘模式,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的企业跟企业之间它的文化差异、管理差异或者人们生存的环境可能差异比较小,我觉得这个结论有可能得出来,可能差异比较小。我们经常看到美国一个CEO在这个公司是CEO,到那个公司也是CEO,他也能干。这说明什么呢?美国企业跟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可能比较小,中国不一样,跟中国文化有关系。中国是企业跟企业之间差异非常大,老板的个性,领导力,团队的组成,企业的生命周期和规模,使得企业跟企业之间缺少一个真正的共性平台。这时候职业经理人,包括一些年轻的学生到这个企业去,他必须要适应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掌握这个企业的知识,未必是管理知识,还有各种知识,你弄不好就碰到地雷了。

  中国成功的企业基本都是什么呢?以学生兵为主,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模式。就是选一批比较好的学生兵,选学生兵也很重要,你必须选学生兵里面非常优秀的。讲到这个地方,又回到我们前一个话题就是所谓的平台,我再补充说一下,其实大学就是一个平台。大学是真正的生态,谁管你呀?我们在座的有很多是人大的学生,在中学里面有老师管你的,到所有大学没人管了,老师讲完课就走。人大还好一点,老师住在院里面,还能见到,有的学校的校区在郊区,老师坐大巴去,坐大巴回,学生根本见不着,其实大学就是一个生态。但是大家注意一下,大学里面有多少颗树长起来的,其实也是极少的。好的学校可能长的好的树稍微多一点,只能这样说。我当老师也做过很多年的班主任,这些学生都跟我有联系。回顾一下,几十年过去了,我做老师已经做了好几十年了,真正成才的学生极少,大部分的学生也就混着。这也说明生态它成林的很少,大部分成为灌木,成为草丛,被牺牲掉了。这个生态模式有的时候会牺牲一部分人的,生态模式必须这个人拼命的往上拱,吸收阳光雨露,你不拱,随大流,很快你在生态里面就成了草了。其实生态模式比人工栽培模式更残酷,大家听到这个,这个好,没人管我,自由没了,这个我再补充一下。

  选人才的时候,选学生兵也要选那种好的学生兵,我们在座有企业家,这方面要用心。用一种培养的机制,师傅带徒弟,或者在战火中培养领导者,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总而言之,通过种种机制,让这些人成长,这可能是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模式。这种模式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文化特性,这个文化特性是什么?中国人心理结构比较复杂,因为中国的文化就很复杂,它很抽象,道德、厚德载物,什么叫厚德载物,弄不大清楚的。让你去悟,什么事都不干坐那儿悟,有少数悟性高的悟出来了,大部分人没悟出来。不像西方人把这个东西技术化,哈佛大学有十九个因子,用这个因子衡量你,中国人不太这样,中国人叫良知,良知是什么?良知在心中,良知是什么?良知是天理,天理是什么?天理是良知。有的人觉得这个太绕了,有人悟出来了,大部分人假悟出来了。中国人这个文化结构实际上是什么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结构,强调彬彬有礼,君子彬彬有礼。到老岳父家里去,明明老岳父很不喜欢,你要彬彬有礼,微笑、点头。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比较难建立。中国为什么人力资源你看创业团队基本上是内源化的,靠纽带连起来的,要么是同学,比如华夏基石黄老师是我们的领导,底下放眼看去,全部是人大毕业的,或者基本是人大毕业的。我们那儿好像没有北大毕业的,很少。要不就是一个村的,要么一起当过病的,最紧密的就是血缘了,看来看去,儿子值得信任,老婆基本值得信任。这时候你和外人之间,因为熟人社会,你和外人之间信任关系比较难建立,也不是说不可以建立,时间要长。中国喜欢用四个词叫情如父子,时间就长了。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讲拳击选手邹市明跟他师傅的故事,师傅是一个老教练,是一个武术传人,17年以上基本上天天在一起,这个信任关系就有了,这叫情若父子。也有一些运动员与教练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断了,这个更多。这说明什么呢?信任关系难建立,这个时候你完全用开放的模式,外部化的模式或者市场化的模式,不太适合中国文化基因。

  中国这些企业可能大部分的企业还是要采取内部培养的人才模式,这是我讲半小时就讲两个观点,第一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平台化不能太过相信,可以试一试。第二个,人才要内部化,要通过开放的模式,从外部引进也不太靠谱。我这个也属于什么呢?讲了正态分布里面的偏左边的条件比较差的企业,我再重复一下,中国的企业可能很好,有些企业的确也是走在这个时代的前列。但是我反复看现在一些企业,大家不要对号入座,讲的那新理论、新概念,我基本上觉得是管理学界的“乌托邦”,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为要创造一个理论,把一个概念提出来。我觉得学术的研究可以这样,但是你要从企业实际操作来说的话,可能没有什么太多的价值和意义。我今天专门来批驳彭老师的观点,可能说的比较极端,否则我跟他说的一样,大家把我轰下去了,大家记不住,我说的观点鲜明,大家觉得比较有意思,彭老师心胸比我开阔,虽然没我胖,所以不会把我开除华夏基石。谢谢各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