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4日10:34 新浪财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

  新浪财经讯 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深圳)高峰论坛于2017年4月8-9日在深圳举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出席并发言。

  他表示,可穿戴装置大有前途,15年前他就研发了一款眼镜,可以把全世界140多种语音翻译成中文。今天的手机在理论上讲也是可穿戴装置。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徐扬生:各位朋友、各位领导,今天的会议是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我自己企事业不知道有什么解决方案。我做了一辈子机器人,做了33年。跟大家交流一些感兴趣的东西,有可能对我们国家智能制造有点作用。

  首先,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也许是智能制造行业现在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到底什么叫智能?怎么来定义智能机器人?现在普遍的定义是智能机器人需要感知和决策功能的机器人,有三部分的东西:

  第一,感知。能够看到东西,感知到东西,递了杯水知道是热的,这是感知。

  第二,决策功能。认知方面的东西。什么是认知?基于感知的情况下怎么做一些判断。

  第三,动作。大家知道,前段时间讲的阿法狗下棋的东西,基本上是机器人里面认知的东西。

  比如说窗开了,风来了冷吗?风来了加衣服,加什么衣服呢?这是三部分。

  前三十年研究集中在动作上,在感知认知、决策上比较少。前三十年当中几乎没有太大的进展,或者应用上也比较缺乏的。前三十年开始大数据应运而生,使得认知和感知部分成为可能,大数据所有人讲起又懂又不懂。有了数据以后,数据和大数据是天差地别的东西在里面。数据大到一定程度是什么?很难想象。比如说一瓶水,两瓶水,怎么处理都可以,拿到车上可以,可以喝掉,可以倒掉。当成为海、河时,很难处理,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机遇带来很多的东西都成为可能。把它挖出来之后,很多东西所有的小学、中学、大学公司化的东西都完全可以用数据来解决这些东西。这是智能系统的新挑战,感知也是这样的,五年到十年进展很多,进展根本原因是通讯领域的分布系统提高在里面。

  比如说每个人都有手机,手机是标准的分布系统。其实所有的新产品看应该是分布式的,但是人类想象不到。我记得以前我在美国读书时,我们实验室全世界第一台计算机是在那里诞生的。计算机几乎跟这个屋顶高,和房子差不多大,这么大怎么实现分布式?不可能。怎么可能用到千家万户,不可能。智能机器人一定要千家万户。

  人的智能是分布式的,到机器的也是分布式的。一瓶水,比如说给我一杯水,说讲课累了给你一杯水。假如这杯水很烫会马上扔掉,抓不住,怎么能不扔掉?感知到烫,手上感知到的。所有的智能在人身上是分布式的,真正的智能系统是分布的智能系统,通讯技术可能性有的。认知部分主要是自我学习的完善性,这部分大数据提高很多。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大概是这样的。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在座的都了解,工业机器人观念是企业通用的机器人,这件事有25到30年左右的历史,从美国到日本到中国到韩国,在流传。机器人焊接、装配、运输都有,这个关键是通用性和实用性的平衡。机器人的应用推不到千家万户,强调机器人的通用,忽略了实用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非标非通用的机器人大有前途。任何一个应用,卷烟、包烟、包装、食品、检测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应用,所有的地方都可以,为什么没有人去用?因为通用的机器人太贵了。为什么不能设计一个非通用、非标准的机器人?机器人能不能做成硬件、软件都是模块化,专门帮人设计,各种不同的应用设计一个非标准、非通用的机器人,大有前途,现代业当中非常好的制造业模型。制造业转型其中一个解决方案仔细看了一下,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公司,蛮有效的,各个行业都可以。工业机器人还有安全性。我们也做了机器人,我们可以保障没有跟人相撞可能性这方面也要强调。

  已经有了机器人可不可以智能化?这很重要。以前是信息化。信息化一上来以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把它智能化。所以,机器的智能化,机器与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是急需考虑的。这十年当中机器人进展蛮好的,基本上可以跟韩国、日本有些地方,台湾、欧洲很多地方差不多。机器基本上没有把智能化发展出来,因为没发展出来,仔细看看,自己做了调查发现,功能有大部分的功能,70%左右的功能没有用上去,这些机器买了太贵,如果这么贵的机器买了,应该把功能发挥出来,没有发挥的原因是机器没有智能化,智能化放在哪里也是问题。智能化放在界面上,放在分层的车间上,放在云端。这件事在十年以前没选择,现在有选择了,智能化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以前所有东西都是分层,现在所有东西都是云端的,做平衡以后有好处。

  想象我们大厅里面假如放十台移动机器人,每个移动机器人全部一样还是智能部分放在云端来做,每个机器人都应该有所智能,大多数智能放在云端,这样会更加有效,协调也会更好。

  交互式的智能化,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效率。我自己感觉到我们国家做的好起来了,十多年二十年前韩国的产品和我们国家的产品比,韩国产品好很多,现在韩国产品优势不到哪里。交互式方面,机器和用户之间的交互,可以更方便一点。比如说英文输入,要懂英文。

  国产技术本身设置应该考虑到自动化。设计有这个东西和没有这个东西设计时不一样。以前很多是空间机器人,希望在航天、卫星里面放机器人。卫星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假定没有机器人,这样上去之后组装没有问题的。这个意思什么意思?真正智能化,设计卫星时就要把机器人考虑进去。工业、仪器仪表都有这个在里面,我觉得接下来十年当中有很大的改变。人的功能的扩大化。

  接下来谈谈可穿戴仪器。

  我觉得前面十年变化非常大,把人的功能扩大化,比如说我们做的很早,15年前就我做出来了,戴眼镜可以把全世界140多种语音翻译成中文,这样可穿戴的帽子、眼镜、鞋子、皮带放进去。理论上手机也是穿戴装置。穿戴装置大有前途,通讯上去了、电子上去了、计算机上去了、大数据上去了。

  分布式智能与通讯技术,跟医疗康复有关,教育娱乐有关、人机交互有关,这条线我们自己也做了一点,工业上的朋友不想多讲,包括残废人的东西、康复的东西。

  智能化的实质问题。前面三十年在信号系统这条线发展非常好。大概五年到六年左右智能算法发展也很好,但是两者之间有一个举例,中间有一块是空白的。这块空白从研究的角度、开发的角度基本上很少有人花时间。这个就是如何把信号建模,以使算法能解决问题。

  不要小看这件事,这周,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全世界最牛的科学家到家里来讨论这件事,包括微软、腾讯、百度,这件事非常难。中间是空白的,所以,我觉得做开发的,做研究的很有意义做这部分。智能化的实质本身是人学习,自己有自学习的功能。这个当中,你去看现在的上手机的过程中,有一点点智能,但是智能不是很好。向自然界学习方面国内这方面做的比较少,可以做的更多一点。有很多自然界伟大的地方,比如说鸟,春天来了燕子就会过来,燕子怎么会过来了呢?这些东西从哪里出来呢?自然界有很多隐含的智能在里面,这些智能需要把它发觉起来,人不要想着自己最聪明的,其实并不然。

  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散步一个小时后吃饭,我发现动物、植物,植物所有的头朝下的,所有的动物的头是平的,中间的,所有的人的头上朝上的。为什么人的头朝上呢?机器人的头应该在哪里?不是人、不是动物不是植物。很多东西仔细想下去有很多向自然界学习的东西在里面,智能的扩展性问题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比如说教你开车怎么开,明天坐上去一架飞机能不能开?能不能按照昨天讲的扩展起来?人的只能是可以扩展的,这是人伟大的地方。

  今天有很多人搞机床,机床很多很漂亮的东西在里面,世界上精密最高的机床是怎么做出来的?一定是人,人是扩展性的。

  由于时间关系,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