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1日11:22 新浪财经
招商证券投行部创新融资部副董事李晓冰 招商证券投行部创新融资部副董事李晓冰

  新浪财经讯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6年12月15-16日在上海举行,招商证券投行部创新融资部副董事李晓冰出席并发言。其表示不良资产证券化并不是银行把资产打包,通过证券化卖出去就不管,银行还是要承担服务管理机构的作用。投资者会认为投资不良资产不一定好,其实不一定。李晓冰称,不良资产风险可能大一点,但是风险主要看折扣,基础资产是房子,折扣一旦足够低,安全边界还是有的,能不能把折扣降到安全边际边缘上,这是做不良资产证券化投资者要关心的问题。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李晓冰:非常感谢各位来宾,投资人,给我们一个机会,在这边交流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想法或者看法。

  我是招商证券投行部从事证券化,已经做了好几年。今年资产证券化,监管机构重新试点,到现在有9个项目,我是参与了5个,从立场来看,或者从我们的从业角度来看,刚好跟前两位前辈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我是从证券公司,一线人员分享我的观点和看法。

  这几年宏观经济不断面临一些问题,以及银行坏账不断上升。银行对这个坏账,就是不良资产一些处置肯定有一些迫切性,监管机构重启这个试点可能有一些深远的考虑,一方面监管机构协助银行找一个出路,过去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就是核销,催收,还有转让地方IMC,还有一种情况比较擦边球一点,有些银行做回购式,私募和非标的转出,这个是非阳光。为了协助银行更好解决不良资产,打通新的途径,还有债转股。从资产证券化技术发展来看,资产证券化真正重新启航是2014年。资产里面发行以后,出了风险,监管保持高度的关注。监管对资产证券化这个市场是比较呵护。资产证券化本身解决了什么问题,不是解决融资问题,是解决资本释放的问题。

  到了今年,可能不良资产证券化调整坏账率的功能。从自己的角度,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相比传统处置方式来看,比如说批量转让,或者私下做私募来看,这种资产证券化由总行牵头,具有阳光化,公开化的特点,公开市场发售这个产品,所有信息披露比较严格,监管机构有明确规范和要求,所有中介机构参与近调,加上投资者可能十几方看这个资产,透明度,专业度比较高,也就是说死角比较少一点。

  协助银行集中制的管理,他们资产规模在几万亿以上,这种体量的银行,所有不良资产去管理,需要工具或者需要抓手。传统没有形成统一协调,或者统筹的效果,从银行管理,或者行长和副行长来讲,需要统一渠道的抓手,它是很好的调节工具,对他们来说。

  还有一点对于银行来说,比较常见手段,刚才也说了,转出资产,转出MC,或者社会投资人。在过去几年做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基本是对公,银行相对比较好做,量也比较可观,对零售类不良资产问题比较多,我们有一个法规10户转出不良资产,没有办法直接转,一个银行出现大量零售不良资产怎么办?全部靠内部核销压力比较大,像信用卡核销有严格的规定,跟国家法律框架,像美国有一些差异。不是想核销就核销,从这个方面银行需要渠道,把真正不可能收回来的资产,有一个渠道释放出来,因为坏账一直挂在帐上,你的资本占用压倒你的负担,所以对银行来说,找到一个途径,把不容易转让,核销的方式解决资产,通过证券化来解决是比较重要的想法,一个考虑之一。

  最后还有一点,因为银行其实很多时候,大家知道它做证券化,做什么业务也好,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把这个资产收回来,但是需要时间,也就是它需要一种方式,进入时间换空间方式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如果简单通过一些拍卖,处置,或者别的方式解决手上不良资产也可以,它也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某些银行对某些资产有不同的需求,或者不同管理方法,它需要时间换空间的手段.

  如果大家留意今年发的产品,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一般资产证券化发完以后,管理者主要任务是银行头上,谁发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由谁来接着管理,大家会想有什么意义,这个资产证券化卖掉,为什么去管?因为他希望通过管理保证下面几点可以实现。第一是客户黏度,它希望维持客户关系,如果简单把资产卖掉,客户可能不太好维护。第二点很多银行催收或者处置的环节,走到法庭,走上法庭只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银行不到迫不得已,不会走到法庭,因为都是成本,如果催收手段促使还款人还款,这个是比较完美的结果,借款人迫于压力把债务部分还掉,达到银行的目的,这个也是银行比较常用一个手段。基于以上几点,银行开展不良资产项目里面,把关键数据直接体现在金融产品设计里面,如果是专业投资者会留意这个信息。

  首先做不良资产证券化,大家认为不良资产是银行把资产打包,通过证券化卖出去不管了,肯定不是,还是承担服务管理机构的作用,第二回收情况如果非常良好,是有收益,那部分收益作为利润,这点激励回收现金的。还有投资者会认为不良资产是不好东西,这个不一定。不良资产风险可能大一点,这个是毫无疑问,但是它的边际,它的安全,风险点在哪里,主要看折扣,基础资产是房子,你的折扣一旦足够低,安全边界还是有的,但是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只是安全边际在哪里,能不能把折扣降到安全边际边缘上,这个是我们做不良资产证券化投资者的设计,或者关心的问题。

  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向公众会不会推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问题,我听到一些专家的看法,他们可能没有直接从事这个行业,他们认为向公众推出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是不太适合,因为普遍公众没有甄别风险的能力,他们直接购买这个产品,如果预期没有达到收益,他们会觉得这个产品祸害中国,或者祸害老百姓的产品。因为监管对资产证券化,尤其是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保持高度关注和严格监督,明确要求不允许不良资产证券化向公众发售,其实有严格的规定。从公众来说,或者普通机构不一定有机会买这个产品。

  银行做这个事情有代价,可能有一个打包,有一个设计,出现大量的成本。今天在这个会上有个别,有兴趣的投资者关心一个问题,我不是银行,我本来打算给银行一个资产包,就回收了,现在银行打包变成不良资产证券化,我为什么买?你买的时候无非计算风险和收益率,如果折扣是一样的,风险点也是基本一致。剩下是价格的问题,大家可能看到银行有分成,或者中间有一些打包,产品设计的成本,反过来没有看到杠杆,不良资产证券化有一个特点就是结构率,我打包之后做结构化,这个有优先劣后。整个资产包通过证券化带来利差的收益,投资者也跟银行分享,一些投资者也愿意通过证券化方式去投资,而不是直接购买资产包,这个是基于他们有合作基础的原因,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后面再展开讨论。关键先分享到这里。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