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13:45 新浪财经
民生证券总裁助理、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 民生证券总裁助理、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

  新浪财经讯 “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于10月27-30日在北京举行,民生证券总裁助理、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于论坛分场“中国资本市场峰会”发言。管清友认为不用太担心人民币兑美元出现大贬值,人民银行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把控还是很强,而且离岸现在参考意义越来越小了。从今年目前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概率应该会在6.8左右,这是一个极限水平。

  管清友也表示,中国实际财政赤字率达到3.43%左右,总体财政赤字处于可控的范围内,如果算宽口径的赤字率要达到5.84%。也就是说财政政策里有空间,政府加杠杆也有空间。

  另外他也指出,股票市场大的机会实在明年十九大前后,重点关注PPP债转股,供给侧中收益的领域。消费领域建议关注健康快乐相关领域。而房地产限购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要在明年二季度才能显现出来。

  以下为发言实录:

  管清友:谢谢各位,非常高兴在这样一个场合和大家一块儿交流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些问题。

  第一,我想梳理一下宏观经济的运行和政策的选择。第二,关于汇率和资产管理一些新的动向和变化以及我们的新观察。第三,在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两块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这个观点仅限于我个人,现在的监管很严格。

  经济问题有这么几个描述和评论,总体今年稳增长的力度确实是比较大,三个季度都是6.7%的增长率,重要的话说三遍,确实是财政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近最新的政治局会议条件经济形势的时候也要求有效实施财政政策,这是新的提法,财政政策要发挥更大、更有效、更精准的作用。数字上表示出来8月份的财政赤字已经有4300亿,9月份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6900亿。货币政策传导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财政政策成为主角也是大势所趋。

  这里面有一个观点仅代表我个人,我们测算一下财政政策的空间,按照预算内的决算赤字率,现在我们的赤字率大概是2.36%,预算内实际的财政赤字率达到是3.43%的左右。总体我们的财政赤字处于可控的范围内,如果算宽口径的赤字率要达到5.84%。我们想测算的还有杠杆率,中国政府的部门杠杆率大概是57%,低于主要的发达国家。也就是说,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讲,我们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可能也不像很多经济学家讲的那样,空间特别大,要实施超常规的财政政策,可能这个也不行,也就是说财政政策里有空间,政府加杠杆也有空间。

  货币政策我希望大家注意,其实今年的货币政策,特别是2017年以后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尽管我们在政策面还是称之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货币政策边际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化。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关于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的监管计算,以及最近关于外汇方面的管理,货币政策外汇管理方面出现了比较大的政策面的调整,当然我们既不会太过宽松当然也不会太紧,大家要注意这是一个边际上的变化,央行基本上是通过公开市场投放来维持资金面的平稳。房地产政策的调控趋严,这在今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关于抑制资产泡沫的问题。

  明年主要还是靠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我们预计考虑到常规与非常规政策的配合,预计今年4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大概还是在6.7%左右的水平,明年一季度可能在6.5%左右的水平。房地产限购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要在明年二季度才能显现出来。这是关于经济和政策方面的情况。

  第二个方面我想给大家说一下关于汇率和资产管理出现的新的情况,我简单给大家说一下,推导的过程就不说了。我们的结论是,人民银行经过2015年11月30日和2016年5月6日两次推出了人民币一揽子货币的价格指数,另外公开了中间价的情况,人民银行通过了管理一揽子货币指数和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格变动已经比较完全地实现了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把握或管理。原来大家担心人民币兑美元会出现比较大的贬值,但现在已经不必要担心了,人民银行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把控还是很强。而且离岸现在参考意义越来越小了,今年目前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概率应该会在6.82左右,这是一个极限的水平。这个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是涉及到对美元指数的判断。我们觉得不太超过上次的峰值1000,当第一次美元加息的时候。所以今年12月份美联储的会议非常重要,我们希望给大家传递一个新的观点,现在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应该有新的视角和方法,大家不要恐慌也不需要恐慌。

  先说资产管理方面的情况,我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大家都是业内人士,新的观察方法和视角很重要,资产管理方面确实是出现了一定的风险,这个我们要正视。2012年、2013年资产负债率大大地高于负债端的成本,资产端和负债端运行是很顺畅,是很匹配的。14年、15年出现了非标资产大量降低,监管层的监管趋严,以至于出现了银行很难继续大量地配置非标资产,所以理财开始进入较高收益率的城投和收益债,所以非标的业务2013年是一个监管大年,大家经历过那个时期。随着理财资金的不断融入,债券收益率的持续下行,但我们知道在资产端理财成本的下降是刚性的,就出现了负债成本大于资产收益率的情况,2014年、2015年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不知道大家听明白我的逻辑没有,2014年、2015年已经出现了负债成本大于资产收益率的情况,2015年左右很多机构通过了加杠杆、加风险来获得收益。银行交给非银机构来管理,非银机构怎么提高收益率,就是通过加杠杆等方式来实现,但即便如此资产收益率仍然是这样的情况。负债端理财成本的下降是有刚性的,因为不同的银行之间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我们看到了负债端的成本和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倒挂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个情况下,如果资产收益率继续下降,而负债的成本维持刚性的话,那么非营业机构通过加杠杆等方式也难以满足银行的要求。这种情况就会导致银行开始选择赎回委托对外投资资金,这对市场的冲击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一些监管趋严,监管政策也会导致市场剧烈的波动。

  到这个程度之后,大家没有资产可配,都等着收益率上去,再把收益率降下去,资本上资产端和非债端维持一个弱平衡的状态,可是这个平衡状态是非常脆弱的,这对我们在座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非银机构的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是一个新的现象和风险点。什么时候这种状况会打破呢?当然是资产收益率大大高于负债端成本,这就需要有高收益的资产,当然是要依赖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简单做一下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梳理。

  股票市场我们基本的想法是这样的,大的机会应该是在明年十九大前后,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之前我想基本上还是以盈利为基础的振荡式的情况。最近一段时间,大家也看到了一方面是有房地产限购之后的挤出资金,这是一个正向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汇率的波动,特别是离岸价格的波动,尽管实际意义不大大但是对人们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所以对股市的正像和反向都形成了一定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大家还是要找盈利稳定、预期比较清楚的行业。我们建议得到重点关注PPP、债转股,消费领域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对健康、快乐和消费类的投资,这是股票市场。

  最后是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我们知道刚刚经历了非常严格的限贷限购,这一轮房地产市场跟以往的上涨不大一样,基本的背景当然是比较宽松的货币环境以及资产荒,这个特点表现在一线城市和批判性的城市发现了很大的关注,以往一线到二线二线到三线的扩展是不一样,分布的情况一线城市、题材型城市的布局,这些题材型城市要么是交通基础设施重要的节点,要么是人口和资源的汇集地,我经常讲了高铁确实是改变了中国,会改变中国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这一轮的起涨点是什么时候?是去年股票市场异常波动开始的,我们看到了股票市场异常波动之后,廊坊的价格借助资产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这一轮房地产调控的效率我们还需要观察,总体上对短期的房地产价格还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不是像2010年那样立竿见影,在货币环境和资产环境下也很难。房地产限购规律整体产生的影响大概有6个月左右的时滞,会影响到水泥、玻璃、家具、汽车、电力等等的利润增长。对整个宏观经济的政府来讲,大概会体现在明年二季度。这是我想给大家梳理的三个方面,经济和政策、汇率和资产管理的新情况,以及股票市场和房地产政策的影响。

  最后做一个小结,在现在政策面变化比较大,整体上国际国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大家也看到了政治局最新的一次会议明确地讲明了防风险,我们的投资也还是要采取一种相对来讲更稳妥,甚至更保守一点的策略,在不确定性中尽量寻找最确定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标的,也祝愿大家好运。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