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14:49 新浪财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学会顾问贾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学会顾问贾康

  新浪财经讯 “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于10月27-30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学会顾问贾康出席并发言。有人说再过20年传统的银行要消失,贾康认为这个概念说得有点绝对。他指出,虽然传统金融很多形式上的东西被否定,但并不意味着银行的功能消失,传统银行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以下为发言实录:

  贾康:大家好!我就刚才黄教授谈到的我们单元的主题,移动金融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谈一些自己研究的初步看法。

  我是想把移动金融的发展放在金融创新的视野之内给它做个定位,我初步地概括逻辑上可能大家也容易接受,移动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怎么样组成进去的?它重要性何在?还很值得探讨。

  我先简单勾勒一下我作为研究者对金融创新认识的一个概括,我把它概括为中国的金融创新有六个方面的势在必行。

  简单地说第一,以金融支持中国实体经济的升级换代,这个势在必行。实际生活中间我们经济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也已经看到了它的矛盾累积、隐患叠加。如果说最负面的案例,就是我们增长级的长三角出现了一些问题,可以观察和评价温州案例,痛失好局,温州曾经多年被评为全国的金融生态第一名,常规金融多元化,地下钱庄等等,一直推到高利贷支持的实体经济,跑路事件带来了整个产业空心化矛盾的显现,现在还在经历痛苦的阵痛过程,寻求找到新的发展生机。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一定要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升级换代,实体经济当然对接到前面我听到几位重量级的发言者他们所努力创业的一些制造业和新的产品等等,有效地供给。

  第二,要有金融多样化的改革,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金融这么多年的发展,多样化仍是严重不足的。就说咱们北京,金融服务的限制场景往往就是在一个老百姓要接受金融服务营业的门店里面,你要排长队,我们财政部科研所下面的北京银行,如果排号20多号算是少的,经常要30多号,它的金融产品现在在努力多元化,但是跟不上实际生活的需要,相关效率也明显滞后于实际成果需要。

  第三,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我始终认为政策金融体系的发展势在必行,人们这么看重的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草根金融等等,没有政策的支撑、没有政策在这方面作为一个相关制度框架建设去配套,其实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怎么样发展?有非常多的困惑和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问题。

  第四,金融和有关领导层推进发展PPP政策和资本合作的结合势在必行。金融要和PPP机制创新融合在一起,在深化改革中实现创新发展。

  第五,金融和互联网的渗透与融合势在必行,而互联网现在已经推进到移动互联网这样一个新的阶段,金融应运而生的移动金融当然就是顺理成章。

  第六,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国深化改革中间,人民币的国际化势在必行,当然要创造必要的条件、控制相关的风险。

  这么一个认识框架之下,我想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人类文明发展从最开始告别原始状态,工业革命之前是农业革命,而到了农业革命又伴随着全球化,在供给能力的提升方面要加速度,在蒸汽时代到了电器时代以后,我们现在迎来的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从互联网为标志,有了突飞猛进发展以后,现在又到了移动互联时代,移动互联带来的移动金融,有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

  首先从金融和互联网的关系来说,所谓金融互联网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我的看法首先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共赢发展的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但你如果从金融的视角谈,那一定是互联网金融,它落在金融上,别的方方面面跟互联网相加,都要落在它原来的主题词上面。只有互联网本身你可以把它反过来说,你如果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谈金融跟其他的结合,你可以说金融互联网等等。而我们今天大家谈论的问题落到最后的归宿上一定是探讨传统的金融发展中间应对互联网时代,怎么样实现这种相互渗透和结合的动力发展。我们还是要落在互联网金融,而互联网金融又落在移动互联网金融引出的移动金融上面,这方面首先我想谈一个前几年对我印象很深刻的案例。

  我注意到那时候华为正在迅猛发展,很有特色,华为在一般的观察者不太注意的情况下,他已经在国际上面去做它的开拓,特别是几年以前就已经在非洲布局,在非洲依靠他的装备制造和供给能力,以及他在这个基础之上形成的基于创新探索。当然还要加上他的坚定不移地以用户为自己的发展中心等等这些理念,他在非洲的最欠发达的撒哈拉以南去跳过了门店银行,而发展出手机银行。我听到这个案例以后,我确实感受到创新中间的兴奋和很多的影响,一般人可以想象非洲它整个的世界中间,发达程度被甩在后面,撒哈拉以南地区一直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欠发达的地方,欠发达的地方也要有经济,经济也离不开金融。华为就是在这方面,一般人想不到的发展的形态上面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带来的是我们说的供给侧改革创新带出来的经济活力潜力的释放,带来的是经济生活中间造福于人民群众的繁荣因素。

  在这样的观察视角之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注意到手机银行有一定概念了,所谓手机银行,手机就是移动状态下掌握的这样一个现代科技产品,它带来的当然是便捷化、多样化、分散化和去中心化,也一定是对手机和公众越来越多的定制化的要求,用户体验升级的要求,未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设想一下,传统概念的金融,在直观的形式上必然要经历一个调整和衰落。

  晚上已经有人说再过20年传统的银行要消失,这个概念说得有点绝对。所谓传统银行也在不断地升级,传统银行升级的过程中间一定要适应社会需要,它要不断地把传统概念里边的内容做扬弃。我们现在的移动金融绝对不是否定传统金融,它是在原来传统金融基础上,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以后要升级,要有创新后越来越符合用户体验的特点。所以我做了一个小的概括,面对着工业革命以来,移动金融的发展,我们心里看到了移动互联、移动金融这个概念,无非就是在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中间寻求人类文明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生活的升级换代。

  这个信息技术支撑类似的进程我们在别的地方也都可以观察到,比如说我们早早地观察到在90年代邓小平非常强调,我们也要考虑开证券交易所,后来有了深市、沪市,这个交易所刚开始成立的时候,是很热闹的一个大厅,那个大厅里边有很多很多穿着马甲的人,要在现场。若干年再看的时候,这个大厅已经空旷无人,这个大厅还接待点来访者,是说它的业务没了吗?不对,证券交易所还在发展过程中间,它的业务仍然存在,而且比过去规模扩大了多少倍,只不过这个形式上的证券交易大厅只是作为一个带有门户意义的东西保留在那儿了。以后真的碰到一个交易所的翻新,他可能给人一个印象,过去的交易所是个什么模样,它功能已经升级换代了,但是它的表现形式是被否定了。移动金融也会带着类似的经营过程,传统金融很多形式上的东西被否定,并不意味着它的功能消失,而使它原来的传统功能如虎添翼地作为一个升级状态。

  我的感想是说如果我们把移动金融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做一个主题延伸,它在思维倾向上是能够对应上的,根据我们现在战略方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跟上供给侧创新升级历史潮流,供给侧的创新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它在创新的过程中间,其实它逻辑上要对应于前所未有的共享经济状态。什么叫共享经济?原来有大型的酒店渡假村,我们有出租新的专车、打车、搭顺风车,有了信息和智能化处理的支撑来实现共享。

  还有一种可能性,以后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私家车的运载行列,不仅仅是消费的工具,它还可能成为生产端的共享,比如现在已经意识到若干年以后就可能变成现实的事了,一家一家的电动汽车,晚上停在自己的停车位的话,充电是电网中间价位最低的供电,它以一种低成本的来源,充了电以后,白天如果他不开车,他会得到一个智能的信息提示,他可以卖多少电。这个时候他变成加入智能电网的生产单位,他供电了,这不就是前所未有的共享吗?

  这样一个情况我又想到董明珠一个说法,她前些年发展格力电器,她要进入手机行业,她生产的手机是配套于她绿色的家电,不光是空调,还有种种其他的家电,以及家庭外面利用太阳能所有的装置搁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她自己的协调的系统,这个系统对外面我们要发展所谓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外面的太阳能的利用,在手机上操作非常便利,而这个手机恰恰是一个移动的状态。这个移动经济的概念,不光是移动消费,还有移动经济,我们把这种状态可以对应到移动商务,以后我们自己开的电动汽车的朋友们,自己拿着手机不用到现场,你就可以处理移动互联状态支撑之下的共享经济里边的具体的商务活动,移动消费、移动经济、移动商务当然要有移动金融,它自然要开阔一个广阔的天地。

  时间很紧,我简单做一个小结,我认为虽然细节上还看不特别清楚,移动金融很多细节是待开发的,但是按照前面的逻辑性,对于这样一种从信息、技术创新支撑起来的移动消费到移动商务的发展,对朦胧状态的、也日渐清晰的移动金融,我们需要有敏感的认知,进而争取在创新的潮流中间能够尽可能捷足先登,来开辟我们的广阔天地,这样一个感想汇报出来,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