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6年9月10日,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新华社瞭望智库联合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在苏州召开“2016(第六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主任樊瑜波出席并发表了演讲。
樊瑜波表示,重大慢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老龄化、食品安全、生活方式都使得我国人民的慢病非常多,需要医疗器械的帮助。医疗器械向医疗健康服务方向发展,以人为中心解决人类自身健康问题,成为新一轮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医院为中心的诊疗,院后康复的方向延伸,从三甲医院到分级诊疗、社区、家庭,已成全球的共识。
樊瑜波指出,目前我国在康复辅具方面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有些大,属于中自己的原创专利比较少,面临创新方面的严峻挑战,“有专家提到支架,中国占领了70%以上的市场,但是里面主要的核心专利不是来自于中国,那些原材料是进口的,生产线双倍是进口的,生产线和后期包括药监部门的检测装备都是进口的,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进口的。
对于十三五期间在医疗器械领域的目标,他认为,除了重点发展战略性产品,进一步解决进口替代;第二个目标是希望实现产业跨越,进行创新转型,聚焦重大需求,突出前沿引领,注重打造中国自己的医疗器械品牌。
(实习编辑:李萌)
以下为演讲实录:
樊瑜波:谢谢张超副主编的邀请,很荣幸有机会给大家交流,给大家汇报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创新的话题。即将出台的十三五医疗机械规划有一点主要内容没有最后发布,以发布为准。
前面的专家介绍的非常好,我已经受益很多,有共识。重大慢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老龄化、食品安全、生活方式这些都使得我们国家的慢病非常多,需要医疗器械。
从养老复查的角度来讲,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非常的严峻,有统计说目前为止60岁以上的老人有2.4亿,未来再过20年每三个中国人会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这来的很凶猛,现在统计有4千万以上有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我们方方面面没有准备好,今年暑假我去青海和西藏,去年去江浙一代,这两年我访问了有60家养老院,包括最基层的养老院,感觉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
总书记讲“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高度重视医疗健康,前面有王司长、高司长很多专家讲到,我不再重复,这是一个非常有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
形势与需求、广度与深度不断的拓展、多学科交叉使得这个领域日新月异,同时新的医疗手段不断的涌现。工程科学新的技术,不断推动医学向新的方向发展,新一代的信息制造技术快速向健康领域汇聚。比如说从全球范围内看,形态、功能、一体化的产品,诊疗一体化的装备,药械的融合与吸收,基于3D制造的一些新的制造技术等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以及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的结合带来了新机会。
同时,医疗器械向医疗,并且向健康服务方向发展,这样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以人为中心解决人类自身健康问题,已成为新一轮医疗器械重要的朝向;以医院为中心的诊疗,院后康复的方向延伸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从三甲医院到分级诊疗、社区、家庭,已经形成全球的共识。
目前的竞争从国家层面来讲成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前沿。医疗器械领域的投入目前启动了两个专项以及即将启动的专项加起来没有超过50亿人民币,所以我们的差距非常大。
从康复辅具来说,这个领域来说也是非常广阔的。今天的康复辅具就是20年前的医疗器械,那个时候医疗器械在国内是跟医药放在一起的,那个时候政府高层不会提医疗器械产业和生物层产业。10年以后不管是习总书记在创新大会上,还是在最近有关重要场合的讲话都提到医疗装备和医疗器械,它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发展的速度极快,而且也是科技创新的汇集点。每年都有一些新的激动人心的发明在康复工程领域涌现。在社会治理层次上,美国有很多的研究投入,欧洲和日本更是如此样,日本在康复辅具的研究一二十年前已经如火如荼,而我们得差距很大。
我们国家创新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原创型、引领型的,真正的发明来自中国的非常少,我们在十二五有非常大的进步,但是在十二五的进步中我们看到,尽管前面有专家提到支架,中国占领了70%以上的市场,这是很典型的成就,但是里面主要的核心专利不是来自于中国,那些原材料是进口的,生产线双倍是进口的,生产线和后期包括药监部门的检测装备都是进口的,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进口的,因此我们还面临着丰富严峻的创新方面的挑战。
同样在康复辅具方面,欧洲有3万多种,美国有3万多种,我们把市场上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的盘算起来也就是千亿种左右,有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但是发展的非常快,需求也很大。
医疗器械产业迎来很好的发展机遇,这些年都有发展政策、指导意见、一些重要的讲话,我们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十三五来讲国家将布局这样领域的支持,包括数字化诊疗,二期指南已经在网上挂出来。组织修复,再生材料,一期已经启动一批,第二期生物材料和组织修复指南已经挂在网上征求意见了,人工器官和生命支撑设备穿插在相关项目中支持,健康检查设备也在积极的酝酿,有关主动健康和康复辅具也在积极的酝酿。
十三五规划已经经过几轮的讨论,这是一个草稿。总体目标,十二五主要解决人有我无的问题。十三五除了重点发展战略性产品,进一步解决进口替代也是目标之一;第二个目标是希望实现跨越,一些产业实施跨越,包括创新转型,聚焦重大需求,突出前沿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并且注重打造我们中国自己的医疗器械品牌。在这个基础之布局一些任务,包括重大战略性产品的任务,包括强化应用推广和普惠发展相结合的任务,包括创新链的打造,以及产业链的快速发展。通过完善支撑体系,来支撑十三五医疗器械的实施,包括产业政策的引导,财税金融,人才队伍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希望在前沿技术创新方面有所预期。
医疗机械在整个大生物医药的领域里面是弱势的,声音不够大的,这里面有历史原因,历史原因很重要的因素,也跟我们宣传呼吁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跟我们在中国的特定历史阶段也有关。
下面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大家可以批评指正,一个就是医工交叉,医学发展,医疗器械创新,大家翻开我们的医学史,就是在医工交叉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医学是一个领域,就像航空航天是一个领域,我们国家在学科划分上有很大的问题,就像我在北航,最重要的是航空宇航,但它是一个领域,没有一个概念和一个方法是由这个学科独立提出来的,都是由力学、材料计算机信息提出来的,没有一个概念是航空宇航自己的概念。
重要医学的概念,循环的方向,很多重要的概念都是医工交叉的结果,而且现在医学发展到哪儿了?有些医院说我有达芬奇机器人,我有多少T的M1、M2,往往都是医工交叉的标志,看看这些重要的里程碑的方法,一些器具,在医学界认为,有各种的版本,有近10年50大医学发现等等,管它什么版本的医学发现,中国版本,外国版本,里面大量的东西都是医工交叉的结果。
医工交叉从来都没有离开工程界,是工程科学永恒的主题,翻开一本历史,达芬奇是很聪明的人,智商最高的,他一生很多都是研究医工交叉的问题,人体的尺寸作为我们的logo,欧拉大家知道吗?是大数学家力学家,流体力学里面,假设给这个楼供水,自来水部门给多少水压,设计多少粗的管子给这个楼供水,水压差和这个流量,和这个管子半径的关系,所以医工交叉从来不是工程科学的一个主题,而且从来没有离开科学界的。
在中国从学科的门类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个学科是高度交叉的,它可以有三个代码,工程学就是0381,在力学就是07多少,我记不清楚,有受工、理、医,高度交叉的一个学科。
很容易犯一个错误,走到哪儿我都要讲,下面的这个概念来自于美国的,在西方国家,很多都叫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通常是酶工程、蛋白工程为基础的学科。在中国有80多所大学,有生物工程的本科专业。在中国生物工程不是一级学科,生物学、食品,以及制药学科里面的二级或者三级学科,是中国每年最不好就业的十大专业之一。但是生物工程跟它不一样的,希望媒体界一定要把它理清,不一回事。
我也经常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医疗器械领域,经常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医工交叉,就是医学和工程学混一混交叉的问题,生物学工程是一个学科,刚才讲学科和领域是一样的,但是生物学工程是一个学科,为什么呢?一会儿讲。医疗器械创新就是医生提想法,工程师去实现,企业家弄成产业化,金融家投钱,这个观点是一种极其浮浅的认识。
有的大夫会举例子,某某医疗器械美国的某个大夫提出来的,大家知道美国的医学教育不招收本科的,美国大部分的医生是有生命学工程的本科专业,中国直到现在仍然招收高中起点的本科生。真正的医疗器械的创新是具有工程概念的医学家和有医学知识的工程师们的有机结合,是有深度的医工交叉,而不是肤浅的用户提需求,工程师实施。有时候查专利,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很难找到落脚点。
生物工程既是工程交叉学科,又是基础学科。它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内涵的一个学科,不像刚才讲的航空航天那么特殊,比如说力、光、生、磁、电热,力的效应。我也研究一些航空航天的生物工程,骨的形态和生存有困难,大家知道这个力有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光、电这些都是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铝放体内不行,还有很多都不是简单的用力学就能解决的,是有独特的在传统力学里面不研究的科学问题。
事实上,这在美国是最吸引学生的专业,10多年来在排行榜数一数二的行业,10多年来以300%的数字增加,高居美国本科专业最受欢迎的专业10多年,在中国也有快速的发展,这个趋势非常明显,呼吁学习美国,尝试生物学工程本科,而不是现在的8年制9年制,能力体系没有变化的,现在力学离不开工程,一个骨科大夫不知道材料的,不知道力学的,不会是好的骨科大夫,生物学工程本科点起的学生,是必然要干的事情,否则医疗器械创新也要打一个问号。
这是我们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我们有很不错的康复辅具的医院,我也兼任这个医院的院长,很乐意跟各位合作。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郑伟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