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9日17:00 新浪财经
蚂蚁金融集团副总裁徐浩 蚂蚁金融集团副总裁徐浩

  新浪财经讯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6北京年会”于7月9日在北京举行。蚂蚁金融集团副总裁徐浩出席并演讲。

  徐浩表示,社会各界对互联网金融各方观念的交锋,各种利益格局的交织是非常有意思的。刚刚提出互联网金融时,大家都认为了不得,会对传统金融会造成很大冲击,规模增长会很快,基金公司都和互联网公司合作,由此引来一番热潮。经过这一轮热潮以后,现在提到互联网金融,普通老百姓第一个想到的是e租宝,在网上、线上非法集资的业务模式,整个互联网金融变成了风险、欺诈的代名词,直接导致现在开始实施的互联网金融的整治。

  徐浩认为,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互联网,更多的是新技术,比如需要依靠它的大数据和技术能力,基于数据和数据能力基础之上对风险的甄别、计价和计量、管理。从服务的对象来说,是和各种生活场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场景当中生长出来的。他解释说:“比如便捷了小额支付问题,原来在车上没有办法支付、没有办法刷银行卡,比如电商去买东西,买家、卖家的信任关系的问题,说卖家担心不发给我钱,我担心我付了钱,你不给我货。现在出现了支付宝第三方网络支付,在应用场景和服务群体上来说,这是基于社会需要有意义的事情上的新技术。”

  徐浩认为,互联网金融既不需要像最初火热的时候,好像互联网金融无所不能,也不是现在这么悲观,好像互联网金融就是风险和欺诈,我们既不用太乐观,也不用太悲观。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徐浩:我切回主持人的话题,你的问题是说过去一年作为互联网经营从业者,觉得有意思的一年。我想拉开一点,不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从整个行业来说,过去一两年或者两三年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

  我个人感受很有意思的是说,整个社会各界对互联网金融的热的转换,各方观念的交锋,各种利益格局的交织是非常有意思的。真正提出互联网金融这个词是从有了余额宝以后提出来的,当时主要的观点这个很好,短短时间几千个亿,说明它很有市场的实际需求的基础,那互联网金融了不得,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传统的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这是一种观点。

  另外一个观点,互联网金融影响了经济秩序和安全,实际上现在回头看,好像都还不至于。所以,2013年6月份之后,大家看了规模增长很快,基金公司都和互联网公司合作,由此引来一番热潮。最初看好的很多,但是传统机构会想这是对我的冲击。可能很快,经过这一轮热潮以后,现在我们提到互联网金融大家想到的是什么?大家想到的是,第一个跳在脑子里,普通老百姓第一个想到的是e租宝,在那些网上、线上非法集资的这种业务模式,整个互联网金融到这个阶段已经变成了风险、欺诈的代名词,这直接导致了现在已经真正开始实施的互联网金融的惩治。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个社会怎么总是干个什么事,一下子很好,完全好,一哄而上,到现在变成了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就使互联网金融一无是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后面还会继续讨论。我是通过这个有意思的事情,提出大家可以共同探讨、考虑的问题。

  因为互联网的技术发展云计算,或者叫互联网技术,我们看如果从金融发展历史来看,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并没有在某个阶段因为某个新技术的应用,就用这个新技术来命名所谓的金融。以前比较大的是电子化,有一个电子金融,这是一个。

  互联网金融是不是就是互联网,我认为不仅仅是互联网,还有更多的新技术,比如更主要的是在所谓互联网金融里面需要依靠它的大数据和技术能力,基于数据和数据能力基础之上,对风险甄别、计价和计量、管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际我们在互联网引用更多的技术,比如生物识别、区块链,所以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新技术,这从一个技术来说。从服务的对象来说,是和各种生活场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场景当中生长出来的。比如小额便捷的支付,原来在车上没有办法支付、没有办法刷银行卡,比如电商去买东西,买家、卖家的信任关系的问题,说卖家担心不发给我钱,我担心我付了钱,你不给我货。

  所以现在出现了支付宝第三方网络支付,所以应用场景和服务群体上来说,所以我们不能仅仅看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应该是一个新技术,是基于社会需要有意义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互联网金融既不需要再像最初火热的时候好像互联网金融无所不能,也不像现在这么悲观,好像互联网金融就是风险和欺诈,更多的是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和某种方面的缺失,实际上是一种犯罪、欺诈,只不过是线上,这是一个管理上面的事情,不是互联网金融到底行不行的问题,总结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既不用太乐观,也不用太悲观。

  主持人:风险管理方面,监管是要报备还包括互联网信息怎么监测,我想请徐总讲讲,您最了解监管机构的关切是什么了。

  徐浩:如果从2013年开始说,余额宝起点我们看当时这个事情的发生因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生是因为什么?

  我们看到首先是整个社会的非常活跃的金融服务的需求和金融体系服务能力之间的差距,这中间部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是一个市场内生的方面。

  第二,它的发生是因为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使得基于这些技术之上去提供这些服务、满足刚才所说的这个体系和金融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

  第三,实际上监管在当时是坚持了一定的原则基础之上,给予了新的金融服务的产品或者金融服务本身的具体的服务行为,给予了一定的弹性。

  我想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如果没有需求,没有存在的需要,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就发展不起来。另外,互联网金融一定是基于技术基础之上的金融服务,我们不能说拉根线,在一个办公室就可以做互联网金融,不是,所谓的移动互联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全国有多少亿的用户触达能力,使得金融服务无处不在,数据和技术能力就是基于数据和运算可以甄别风险,金融就是计量和管理风险,所谓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金融本质是大家的共识,本来不应该是问题,经过两三年大家共同的看法。既然互联网金融是基于技术之上的服务,那这个技术应该计量风险,我们说拿网贷作为一个例子,如果在你的技术里不能识别你的用户,你怎么保证这笔贷款是可靠的呢?所以没有技术是不行的。所以,风险一定要基于技术之上去识别和管理风险的。

  第二,应该有一种说法,互联网金融和线下的传统金融应该基于同样的监管规则来管,这个监管应该统一到什么地方?我觉得应该是统一到原则,所谓这个原则就是信息披露必须是及时准确、完整的,不能虚假披露你的信息和产品,虚假夸大它的收益,掩盖它的风险,欺诈投资者。比如投资人或者用户的隐私信息必须得到保护,种种类似的这样一些原则和底线是必须坚持的。

  但是,在监管当中对于新技术的运用应该保持一定的弹性,对于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行为应该在监管上保持一定弹性,既然是一种新金融,是基于新技术基础上的金融服务,那么它的业态就是必然和传统的有区别。如果严格线下的规则,那很难套得进去的。

  毫无疑问,基于技术的这种金融,所谓互联网金融一样要遵循金融监管的原则和规则,但是在具体的行为监管上要保持一定的弹性,甚至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态度是鼓励新技术在金融服务当中的应用。

  中国在今天的移动支付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是中国的,全球技术能力最强的移动支付公司是中国的,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如果当年央行没有足够多的弹性和包容,当然是在第三方监督原则基础之上的包容,就没有今天。

  同时,站在今天看未来,在新加坡李光耀设了一些区域,在那个区域里面做一些新的金融区块链的创新,你来报备,我可以免除你的法律责任,有一些限制,如果你惹祸了,可以免除。再看英国的审慎监管局4月份给一个叫ATOM的银行发放了全牌照,它是一个纯粹的网络银行,没有一家的实体店,它完全可以基于生物识别技术去登陆和开户,提供各种全牌照的金融服务。我们再看美国,英国也好、美国也好,包括荷兰,其实他们都开始已经有专门的法律来保障和鼓励这种新的技术在金融当中的应用,刘总是技术男,大家应该能理解是什么,一个技术从开始有到真正商业应用是需要一个验证、一个过程的,如果说是我们在这些方面,比如说在生物识别、机器人学习,如果我们不能在金融场景应用,将来我们可能是落后的。

  所以在监管方面我大概是有两个观点,一是基于原则底线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对具体经营行为具有监管弹性。另外是在风险合理控制的前提下,允许稳妥的去试新技术在金融服务的应用。今天如果说我们比如在一些新的技术应用上,如果我们依然是落后,依然是因为怕风险而不去合理的试和用,将来我们可能会像他们一样仍然面临这样的局面。

  (实习编辑 李萌)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