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9日15:41 新浪财经
蚂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华  蚂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华 

  新浪财经讯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6北京年会”于7月9日在北京举行。蚂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华出席并演讲。

  李振华分析称,过去几年,资产回报率主要依赖房地产市场及地方债市场。其分析称,房地产领域可以吸纳很多资金,提供较高的回报。而谈到政府融资平台,李振华表示,政府对于利率并不特别敏感,“所以这两块能够支撑回报还不错”。

  但当下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差别,李振华表示,地产领域的高回报拐点快到了,资产回报率不太好找,而且近两年,政府对房地产融资平台的整顿以及债券的置换,等于让这块资产消失了。

  聚焦到国内,李振华认为,国内的利率拐点还没有到来,可能在未来几年仍是下降趋势,“这种情况下,在国内配置资产是蛮难的事情。而对海外的资产配置成为了大家的强烈需求。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振华:我接着刚才肖总的话,我对他的判断非常赞同。看一组数据,2003年的时候世行曾经做过中国的非金融企业产业的ROE的回报率,当时是17.8%左右,到去年开始,其实就是大概是10%多一点点的样子。如果再把不动产领域去掉,可贸易品的领域回报率可能就是7、8%左右,这块整个资产回报率都在慢慢下降,所以导致整个资产在国内不是好找的关键原因。在贸易品领域内的这些产业竞争非常激烈,产能很大程度上是严重过剩的。

  在过去几年时间内,大家觉得资产回报还可以的情况下,其实是依赖两块的支撑,一个是房地产领域,确实是回报率非常高,可以吸纳很多的资金提供较高的回报。二是政府的融资平台,政府对这个利率过去不是特别敏感,所以这两块能够支撑回报还不错。今天来看,在地产的领域内,很高的回报率其实拐点差不多快到了,资产回报率不太好找,政府这两年对房地产融资平台的整顿以及债券的置换,其实把这块资产都消失了,所以国内大家觉得好资产不是那么好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

  另外,再加上刚才彭总谈到的,整个未来的国内的利率,现在来看这几年是处于利率下降的趋势,未来国内的利率是不是还是下降的趋势,我也同意彭总的看法,未来几年整个国内的利率环境其实拐点还没有到,可能在未来几年时间里还是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在国内要配置资产确实是蛮难的一件事情。当然在这个时候,对海外资产配置就成为大家的一种很强烈的需求。

  另外一个层面,我自己觉得不管从机构还是个人来说,大家对未来人民币的汇率的走势也不怎么看好,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希望能够配置一些海外的资产来对冲风险。过去可能更多的情况下是富人,高净值人群希望在海外做,过去可以看到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等这些地方,中国投资的行为去到就是买楼,价格已经买了非常高了。

  从这两年来看,其实不仅是高净值人群有海外配置的需求,而且对于中产阶级也有很多海外配置的需求。但是对中产阶级进行资产配置来说,是不可能通过国家过买楼的这种方式来实现。我觉得更现实的还是要配置那些标准化的证券的形式,债券、股票等等形式来进行实现资产分在不同的篮子里。这块在未来几年时间内,谁能抓住这块的机会,对公司或者财富业务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过程里,还是有蛮多的障碍。比如说,过去看到资本向下在前几年的时候,大家觉得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但是股灾之后以及最近半年的时间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蛮大的,短期内的资本的管制我觉得还是不会消除的,有可能还会更强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你的钱能不能出得去以及出去的额度和便利性还不是那么容易。其实未来还是要看,这是另外一个层面。当然还有一些过去的QD、QD2等等开放的产品能不能进来,在最近也不算是那么的乐观,这种其实还是要观察。

  还有一重风险,在美国,债市已经有几十年的牛市了,美国其实从去年一直叫加息,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是加了一次。其实在前两三年的时间大家讨论蛮多的,就是每债市的牛市其实已经结束了,是不是这个市场已经开始反转了。现在的判断可能还有点早,还需要再去做一些观察,但至少现在在美国的债市是历史上比较好的时期,股市上其实在过去几年时间,在今年也已经超过了2007年的顶点。这些资产是不是未来回报率比较好的,至少在美国这个市场,这个也很难说,也不一定。

  个人的看法上,可能随着中国产业的投资能够“走出去”,特别是走到发展中的国家。另外,国家一些个人的资产配置可以随着国家产业在其他国家的产业布局可以投一些新兴产业的国家,形成一种互补的或者是互相促进的效应,有可能是一种好的方法。

  主持人:关于汇率的问题,确实汇率在海外投资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比如日本的股曾经在他们宣布QE以后实际上有很好的回报,某一年基本上是正的7%,与此同时,日元的货币跌了百分之十几,最后如果拿美元计价最后可能是负的7%的回报。各位老总,在海外投资的时候,你们在考虑海外投资考核的时候,是美元投资的回报还是人民币的回报,还是当地投资的回报?

  李振华:我赞同对汇率不必要在意短期内的升降。另外,整个现在外汇储备来说,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国家的手里,其实对于分散投资以及提高投资回报并不是有利的。

  我看过一组数据,在美国家庭部门里面,海外资产配置的比例大概到20%  以上,在韩国和日本的家庭金融资产的比例也在10%、15%以上,可能中国属于家庭部门在资产配置里面海外资产比例特别少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从日本、韩国等他们的经验上来说,如果把国家持有的外汇不要限制太多,分散到家庭部门持有,其实是有利于本身汇率的稳定。

  另外,最近在研究智能投顾过程中发现,在国内做智能投顾的过程中发现,符合智能投顾的资产类别其是还是蛮少的,在美国做智能投顾的公司他们的投资都是流动性非常好的资产。比如美国的“Refrains”配置的海外的债券和股票等等比例可能达到28%,有的达到30%。在国内大家也有这种需求经验国内的资产有很多流动性比较差,ETF类别很少,大概就二三十支,在美国ETF就是几千支,海外的一些资产有很多。随着智能投顾本身市场的兴起,可能有很多资产都需要国内的ETF市场和国外的ETF市场进行配置,这个时候不要限制太多,鼓励让一些中产或者高素质人群能够资产更平衡的配置,从长期来讲更有利于资产的回报流入建立到国内,更有利于汇率回升的稳定。

  主持人:我问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希望大家给一个简短的回答,刚才提到全球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的市场环境,收益预期很低。现在这个环境下你会投资什么?或者给一些投资建议。

  李振华:其实我不懂某一类资产,对于个人,就是中产阶级的家庭来说,其实应该当成一个长期的来投一些全球化的投资组合,从长期来说,对冲一些风险。看起来从过去几十年的时间来看,其实全球的主要股票投资组合回报还是不错的,加起来还是10%多一点,不要那么短,长一点应该还是可以的。

  (实习编辑:李萌)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