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9日15:40 新浪财经
国元证券董事长蔡咏 国元证券董事长蔡咏

  新浪财经讯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6北京年会”于7月9日在北京举行。国元证券董事长蔡咏出席并演讲。

  蔡咏表示,“走出去”和资产配置国际化是我国资管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国元证券的“走出去”过程中,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人才问题。第二是外汇监管问题。国内外汇管制非常严格,导致资金跨境流动受到诸多限制,“很多海外收购,外管局审批起来非常难”,“现在老有人找我们要QD额度,以前都是无人问津的”。第三是风险问题。跨境收购和跨境资本投资,包括机构的设置都会遇到所在地、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风险。另外,“一带一路”沿线的部分国家政治社会不是太稳定的,需要我们严格把控“走出去”的风险。

  对于国元证券“走出去”的第一步为何选择香港的问题,蔡咏称,香港是内地的桥头堡,虽然现在碰到了比较多的问题,但金融服务业的配套行业仍然非常发达,能够招到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此外,现在境外资金利率比较低,通过在当地发债可以获取资金,通过“内保外贷”解决中资券商在香港的资金问题,“总的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是不错的,这块业务也可以为很多企业提供帮助”。

  以下为演讲实录:

  蔡咏:非常感谢跟大家谈一谈关于资产配置的全球化问题,非常巧,我是刚从境外访问回来,因为在“一带一路”的情况下去了匈牙利、捷克、以色列跑了一圈,刚刚回来,感受比较多。

  “走出去”和资产配置的国际化确实是目前我们遇到的一个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为一家证券公司,实际上我很早有这种国际化的布局。国研是中国证监会新批第一家在香港设子公司的券商,那是2006、2007年,也干了十年。

  过去是想做两个平台,不要把所有的业务都放在国内的资本市场,实际上就是一个A股市场,A股市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所有的业务都掉在单一的市场上。想到香港去做一部分业务,看看能不能赚一点钱,作为运作的平台。

  总体上来看,这么多年应该说就券商自身的业务发展还是不错的,但是与一些产品资产相比的话,还是比较慢的,还是落后的。比如说我们前一段时间我们的客户叫“中迪”(音),他一口气在德国收购了十几家的企业。实际是一个非常小的行业,一个叫橡胶密分件的行业,在美国也收了好几家,的德国和欧洲收的更多。实际上这个产业资本追逐这个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他们走的更快。到以色列,大家都知道,以色列是一个科技非常发达的小国家,800万的人口,但是人家出了200多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科技非常发达,而且我们去看了一圈确实有很多的科技成果可以转让。但是一般缺少一个中间孵化器,实际上很多风投、基金、PE也好,当中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我们也考虑在当中跟当地的投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合作,做中间的这块业务,把一些好的东西收购,拿到国内来,在国内的上市机构做IPO,想法有很多。

  券商的“走出去”还有一个是在机构上,刚才说了我们在香港设了一个分支机构,今年香港公司的董事会也决定准备在新加坡再设一个分支机构。因为考虑到香港目前的状况,我们也考虑在机构设置上分撒风险。

  我指的是证券公司,实际“走出去”碰到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人才问题。招香港本地的员工,也是受文化、理念上的影响,比较难招,我们尽量能够使得本地化。因为我90年代在美国做了类似的业务,本地化非常重要,好在这几年国内出去在海外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也有一部分学生喜欢香港,这样我们在招人上面已经比过去好多了。这是一个人才、团队的问题。

  二是,外汇的监管,由于中国国内市场还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外汇管制的体制,资金两边跨境的流动还受到很多的限制,尤其是资本向下,最近管得很严,很多海外的收购,外管局的审批起来都非常的难,包括前端时间网络上说普通老百姓500万美元上海都停了,结果在海外引起轩然大波,都说明外汇管制比以前都严格了。所以老有人找我们要QD的额度,以前无人问津,现在QD的额度要人很多,说明这块比较紧。

  三是,刚才前面两位都谈到的风险问题,跨境的这种收购和跨境资本的投入,包括机构的设置都会遇到所在地、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风险,而且实际上我看像报道的,像巴基斯坦,人们都知道跟中国是“铁哥们”,是“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走廊,一个重要的欧亚走廊。但是,首次在巴基斯坦第一次有人上街游行,反对中巴之间的合作。“一带一路”有一些国家政治社会也不是太稳定的,需要我们严格把控“走出去”的风险。

  作为我们来说,为什么第一站是在香港这个地方呢?我们过去在香港是作为一个桥头堡,作为一个练兵的地方,这毕竟还是全球的几大金融中心之一,虽然现在碰到的问题比较多,大家也比较了解。因为我们在香港工作多年,现在过关没有以前人那么多了,在萧条,往下走,碰到很多问题。但是在这个地方,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的配套行业还是挺发达的,我们还是能够招到我们所需要的这些专业的人才。通过这样对“走出去”进行资产配置还是有好处的。

  除了人才,就是资金问题。现在境外的资金利率比较低,通过在当地的发债我们可以获取资金。同时可以通过内保外贷解决中资券商在香港的资金问题,总的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是不错的。这块业务也可以为很多企业提供很多的帮助。

  主持人:一个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尽可能分散化。关于汇率的问题,确实汇率在海外投资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比如日本的股曾经在他们宣布QE以后实际上有很好的回报,某一年基本上是正的7%,与此同时,日元的货币跌了百分之十几,最后如果拿美元计价最后可能是负的7%的回报。各位老总,在海外投资的时候,你们在考虑海外投资考核的时候,是美元投资的回报还是人民币的回报,还是当地投资的回报?

  蔡咏:如果你是做短期的投机性的业务,尤其是资金方面的业务,有可能是仅仅盯着汇率的变化,影响很大。去年有部门说,因为在香港的融资成本很低,2点几就可以拿到钱,他们想拿到境内,转换后通过RQII的渠道进来买境内的债券或者公市场的标准产品,回来我们研究过以后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做,如果做的话今年就亏大了。

  但是,如果是做长期性的投资性的业务,我认为对汇率的关注就会减低一些。同时,我想说还有两个事情可以促使我们在长期投资的时候对汇率,就是刚才说的没有那么恐惧,一是人民币的国际化,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随着各个国家对人民币的使用,还有人民币加入SDR以后,央行要持有部分人民币。

  所以我们在香港感觉到,要把人民币资产池子要做大,你在境外尽量也要做一些人民币的业务,加大人民币的量,比如说人民币发了债,用人民币投放,都可以减少你这方面的风险。其实在长期投资里面我同意刚才彭总说的,你还是关心资产的收益率和他的分析,那是我们主要关心的东西。谢谢。

  主持人:我们其实觉得从私人来讲配置一些海外资产非常有利,但是今天早上,殷勇行长也提到了一点,如果资金规模小、又是散户、又没有太多经验,投资海外是不是没有这个能力去做。刚才蔡总也提到了这一点,是不是能把这些钱集中起来通过专业管理者来做管理,拿着比较好的议价能力,也可以拿到各种各样好的资产或者更低的费率,这个效果可能会比每个人自己去投一个房子或者是买一支股票效果会更好一些。汇率的讨论先讲到这里,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在配置全球资产的时候,专业的投资者是可以选择自己建一个团队进行投资,还是去找合作方或者外聘请一个管理人来进行投资,想请问各位在自己的实践中是怎么考虑这一点的,如果我们选择外部管理进行投资的话,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学到什么样的投资方法?

  蔡咏:因为正在做这件事情,谈一点个人体会,第一步还是找到合作方,因为每个国家的法律是是在资本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复杂,一定要找到当地的投行,尤其是律师做这方面的合作。第二步,能够尽量的本地化,我刚才也说了。否则的话风险是很大的,过去我们也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主持人:我问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希望大家给一个简短的回答,刚才提到全球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的市场环境,收益预期很低。现在这个环境下你会投资什么?或者给一些投资建议。

  蔡咏:一定是收购在国内的企业,市场有需求的、海外优质的,尤其是跟高科技有关联的优质资产,这是我们收购的重点。很多的产业资本他们走的很快,他们也非常的敏锐,比我们这些做金融的人反应要快,向他们学习。

  (实习编辑:李萌)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