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传媒 > 正文
 

下一步往哪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 18:0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超

  新媒体:看不清的未来

  新媒体的春天真的到了吗?继2月,奥美宣布成立专门针对新媒体的子公司NEO以后,一向偏爱电视广告的JWT也跃跃欲试了,4月20日其全球CEO Michael Maedel来到上海大谈新
媒体和广告创意的结合。BBDO中国区CEO Carol Potter甚至打算把这个当作BBDO的“新招牌”,“做成具体的案例,通过告知背后的功臣,拉高知名度。”

  广告公司在研究媒体时,最关注的无非是看如何把需要传播的信息,以合适的方式,合适的通路,合适的时间有效地嵌入消费者的认知中,因此围绕消费者的研究,是决定媒体使用的焦点。在Michael Maedel看来,“对于消费者参与度不高的商品,用大众媒体就可以达到目的;而对于参与度高的商品,则需要更多的新媒体配合,因为新媒体提倡的就是参与。”参与度的高低,Michael Maedel认为和收入有很大关系,“一台洗衣机可能对某些人来说是两天的工资,那么他买洗衣机的时候,参与度不会很高;而对于有些人,则是三个月的工资,那么他肯定要谨慎考虑,参与度会很高,他要查看很多相关的信息。”这也意味着对收入不同的消费者,在推销不同商品时,需要根据参与度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媒体。

  浩腾(OMD)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叶丽莲则尤为重视中国区域的差异性,“这个决定了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在不同的地方。”比如在上海和北京,人们白天的时间基本在外面,因此接触户外看板的机会比较多,这就是很适合他们的新媒体;晚上的时候,人们可能还在外面吃饭或者加班,因此七八点钟的电视对他们并不是有效的黄金时间;而三四线城市可能喜欢晚上在家看电视,但是中国南北不同,东西部不同,使用的媒体都会不同。

  本土公司PK国际4A:各有所长

  尽管看好新媒体在高参与度商品和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大举入侵”,这些4A公司的行动依然谨慎。NEO打算把投资分得开一些,“我们现在还看不清到底未来哪个新媒体能够最终跳出,最好的办法是现在各种新媒体,我们都投一些,分散风险。”此外NEO对新媒体的投放,也基于前期对新媒体的大量效果测试的基础之上。新媒体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可以研究,叶丽莲认为这是目前最难以运作的地方,“没有科学的数据分析,风险也会相应提高,因而我们自己开始搜集数据,同时对新媒体的投放的客户多收大约10%的佣金,因为没有量的优势,需要定向研究。”而JWT基本把这部门的研究交给在北京的子公司XM做,“北京的很多业务客户参与度要求比较高,所以放在北京先做。”

  尽管新媒体让人眼花缭乱,中国消费者和中国客户的心理或许更是“无穷变”。新加坡调研公司R3的最新报告表明,中国客户和他们的国际广告代理公司的平均关系维持年数只有2.8年,而在美国和欧洲,这个数字则分别是6.8和6.4年,R3总裁吴淑芬解释,“主要是他们不满意4A公司的创意,同时4A公司的线下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客户花了很多钱,但是销售却得不到改善。”4A公司一直以“最为有创意”而自称,在中国却被自己的客户认为是缺乏创意,原因显然不在创意本身,而是对本土消费者心理不了解,不熟悉,不理解。AISA ICC中国区CEO贺欣浩认为国际4A在服务上有些模式化了,“光明乳业(资讯 行情 论坛)的王佳芬要定制椅子,她就去找奥美,奥美有一套很全面的工具,然后就问你要多高多长多宽什么颜色等等,但是做出来以后,王佳芬觉得什么都是对的,但感觉就是不很满意;而本土的一家公司,问法就不一样,首先他会问她,你是自己坐还是送人,王回答送人;那送给什么样的人?哦,送给土财主有送给土财主的做法。虽然不精确,但是最后的结果王佳芬是满意的,觉得他走到我心里面了。”

  显然他们现在希望改善这种状况,奥美3月份与北大经济研究中心达成协议,委托他们研究包括“品牌与形象代言人个性”,“

超级女声行销”等涉及本土的新兴消费者心理的问题。而JWT中国区总裁唐锐涛则在三月开始推销他的新书《通向亿万市场》,他得出一些结论“中国人重视和谐,不喜欢独立出跳,因而潘婷洗发水很成功”,“中国人重视面子,因而外面给别人看的东西都喜欢用国际名牌,而家里的或者别人看不见的,一般就只会使用价格便宜的国货,因此国际品牌在这些领域不应该定价过高。”这些结论尽管不那么准确,但他确实是开始注重把这种他察觉到的差异化用在他的本行中了。

  线下部分,JWT也有动作,它并购了本土一家促销网络公司奥维思,“可以把我们的创意和他们的网络整合起来实现渗透。”WPP最大的竞争对手宏盟,3月14日控股本土提供终端营销和理货的尤尼森,BBDO表示,“虽然我们自己并不打算购买这些企业,但是集团层面的并购,可以为我们所用。”

  与此相对的是本土的广告公司,

复旦大学广告系主任程士安认为,“他们与之前相比,已经变得更加专业化了,每个技能都有专门的公司在做;他们的创意能力也提高了很多,而且在针对商品的相关策略方面是比4A公司有优势,因为更了解消费者。”

  当然本土广告公司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因为资金的压力,必须来什么样的业务就接什么样的业务,“不能很好地集中于核心业务”;虽然很了解本土消费者,但是如何将对本土消费者的洞察力与产品合而为一的能力,还相对较弱;广告公司与客户的关系更加偏重单个项目,而不是长期共同建立一个品牌;本土的广告人喜欢自立门户,因为广告公司规模稍大,就有人离开,另起炉灶。

  中国什么时候能产生本土的国际广告巨头,成为呼之欲出的话题。尽管奥美中国区的宋佚铭很坦率地表示,“我们当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公司”,JWT的Michael Maedel抱着观望的态度,但是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的流程标准化,专业化的分工已经是这个信号的前兆了,但如何做大已经开始专业化的本土公司,谁来充当这个行业整合的“急先锋”似乎都还是问题,我们不仅需要小的专业公司,同样需要整合的力量和资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