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广告*公关 > 正文
 

中国与欧美媒体考虑大不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 10:03 中国经营报

  作者:郑香霖

  实力派

  中国广告协会与中国广告联合会将于3月举办中国广告25年活动,历久常新的话题“品牌与广告”之外,外加了“媒体趋势”这一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媒体近年的
发展,正深刻而直接地影响着民生。一些媒体上市,收购合并的新闻堂而皇之地登上媒介头条;外国电影在中国同步首影;外国电视剧目在中国热映(如《绝望主妇》及《大长今》等)。加之通过媒体大卖广告的商家越做越大,引至全球十分关注中国内地的一举一动,如今有关媒体在中国的动作都引起外国品牌及投资者的关注。

  实力传播全球总部每日都更新全球各大市场的广告及媒体变化,对于越来越大篇幅的中国部分,笔者与中国的同事亦有参与意见。近期总部问及一个技术性问题,笔者感到甚为值得分享。此问题是中国在广告媒体策划方面与欧美国家做法有何不同?

  中国的广告费仍主要投放给电视,报纸则呈下降趋势,杂志整体仍未成气候,户外太零乱,互联网广告太集中几个主要门户品牌,其他媒体正步步为营,看哪里有空间。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互联网及无线电话媒体发展得特别多特别快,特别是手机拥有量及非通话用途(如SMS)的发展更超越其他国家。欧美基本上没有一个国家3G应用的商业模式赚钱,以中国手机的普及量及潜力有可能颠覆这种局面。

  为何大部分广告费仍花在电视上?因为电视的媒体调研及作为广告媒体的经验最丰富,无论收视率及可量度的频道数量都最充足。其次是平面媒体,户外广告最弱,互联网由于可与受众参与度挂钩,所以数据亦颇受关注。此外,基于历史因素,如今在中国做电视时段排期所用的优化电脑程式(由外国版本引进改良成本地版)亦只能应用于电视方面,这对于广告主而言,用电视作为广告媒体当然“有根有据”得多。在平面方面,说了多年的ABC或BPA销量发行审核仍未能全面推行,对于数以万计的报纸杂志来说,连基本的销量也不知真假(这在欧美为基本要求)。对于去年涌现的新媒体,权威调研的数据欠缺更严重。

  在媒体策划方面,欧美诸国与中国一个很大的区别是采用媒体中立(Media Neutrality)态度,即考虑选择广告载体时,从受众的习惯,从每一种可能接触到的载体的有效性出发,并不受制于只熟悉的媒体,完全以中立态度去策划最佳的媒体组合。当然,在欧美国家,由于各种调研资料的充沛,在媒体中立立场的引导下,能真正为广告主设计有效的媒体计划。由此引申开来,完全可以解释为何整合营销传播在欧美早几年即大行其道。欧美消费者在文化认知及对消费品的要求上均较中国成熟,且对广告的认识远超中国受众。欧美媒体众多,受众分散的状况一直存在,广告不集中在少数媒体,“媒体中立”立场有赖于媒体策划人员的专业程度,以及是否有足够能力为客户设计最佳方案。由于国内不少媒体广告人员以电视经验为主,其他载体的知识或接受度都可能力有不达,导致在这方面发展可能有阻滞。

  但有一点中国和欧美已接轨的是对于广告效果的重视,这与数年来不断提倡的“投资回报”概念大有关连。在欧美,不单广告,各种营销方案都讲求投资、回报的效用比较。在中国,广告效果的数据化方面还是有待发展。

  由上所言可见将来,媒体依赖广告生存,必定在调研方面有更大支持,相信调研公司会更多出现;广告人员方面,无论创意或媒体策划都需多才多艺,各种载体都要了如指掌,才能“中立化”。面对推陈出新的新媒体机会,只要信守结果导向,自然汰弱留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