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网络浪潮下报纸评论的困局与对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 11:36 《传媒》杂志

  ◎ 文/王自合

  评论是提高报纸竞争力的法宝之一

  重视并做好评论工作,是任何一家报纸成熟的标志。这不仅仅因为“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更因为这是多元化传播格局中提高报纸竞争力的利器和法宝。

  今天,对于受众而言,迅速获取信息,首选互联网和广播;直观形象地获取信息,首选电视;深刻了解新闻的本质和内涵,就必须阅读报纸了。造成这种天然分工的原因,一方面是不同媒体的技术基础和天然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媒体长期发展所形成的不同特点所造成的。可以说,在传播媒介的一些基本功能方面,报纸在媒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报纸就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受众接受信息的同时,也需要了解社会对信息价值和指向的评价,尤其是在重大的、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面前。而这恰恰是报纸的优势。报纸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重视观点、思想传播的传统;同时,报纸本身更适合深度阅读,易于保存和品味。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报纸不仅仅是新闻纸、信息纸,更应该是思想纸、观点纸。在公众、媒体和政策这个三角关系里,虽然电视对公众的影响最大,但公众不是决策者;报纸对公众的影响比不上电视,但对参与决策的知识界、舆论领袖、政界等精英集团影响最大。在影响决策的过程中,没有媒体能与报纸相比。

  报纸要给读者提供新闻的本质和内涵,提供思想和观点,一方面靠信息选择的标准——在有限的版面内,选择发表哪些信息,用标题、版面等手段对信息作出什么评价等;但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报纸的评论。

  网络评论的优势在于其“草根”精神

  就新闻评论而言,在网络出现之前,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在报纸上找到针对近一个时期热点新闻的评论文章,而且这些文章因为更多地要代表政府、官方或者主流民意发言,具有十分鲜明的倾向性和取舍标准。人们阅读报纸评论的时候,所能做的仅仅是重温某个新闻事实,接受某个观点看法,获得某种经验感受。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始终是被动的。

  网络的“草根”精神使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评论者。相形之下,报纸评论面临着挑战。大到党的十六大、美伊战争,小到

苏丹红事件、王菲生子,人们突然发现,无论是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一个说话的地方。而在网络的另一端,也许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在阅读你的观点,倾听你的发言。这种突如其来的话语权让网络的魅力无限张扬,尤其是思想活跃的年轻人,他们将更加迷恋于这个能够自由自在地铺陈个性的舞台。

  优势还远不止这些,在这场“对决”中,因为受出版周期的限制,报纸评论明显反应速度慢;因为受版面规模的限制,报纸评论不容易做到开放和深入;因为受传统思维的限制,报纸评论逐渐模式化、古板化;因为受宣传属性的限制,报纸评论逐渐观点中庸、用词四平八稳。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网络评论的时效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交互性更高、参与度更大、开放性更好。面对咄咄逼人、花样翻新的新兴媒体,报纸评论似乎已经显露出困顿和茫然的疲态。

  报纸评论的优势在于“可信赖性”

  就网络评论而言,它也有软肋和缺陷。正因为网络评论的“低门槛”和开放性,使得公众在获得话语权的同时也在滥用话语权。虐熊、虐猫事件曝光,网络上到处都是“没人性,诛他九族”的谩骂……在网络上,清晰而理智的声音,往往被发泄、攻击、偏见、愚昧甚至别有用心的惊人之语所淹没。因此有学者认为,与严肃的报纸评论相比,网络评论始终“弥漫在散漫无稽的氛围中”。大多数网民发表言论时,更多地注重率性和痛快,而不屑于或者不能够以建设性、创造性的态度和架构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恰恰是报纸评论的最大优势,是报纸评论数百年来生生不息、名篇不断的“生命线”。

  去年底,一篇名为《中国到底有几个真正的经济学家》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烈讨论,众多网民纷纷就此发表意见,并迅速形成诸如“5人派”、“10人派”、“无人派”等等。但因为个人素质的良莠不齐,很多网民对此事件并没有客观全面的认识,甚至不具备认识的能力。表面上喧哗一片,实质上莫衷一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此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陆续发表了诸如《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有几个》、《关于中国有几个经济学家的思考》等文章,这些文章的撰稿者大多是经济学人士或成熟的评论作者,他们站在专业、公允、中肯、全面的高度,对这一争论做了理性的注解,也使得越来越多网民接受了他们的观点。传统评论辨优劣、正视听的作用在这个事件中体现得十分突出。

  报纸评论的应对策略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既然“可信赖性”是报纸评论的生命,我们就应该下大力气保持并发扬之。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外部世界,公众需要信息,更需要传媒提供分析、判断和见识。信息越丰富,信息消费就越费力。报纸评论应该继续站在理性和公平正义的制高点上,用相关法律法规和主流民意的基本要求,评判优劣,区分良莠,辨别正误,揭示美丑,引导人们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本质,透过层层迷雾见真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将看问题的立场、方法、观点逐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受众之中。

  同时报纸评论要吸纳网络评论的优长,在时效性、传播速度、开放性、交互性、参与性等等方面多想想办法,多开动脑筋。

  第一,打破多年来由上而下的单一声音,在报纸评论的选题上做到丰富多彩。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都可以成为报纸提供评论的舞台。

  第二,打破非黑即白的直线思维模式,为各种观点、方法提供解说的舞台,通过多角度的解读达到还原事件和现象真相的目的。

  第三,改变教训人的面目、教育人的口吻,多在平民化、大众化、多样化上下功夫,多用平民的视角看问题,多关心百姓关心的问题,多为百姓的利益说话。

  第四,打破“老一套”、“老规矩”的写作编发模式,多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方式,在小型化、形象化方面多做些努力。

  第五,增强报纸评论与新闻报道的配合意识,使评论和报道一实一虚,成为鸟之双翼,更好地发掘新闻背后的深层价值和意义。

  作者系《河南日报》总编室主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