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传媒研究 > 正文
 

党报的中原突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16:03 《传媒》杂志

  文/朱夏炎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信息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互联网、短信、3G手机、移动电视等新的传播方式层出不穷,使得传播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作为最传统的大众传播手段,报纸面临着与新兴媒体的竞争、与广播电视的竞争等压力。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级党报虽然仍处于主流传媒的强势地位,但明显出现了影响力减弱、广告及发行量下降的趋
势,个别党报甚至入不敷出。这种现象从一个方面折射出大多数党报面临的困惑与困境。如何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目前党报面临的困境,找准出路,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是每一个党报工作者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回答的问题。

  全方位探索党报改革的新途径

  时代催生改革,读者呼唤改革,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需要党报围绕提高影响力这一核心不断深化改革。不改革,就无法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也就失去了党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有的党报总编辑认为,如果始终靠强迫摊派的办法发行,如果支撑党报的广告结构不调整,那党报的路子就越走越窄;还有人说,目前党报的一些报道与新闻规律脱节,与市场脱节,与民生脱节,自以为很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其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和全国所有的党报一样,作为河南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也经受了都市类报纸、广电类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强大冲击,生存和发展空间明显受到挤压,发行和广告均遭受严重影响。《河南日报》也看到了提早进行改革的其他省市党报取得的极大成功,也认识到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在许多方面可以说是中国的“缩影”,党报改革能探索出有自身特点、符合发展实际的路子,不啻于全国省级党报改革大局上的“中原突围”。

  我们认识到党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一份不能在市场上产生经济效益的报纸,发行量有限的报纸,不能成为所确定的目标读者喜闻乐见的报纸,社会效益就是一句空话。而社会效益又是党报必须坚持的首选方向,没有这一标准,党报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权威媒体不一定是阅读率最高的媒体,但它必须是拥有相对稳定的优势受众的媒体。目前,在河南报业市场上缺乏一份有市场导向,并面向党政干部、知识分子、企业家和公司白领等有话语权的主流人群的大报。《河南日报》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这一角色,利用五十多年积淀下来的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利用党报的特殊地位和新闻资源,挖掘好河南省时政财经类的新闻,做精、做深、做透。为此,我们明确“时代高度、中原向导”的宗旨,坚定“权威、高端、民生、有用”的新闻理念,按照“权威媒体、政经大报、高端互动、关注民生”的定位,贯彻落实“抓好两头、堵住中间”的方针,努力达到“领导满意、群众喜爱、市场接受、同行敬慕”的目标,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

  从2004年10月开始,《河南日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扩版,力求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党报的权威性、可读性、公信力和影响力。

  在“权威、高端、民生、有用”上下功夫

  1.权威和高端的新闻是党报的优势,也是党报核心竞争力所在。2005年,《河南日报》许多重点报道充分发挥了权威和高端的优势,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新闻亮点。如信阳现象的报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报道、在沪创业的河南人、开封国企改革探访录、郑东新区系列报道、解读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等报道,受到从上到下的一致好评。尤其值得圈点的是解读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的报道,《河南日报》一天拿出9个版,一改过去将全会内容全文刊发的僵化做法,创造性地全面而又深刻地解读了全会的主要内容,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评价,一些读者还把今天的报纸当作“珍品”收藏了起来。一篇重点报道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这就是省委机关报的权威性、不可替代性之所在。

  2.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是党报不可替代的优势。为此,我们一是继续深化评论工作改革,探索新形势下党报评论从内容到形式创新的路子,进一步扩大“今日社评”专栏和“中原时评”版的针对性、可读性、影响力和战斗力;二是研究和实践重点评论的组织和写作,继续培育大型政论文章“何平”的拳头优势,配合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及时刊发重点评论。一年中,我们的《学习贯彻胡锦涛在河南等地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系列评论、学习贯彻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五子登科”发展开放型经济系列评论、发展文化产业系列评论、建设节约型社会系列评论,中央关心、干部用心、群众开心等都引起了较大反响,有些被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表扬,有些被中宣部新闻阅评高度评价。“何平”文章《中原崛起看郑州》、《天地间有一股英雄气在回荡》、《努力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以及《中国被你感动 河南为你自豪》、《解读“河南现象”》等重点评论,都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3.重大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传统优势,也是体现省委机关报权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弘扬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2005年采编部门以独特的新闻敏感,抓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新亮点、闪光点、兴奋点,及时进行了报道。尤其是当代孝子张尚昀的报道,在其他新闻媒体已报道的情况下,《河南日报》后发制人,以内容真实、细节生动、思想深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拿了同题报道的桂冠,创造了《河南日报》典型人物报道的新高度。

  4.狠抓“民生”与“有用”,报纸的可读性大大增强。《河南日报》要求每一个编辑、记者心中都要时刻装着读者,叫响“有用,有用,再有用,有用才有影响力”的口号。无论是新闻版还是专版,在理念上和考核制度上都强调了“剔除无效信息,提供贴心服务”。2005年各采编部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关注民生,从生活中抓了许多“大鱼”和“活鱼”,报道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如呼唤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系列报道,南召县乱开矿的报道,世界旅游小姐看河南的报道等等,都受到读者的特别关注。

  2005年1月1日到4月10日,《河南日报》开展了“会议报道创新百日竞赛”活动,实现了从报道领导讲话到报道有用信息的转变。全省在“两会”期间,我们取消了过去各地官员和地方代表团刻意表现自己的人物专访、讨论侧记之类的一般工作性报道,代之以大会讨论的事关“省计”民生、事关普通百姓生活的报道,大受读者欢迎。

  5.2005年周刊专版的变化很大。过去周刊基本是报中报,限制太死,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改扩版后,首先改变了周刊的出版模式,变同一天出版为分散出版;其次围绕把专版做深、做细、做透的要求,各部室积极努力,大胆探索,很好地发挥了细分市场和服务特定读者群的作用,一大批有用信息多、服务性强的报道出现在周刊上,将周刊提高到一个新平台。理论部的“关注精神家园”、经济周刊部的“说环境、话开放系列访谈”、社会周刊部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文化周刊部的娱乐新闻改革创新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突破性尝试

  1.“一体两翼”,实行采编、发行、广告“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实现由媒体经营向经营媒体的重要转变,探索在新形势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实现途径。集团党委审时度势,从领导体制上进行改革,作出了《河南日报》总编辑不仅管编采业务,还主抓广告与发行。这种管理体制,据了解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独此一家。采用这种新的管理体制后,办报、发行、广告“三个轮子”一齐转,相互促进、相互联动,有力推动了《河南日报》采编、发行、广告的同步发展,提升了《河南日报》的品牌价值。

  2.报网互动,实现双赢,这是《河南日报》的重要创新之举。据中宣部网络局介绍,全国省级党报有网络版的,只有《河南日报》一家。互联网的优势是及时、海量、互动、沟通无限,报纸的优势是深度、高度、主流,互联网和报纸能否实现优势互补?2005年,我们每周拿出两个版来办“网评热议”,把网上和手机短信中比较热门的话题拿来在报纸上再现,同时把网上和手机短信中反映的问题予以公开,并请相关的记者采访落实,实现报网互动。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对网络、短信的舆论引导水平,而且进一步扩大了《河南日报》的影响力。

  3.在全力打造《河南日报》的同时,我们在全国党报中率先创办《河南日报(农村版)》,主要面对乡镇以下的读者,为他们提供政策、法律、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服务。这在全国也是独有的创新做法,受到中宣部与河南省委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农村版》自2005年1月1日创刊以来,坚持政治家办报、用特色占领报刊市场的办报理念,陆续刊发了中原崛起看“三农”、建设中原新农村、乡镇机构改革全面跟踪系列等一批重点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好评和高度重视,也深受农民读者的欢迎。

  4.2005年我们在保持考核办法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对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方面的考核与管理办法进行了较大力度的修订和创新,使整个编采队伍充满活力。其主要的方面有:一是每月评选总编辑精品奖和不宜刊发稿件,奖优罚劣;二是实行零分稿制度,一改过去稿子见了报就计报酬的被动局面;三是修改差错处罚办法,实行层层负责制;四是实行总编辑嘉奖制,对采编人员主动发现、策划的有影响的重大新闻和对报纸有重大贡献者进行嘉奖;五是采编业务考评实行每日一评。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编采人员写好稿,出精品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创新发行体制向市场化改革迈进

  面对2005年扩版、彩印、提价、分区域发行等诸多新情况,《河南日报》大胆探索,创新党报发行体制,实施了“三个调整”,提出了“五个创新”。“三个调整”是调整发行理念、调整发行结构、调整发行策略,探索党报发行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五个创新”是创新发行观念、创新发行思路、创新发行制度、创新发行体制、创新发行方式。这些措施实施后,《河南日报》的发行工作出现了“四个转变”,实现了“三大战略转移”,即变粗放型发行为集约型发行、变模糊型发行为精确型发行、变喝酒型发行为智力型发行、变季节型发行为全年度发行,实现了由农村读者向城市读者转移,由村级组织向县直机关、市直机关、省直机关转移,由贫困企业向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者转移。

  为提高《河南日报》在省直机关高端人群中的影响力,集团党委、编委会果断提出在省会市场实施省、市分离,重点攻克省直机关的发行方略,使2005年《河南日报》在省直的发行量较往年翻了一番。同时,结合读者对象,拿出近万份报纸,向高端消费场所、高端消费人群和有广告决策权、广告话语权、有刊登广告、阅读广告需求的人群等“两高”、“两有”人群实行定向派送。

  《河南日报》还主动迎接市场挑战,大胆接受市场检验,自2005年1月推出了“一改双推”、“八个走进”系列活动,推进《河南日报》走进报亭、走进省“两会”驻地、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列车软卧、走进医院病房、走进机场航班、走进民营企业、走进高端消费场所。这一举措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河南日报》在省会和其他中心城市建立了300多个带有微电子滚动广告屏幕的阅报栏,既宣传了党报,提高了报纸阅读率,也为《河南日报》和集团增加了一个新的盈利点。如今,《河南日报》的发行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全年发行量保持在40万份以上,报纸发行数量及保持率位居全国省级党报前列。在省会市场的零售也出现了增长的良好势头。

  努力寻找广告增收突破口 拓展新的经营渠道

  截止到2005年底,《河南日报》的广告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3%,净增1000万元,增幅稳居全国省级党报第一名。

  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河南日报》实施“整合资源,加强策划,争取主动”的广告经营思路的结果。广告部紧跟省委实施中原崛起这一战略,主动出击,策划实施了“中原崛起”系列活动,其中包括“中原崛起话县市”、“中原崛起话厅局”、“中原崛起话高校”、“中原崛起话沿黄”等系列,详细展示了全省各条战线在中原崛起过程中的新形象、新风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与省内一些部门开展了“河南最具吸引力投资地区”大型调查活动、“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系列宣传活动、“河南人最喜爱的商标”评选活动等,成功吸引了大批广告。

  在党报逐渐淡出很多广告热点市场的情况下,《河南日报》迎难而上,先后开办了车世界、大地产、健康生活、新旅游等4个专版,不但扩大了党报在相关行业和读者群中的影响力,而且在竞争激烈的房产、旅游、汽车、医疗等领域取得了一席之地。尤其是2005年8月举办的“地产风暴”大型高端论坛,受到房产商的普遍好评。2005年房地产广告的收入达到25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4倍多。

  过去一年的改扩版,使《河南日报》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大大提高,各方好评如潮。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以及省委领导都对《河南日报》的改革作了高度评价,普通读者也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河南日报》改扩版的支持和欢迎,说从中看到了党报的希望。许多读者反映,《河南日报》的空话、套话少了,贴近群众的报道多了,内容鲜活了,报纸态度热情了。据统计,2005年中宣部新闻阅评表扬《河南日报》20多次,是全国党报最多的一家。徐光春同志来河南任省委书记后,高度重视《河南日报》的工作,给予了许多高屋建瓴的指导,并几次表扬《河南日报》大气、清秀、重点突出,对《河南日报》进一步深化改扩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的一年,《河南日报》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作为第一要务,提出了“戒浮躁、出精品、抓事件、抢时效、增信息、重民生、求质量、勇创新”的操作思路,努力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作者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