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传媒研究 > 正文
 

短信拜年研究:内容雷同化让人心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15:34 价值中国网

    王思彤/文

  信息时代能改变人的许多生活方式,却不能改变国人的拜年传统。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手机短信拜年在行其道,已经逐渐取代书信祝福、登门拜访、电话问候等方式,成为国人拜年的主要形式。自手机诞生以来,每年春节,拜年短信总是如期而至,而且铺天盖地,波及面越来越广,短信收发总量有增无减,短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一声声温馨的问候,
一次次甜蜜的祝福,给每个收到拜年短信的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除夕夜收发拜年短信日益演变成每个人的必修课。

  据《短信拜年急需“声色”大餐》一文介绍,2005年春节7天长假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首次突破100亿条,达到110亿条,而2004年春节假期这一数字为98亿条。中国联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2月8日(大年三十)至2月15日(大年初七)8天时间,中国联通公司的短信发送量达到26亿条,其中2月8日除夕之夜和2月9日大年初一的短信发送量就达到10亿条。与2004年同期相比,2005年春节期间中国联通公司短信发送量增长了30%。

  据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短信拜年成为首选 应提升情感含量》一文介绍,在狗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社会调查所一项名为“春节的安排和花费情况”的调查显示:2006年有41%的被访者选择发短信拜年,36%选择打电话拜年。只有18%的被访者选择传统的上门方式拜年,还有3%的被访者选择网络邮件或视频方式拜年,2%的被访者选择贺卡等其他方式拜年。

  更有突破意义的是,2006年1月27日下午开始,不少北京市常住人口陆续发现自己的手机里,多了一条“特殊”的拜年短信:“北京市委、市政府祝全体市民新春快乐,岁岁平安,阖家幸福!在此,特别提请您注意节日安全,遵守《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统一向全部手机和小灵通用户发送的短信,也是官方第一次向市民发送“拜年短信”,并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一些掌握部分用户手机信息的企业也利用春节这一有利时机向用户发送拜年短信,进一步沟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这些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表明,短信拜年已经从一对一的私密性沟通发展为一对多、多对多的公开性沟通,其影响力和社会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远远超出了与家人亲友共同品味丰盛的年夜大餐、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为什么短信拜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如此深入国人的生活并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这是因为:

  第一,手机用户不断增多,为大规模的短信拜年奠定了群众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移<!>动通信完成了从无到有,最终成为世界第一大手机用户拥有国的跨越。根据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数字,1990年末我国仅有手机用户1.8万户;1994年突破100万户 , 达到 156.8万户;1999年突破4000万户,达到4329.6万户;2000年更达到了8453.3万户;2001年一季度我国手机用户突破了1亿大关,到7月达到1.206亿户,居世界第一。截至2003年10月,我国平均每百人拥有手机19.5部。在城镇,手机普及率已超过40部每百人。截至2005年6月底,我国手机拥有量已经达到3亿6000万。

  第二,手机技术的不断改进,为短信拜年的兴起提供了方便。有人问:“二十一世纪最火爆的是什么?”答曰:“手机”。的确,自通讯工具从大哥大转变成小巧的手机,而又再一度进化成彩屏手机,拍摄手机,智能手机等等,手机的技术含量日益增强,无论是其外形、功能或者是外形与功能结合的机型,其从设计到制作都更加人性化,更加逼近消费者的需求。目前正被人们所使用的手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能收发短信,都有汉字输入功能,而且存贮量也越来越大,极大地缩短了读取和发送短信的时间。

  第三,短信拜年便宜、实用、易用,而且更符合东方人含蓄、婉转的表达习惯。使用者认为,短信使人在拜年的时候更主动,更自由。作为高效的拜年工具,与登门拜访相比,短信无疑可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同时,它可以使人减少不必要的尴尬。因为面对面交流虽直观,但腼腆或内向的人不擅长当面交流,可能因此局促、紧张,难免词不达意。通电话虽不用像面谈那样顾虑仪态,但语音仍是直接、即时的。有的人很长时间没联络了,突然打电话觉得很唐突,那么短信就是最好的方式。既让人想起了自己,又使对方有些感动,友情因此得到了维系。有时关怀备至的话平日说不出口,到了短信中变得顺理成章。这种情感功能是声音所不可替代的,因为音调、语气会影响沟通效果,而短信呈现的是一种清晰纯净的文字语言,有想象的空间。

  第四,媒体的鼓动宣传与手机用户之间的相互促动。短信拜年的风气自形成起就备受媒体关注,每年春节期间,短信拜年都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重要报道内容,许多门户网站还专门开辟了短信拜年窗口,许多报纸不惜拿出较多版面用于刊登有创意的拜年短信以供读者选择或参考。而手机用户之间的相互促动更使得短信拜年的潮流无法阻挡。因为手机短信拜年往往是一对一的,就象在现实生活中两人相遇一样,没有人家跟你打招呼而你置若罔闻的道理。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人家既然给你发来了拜年短信,你就不可能不回复一个拜年短信,否则就显得很不礼貌。再说,区区一条拜年短信,花费极少,耗时不多,却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换来的是彼此之间更加深厚的情谊,物超所值,何乐而不为呢?

  基于上述原因,拜年短信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其重要的生活意义、社会意义、经济意义乃至政治意义日益显现。不过,拜年短信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而且日益突出,主要有:

  第一,拜年短信的非原创化越来越让人伤脑筋。目前的拜年短信无非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拿十二生肖做文章的,猴年说猴,狗年论狗。有的还从当年的属相延伸到了十二属相:“祝你在猴年,比鼠强,比牛牛,比虎猛,比兔乖,比龙尊,比蛇威,比马壮,比羊善,比鸡勤,比狗忠,比猪胖,最后祝你比猴还要精!” 二是“数字串”,以一连串的数字构成问候。如:“祝你在2006年里,365天,天天开心;8760小时,时时快乐;525600分,分分精彩;31536000秒,秒秒幸运!”三是追求诗意与浪漫。如:“我把新春的祝福和希望,悄悄放在将融的雪被下,让它们和春天的秧苗一起生长,为你带来满年的丰硕与芬芳。”四是使用文学的象征手法。如:“送你一个饺子,平安皮儿包着如意馅儿,用真情煮熟,吃一口快乐,吃两口幸福,吃三口顺利,然后喝全家健康汤,回味是温馨,余香是祝福。” 五是带有哲理色彩让人回味良久。如:“敲响的是钟声,走过的是岁月,漂来的是希望,留下的是幸福,离开的是失败,将至的是成功。”六是图画式拜年短信。如:有的短信用星号绘成了流星雨,有的则绘成了一颗心,有的将几个“福”字垒起来,握有彩信手机的朋友还能收到可爱迷人的动画。七是用人们熟知的商品名串连起来。如:“新年百事可乐,好吃的饭菜可口可乐,过年玩得非常可乐”。八是传统的祝福式短信。如:“新衣除尘去旧岁,鞭炮驱魔迎新年。钟声撞出除夕夜,糯粉滚糖大团圆。” 内容的单一,无疑极大地束缚了短信发送者的手脚。许多人宁愿选择报纸、网站上推荐的成熟短信,或者亲友或同事发来的短信,稍加改头换面或者干脆直接转发,作为自己的拜年短信,导致用自己的手机发别人署名短信的笑话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第二,拜年短信的雷同化越来越让人心烦。非原创化的一个直接恶果是雷同化。由于拜年的最佳时机十分短暂,通常集中在大年三十晚上至初一上午,因此,许多人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拜年短信的发送任务,通常采用一条信息分别发送许多人的方式,根本没有时间针对每一个特定的人制作发送不同内容的拜年短信。如果这条信息属于有特色的原创还算不错,因为对每个接收者而言都是新鲜的;但如果这条信息是引用他人的,则极有可能出现雷同,让接收者对来自不同的人的同样的拜年短信内容心生厌烦。通常的情况是,读第一个拜年短信的时候感觉新鲜有趣,读第二个相同短信的时候就觉得味同嚼蜡,读第三个的时候甚至对发短信的人有些不满了。有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因如此,许多人干脆选择了只写一句节日问候类的话语并署上自己的名字的方式,这样的短信虽然质朴却似乎比那种转发的更能打动人心。有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几句顺口溜:数量太多有点闹了,转发太多情分少了,拷贝太多看得腻了,原创太少人们懒了。认真想想,的确就是这么回事。

  第三,不署名的拜年短信经常让人一头雾水。发短信不留名已经被列入当代社会几大傻之一,反映出人们对这种现象的无可奈何与抱怨。可惜仍有许多人痼疾不改,发短信的时候始终不记得署名,或者不署全名只署姓氏,如“钱贺”、“王贺”之类,结果经常让收短信的人一头雾水。每个人的手机号码可存贮量毕竟有限,不可能将所有人的号码全部输入手机。拜年短信又不同于其他短信,客观上要求接收者必须搞清楚发短信的人究竟是谁而且不便于直接向发送短信者质询,就好比当着老朋友的面不便询问对方姓名一样。而为了搞清这些没有署名的短信,接收者经常需要随时翻阅纸介质的通讯录,浪费时间能查出个水落石出还算不错,查不出个子午寅卯来,那只有跌足的份儿了。有位记者曾经针对为什么发短信不留姓名这一问题随机采访了10名市民,结果发现,有的人故意不留名,认为是朋友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一看手机号码就该知道是谁;有的人认为短信内容不是自己原创的,表达心愿但不必留名。有的人则是图转发短信方便,懒得留下名字。遇到这种情况,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第四,手机的技术瓶颈妨碍拜年短信的制作、阅读与保留。手机无疑是当代社会技术更新较快的通讯产品之一,但与现实需要相比,仍有诸多不适应。一是发送字数规格不统一,有的手机一条短信只能允许几十个字,想多写都没有办法,只好言简意赅;有的手机则可以发较多的字,但到了接收者的手机却经常变成两条信息,查阅十分不便。二是存贮量普遍小,绝大多数手机通讯录只能存贮100个左右的号码,而短信通常只能容纳二十条左右。这就必然导致许多号码无法输入手机而需要借助对方署名来辨认,而收到大量短信的时候不得不被迫删除一些本不想马上删除的精彩短信,否则新的信息就无法进来。这对接收者而言,是一件遗憾和痛苦的事。三是不知所云的短信现屏幕。有时候会收到这样一条奇怪的短信,屏幕上根本看不到汉字,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既像英文又不是英文的字母,就像电脑里出现的乱码一样。据了解,这可能是由于线路拥挤,不同运营商之间、不同制式之间的设施在兼容互通时出错等原因造成的。

  针对上述问题,解决策略其实也很简单,即:一是呼吁手机用户发拜年短信的时候少用或不用非原创性的短信,多写原创短信;二是务必记得在发拜年短信的时候署名,哪怕是对自己熟悉的人;三是加强手机生产的标准化,对短信发送字数作出必要的统一;四是扩大手机存贮空间。

  短信拜年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新景观、新时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们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会使每一条拜年短信成为一份礼物,温暖每一个收到礼物的人。

    相关新闻:《第一时间》:短信拜年“工业化”

              一句祝福话被下载20万次 短信拜年真情岂容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2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