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真
作为局外人,我认为经济平衡与环境问题是中国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我当年在北京工作的时候,空气很好。上个月我造访北京,情况有大变化
所以中国需要积极处理环境问题,不能忽略因为经济发展而随之产生的环境问题
这不仅是为人们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那么简单
大卫·施莱辛格(David Schlesinger),现任路透社全球总编辑。从中国香港进入路透社,担任编辑工作20年,曾任路透北京和台北分社社长。
如今,在全球传媒发生剧烈变化之时,施莱辛格担任路透社总编辑的职务。当问及是否担心传统新闻行业,会由于新媒介的出现等问题而受到挑战时,他说道:“变化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自然的周期现象。”
“世界经济论坛首届新领军者年会”在大连召开期间,就传媒业发展等相关问题,腾讯网总编陈菊红及《第一财经日报》编委王长春与大卫·施莱辛格进行了交流。
不能忽略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环境问题
记者:有否考虑在大连设置路透社的分支机构?
施莱辛格:到目前为止还未考虑过。大连是座不错的城市,发展很快。应该是个很适合商业发展的城市。但是至于具体会发展什么样的商业,我的确无法预测未来。
记者:你对这次论坛定义的“新领军者”怎么看?你认为谁是新领军者?
施莱辛格:我对于谁是世界经济的新领军人物并没有什么看法,但是我认为这个年会本身的意义并不在于谁是领军人物,论坛的意义在于把许多有趣的人聚集在一起,正式或非正式地进行交流,探讨一些有意义的主题。
记者:你认为什么是中国面临的最关键的挑战?
施莱辛格:我认为最关键的挑战,中国自己应该清楚。但是作为局外人,我认为经济平衡与环境问题是中国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我当年在北京工作的时候,空气很好。上个月我造访北京,情况有大变化。所以中国需要积极处理环境问题,不能忽略因为经济发展而随之产生的环境问题。这不仅是为人们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那么简单。
记者:目前有许多国家正在不断增强他们在全球的竞争力。你认真考虑过中国和印度之间潜在的竞争吗?
施莱辛格:我也经常去印度,也经常访问中国。两个国家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两个国家很不同,大家有各自的优缺点。
记者:在科技创新领域,你认为中国和印度哪个国家做得更好?
施莱辛格:谈不上谁更好些。中国和印度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国在科技产品方面多数是加工出口。印度则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开发。
如果一定要预测将来,那么我认为两国应该相互学习对方的优势,取长补短。但我不会预测在未来谁会领军市场。
传统报业如何走出困境
记者: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现在全球报纸产业所面临的变化? 我们知道,美国许多报业集团现在都面临着困境。
施莱辛格:现在对于报纸行业也许不是一个好时代,但是同时对于新闻业来说却是一个好时代。每个行业都会改变,这是很自然的。
传媒行业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样和刚才的问题一样,这种变化很难说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可以把这种变化看作是一个自然的生命周期。人们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获得信息。这也是几代人之间的变化。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我今年47岁,是看报纸长大的,所以我们这代人喜欢报纸这类媒介,而我们的后代,以及再下一代,获得信息的方式可能完全不同。我们必须照顾他们的习惯。
记者:所以你仍然认为新闻业本身很“酷”?不过,更多人认为用iPhone或者iPod这种新的形式看新闻更“酷”。
施莱辛格:我并不担心获得信息的渠道。我关注的是新闻或信息本身,即便是用iPhone也很好,我关注的是他们所获得的内容。至于怎样获得信息,都是可以的。
记者:下一个问题是关于全球媒体行业的整合。我们知道,美国财经报业巨头道琼斯集团不久前被新闻集团收购了。而新闻集团还可能考虑收购亚洲地区的一些财经新闻媒体。我们报纸也报道了一些在中国显现的并购端倪。那么,对于一些小的灵活的财经媒体是否仍有它的市场位置?
施莱辛格:我认为应该分两个层面看。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是大的传媒集团的竞争。并且我认为,在大的“玩家”之间合并有时是自然,甚至是必要的。但是对于小的、刚起步的媒体来说,总是可以根据市场的具体需要提供更具体的信息。竞争者众多,也是非常健康的现象。在具体的环境中各自做着具体的工作。
记者:你是说小的报纸应当聚焦于更具体的某个领域,做得更专业化?
施莱辛格:对,我认为做专业化的报道拥有更多的机会。
平民新闻VS职业新闻
记者: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事件后,BBC接到了海量的信息,很多人通过移动电话发来讯息。编辑们面对这些信息很振奋,但是同时觉得要证实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很困难。
施莱辛格:路透社也需要证实所有信息的真实性。这也是刚才所提到的必须坚持新闻道德。真实性也是新闻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必须保证我们没有发出任何虚假的消息。
记者:但是现代社会,也许不是在中国,但是在其他一些地区,很多人可以自行发布新闻,并获得反馈,他们似乎并不需要我们这些传统的媒介传播信息,你对此怎么看?
施莱辛格:不会,其实如果每条新闻能很清楚地标明出处,人们自然就会有自己的判断。
记者:伦敦地铁爆炸案时,我当时恰好在伦敦。我一遍遍地看BBC的头条新闻。我发现最初爆炸案的照片是由一个游客通过手机传出,虽然不是非常清晰,但是新闻影响力非常大。所以我要说的是,随着全球公民新闻主义(Citizen Journalism)的兴起,也许将来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记者?
施莱辛格:这是可能的,但这并不是问题。因为我相信,最好的新闻会自然地浮到顶端,而最好的新闻可能来源于平民新闻,也可能出自职业新闻人之手。但是人们会阅读他们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对他们有用的信息。毕竟,并不是所有的新闻现场都会有专业的新闻记者。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我们总是依靠目击证人、秘密的线人为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记者:你对ohmynews.com这类的网站熟悉吗? 你对平民新闻的看法是怎样的?
施莱辛格:哦,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我很高兴地见到更多的人在表达他们的观点,更多的人在关注新闻,思考新闻,并且“制造”新闻。我认为这种现象很好。这正是信息的公众化。
记者:但是就算这些平民新闻网站,也应该有记者和编辑在进行核实工作,至少对其中的某些新闻进行核实。
施莱辛格:对,没错。就像我刚才提到的,只要做好标识工作,清楚标明新闻的出处,就没有问题。比如一条并不真实的新闻,大家都了解它的不真实性,又有何不妥?
记者:我们知道已经有六名路透社记者在伊拉克遇害。我知道你将此写成了非常感人的人物故事。可以看出你是非常有激情的一位编辑。我们知道作为管理者,需要保持理性,而因此可能会丧失一些激情。你是如何保持激情,如何去深刻地了解你的下属?
施莱辛格:这仍然回到了我们关于新闻这个职业的讨论。一方面,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像刚才提到的平民新闻、博客等。但是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当真正的记者。最好的记者永远只是少数的一群人。这是一群知道如何看待世界,知道如何提问,知道如何分析事物的少数人。他们知道怎样叙述,怎样制作电视节目,知道如何以一名记者的身份面对威胁。而当你拥有这样一群人和你共事,你一定会珍惜他们。这非常重要。这也是将我们路透,或者其他一些优秀的媒体机构,和普通人区分开来的东西。
将职业新闻和一般的平民新闻区分开来的,是你所拥有的专业新闻人,以及他们工作的方式,他们拥有的新闻职业道德以及他们看待新闻道德的方式。
记者博客必须保持准确性和专业性
记者:你从事传媒业多年,做过许多和新闻相关的工作,新闻工作中的哪一部分是你最喜欢的?
施莱辛格:我想我最喜欢的就是能够走出伦敦,见到外面不同的人,亲自采访他们,了解更多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但目前我的工作更多的侧重于管理。一共要管理上千名记者和数百家记者站,控制经费和进行战略管理,为路透寻求一些发展空间。还有大量时间要花费在会议上。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你的同事们在路透社的网站上写博客?
施莱辛格:大概一年前吧。我认为这很重要。因为整个新闻产业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我们和读者之间有了更亲密的关系。
传统的新闻业是高高在上的,记者决定读者看什么。现在传媒更多地体现了交流。读者有话要说,有时比记者知道得更多。因此与读者间非正式的对话很重要。
记者:所以你指的是通过博客与读者有了更多的交流,还是说通过博客你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
施莱辛格:博客只是增加了一种同读者交流信息的手段。现在传媒的目的就在于交流,无论是通过网络、文章还是博客。如果你能够利用它们进行对话,互相从中获得信息,促进理解,那么它们都是很好的交流形式。
记者:我知道,你很坚持新闻标准和价值。那么你认为这些标准和价值,或者所谓的新闻道德规范是否会因新的传媒形式的出现而作出一些改变?
施莱辛格:我认为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最基本的行业规范和道德规范。但是,必须承认类似博客这种对话的交流形式,的确存在某种危险,令人们忘记他们肩负有传播准确、客观言论的责任。但是记者必须对他们的言论负责,否则就不是新闻了。所以,我认为记者的博客,和普通人的博客是不一样的。因为他必须保持其言论的准确性和他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