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传媒 > 正文
 

封杀黄金书不过是舍本逐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 14:36 新浪财经

  作者:郭立场

  饱受争议的“黄金书”将不允许再出版和销售了。新闻出版总署规定,自5月1日起,禁止图书出版单位出版或与他人合作出版以黄金、白银、珠宝、名贵木材等高档材质为载体或进行豪华包装的奢华类图书;禁止出版物发行单位发行销售此类图书;禁止报纸、期刊等出版物为此类图书做广告。凡违反规定,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北京娱乐信报》4月28日
)

  新闻出版总署的一纸禁令,封死了“黄金书”生存的空间。即便“黄金书”都是限量发行的,带有浓厚的收藏色彩,但因其带来了太多的消极影响,并且有着巨大的潜在危害,禁令最终还是在众所期盼中出台了。这里,暂且不问规定出台的背景,但有人将“黄金书”视为国民读书率下降的罪魁祸首加以讨伐,将“黄金书”看作行贿受贿的腐败源加以抵制,未免过于感情用事,实在是有失偏颇。

  阅读率持续走低,确实值得我们反思。但将矛头指向限量发行的“黄金书”,则有无的放矢之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国民上网阅读率年均增长107%,2005年达到27.8%,但总体阅读率在下降,2005年降到了50%以下。国民阅读率下降,最直接的原因不是书价太高,而是由于国人主观上的不爱读书。即便有一二热爱读书者,却也因夹杂有太多功利因素,使读书脱离了常态。而求快阅读泛滥,现在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年轻人青睐,更是颠覆了优良的读书传统。退一步讲,即便要追究书价太高的责任,也不应单方面指责“黄金书”的不是,而应是普通的纸质书。也就是说,不是“黄金书”拒普通国民于千里之外,并不是除了黄金书我们就无书可读了,是“现在的纸质书籍普遍价格偏高”影响了读书率。

  不可否认,书籍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文化,继承文明,可“书籍本身就是一种商品”,不排除其“物化”的可能。“黄金书”销售的社会效果如何,谁会买这么贵的“书”呢?或许,事实更能说明问题。某报纸有一篇文章披露,“某

开发商已购置黄金书15部,拟作给相关部门官员拜年礼品”。“送礼”二字一语中的,道出了“黄金书”的去处。甚至有书商在“黄金书”广告中直言,这些书是“送给政界人士的佳品”。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买的人不看,看的人不买”。毫无疑问,“黄金书”已不再是单纯的书籍了,在这里,书的本质属性发生了异化,成了礼尚往来的桥梁与纽带。最令人担忧的,或许不是“黄金书”本身的资源浪费,也不是其作为普通礼品的流通性,而是由其带来的变相行贿。

  “黄金书”也腐败?“黄金书”成为一种实质上的腐败道具,给行贿受贿披上了合理的外衣,使腐败问题得以猖獗横行,并逐渐走向公开,加剧了腐败。事实上,“黄金书”仅仅只是“黄金书”,事物本身无关是非,不应也不能承载太多的口实、意义,更不应该将其视作严重的社会问题。遗憾在于,其被一些居心叵测之徒滥加开发利用的事实,使其成为腐败的资源和工具,即便本身无错却引发了社会问题,最终未能逃脱惨遭口诛笔伐的命运。勿庸置疑,每一方责任主体决不能对腐败坐视不管、听之任之,如果任由“黄金书”所向披靡,无疑是对公平公正的极大扼杀。于是,新闻出版总署站出来了,于五一劳动节之际,发出了禁令,坚决抵制各种各样的“黄金书”,其积极作为可圈可点。但需要指出的是,反腐败的关键是人而不是物,关键在于建立制度化、法治化的长效监管机制,而将矛头过多地指向“黄金书”,显然偏离了反腐败斗争的正确方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