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稹
方言节目:荧屏里闹荧屏外俏
“熬稍、熬稍(杭州话,意为:赶紧、赶紧),阿六头来了。市面蛮灵,说法儿蛮好……”这段曾出现在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方言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片头的地地道道
的杭州话,不仅让人们一下子认识了“阿六头”,而且也喜欢上了“阿六头”,天天扳牢看《阿六头说新闻》。从前年元旦开播至今,《阿六头说新闻》平均收视率高达10%以上(央视—索福瑞数据),堪称创造了收视率神话。
“阿六头”的成功无疑成了一个风向标,很快各大媒体的类似节目相继亮相,一时间“偶、侬、伊”在荧屏上四处开花,方言似乎成了媒体提高收视(听)率的秘密武器。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在21点推出了方言晚新闻《我和你说》,同样引来大批观众的热捧;西湖之声的《开心十三点》从来不担心听众少;杭州交通经济广播的《老马识途,小马指路》较以前同时段节目,收听率提升得令大家都吃惊。据了解,目前我省市级以上的广播电视媒体中,方言类节目数量已达到10档以上,收视率都还挺不错。
观众对方言节目的喜爱,语言因素无疑是第一原因。杭州的方小姐说,她很喜欢看《大家》,节目中是地地道道的杭州生活,一口口亲切的杭州话,听了让人觉得像隔壁邻居在跟她说故事,那种浓浓郁郁的杭州气息,让她觉得非常有归属感。看来,方言带给人的亲切感,那是再好的口才、再新鲜的说法,都无法取代的。
《阿六头说新闻》节目主持人安峰曾这样表示:“阿六头是一个地道的杭州普通人形象,能说会道,又有‘杭铁头’的正义感。‘阿六头’形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观众就觉得亲切,像他们身边的一个普通人一样。‘阿六头’说的是原汁原味的杭州话,一条条新闻讲成一只只小故事,好像在跟大家拉家常。我觉得这点蛮要紧的,和老百姓的距离近了,他们才会喜欢。”
而《我和你说》节目主持人翁仁康则说,方言类节目和老百姓拉起了家常,给人以亲切感,这是它收视率高的主要原因。我们说新闻就好象放学回家的孩子把一天的生活说给父亲一样。当然,方言播报只是形式,节目受欢迎还在于它播报的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是民生化的内容让这个节目老少皆宜。我用莲花落的韵味说新闻,观众听后也间接着喜欢上了莲花落,学唱的人多了。看到传统文化因为这个节目重新焕发光彩,我也很高兴。
师者之忧:方言兴盛干扰普通话推广
但是,方言节目也并不是到哪儿都收到鲜花掌声,也有人给了冷脸,甚至拍了砖头,原因依然出在语言问题上。众所周知,媒体不光是人们获得资讯的平台,同时也是语言的榜样。作为一个公众媒体,方言节目不仅吸引着本地人,同样吸引想融入本地的外来者;不仅大人在看在听,还在学习普通话的小孩也在看在听。
笔者了解到,《阿六头说新闻》、《我和你说》等方言节目在小学生中亦有很高知晓率,不少小学生一定要看完节目才睡觉,课余经常以新学到的方言相互炫耀。某小学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向笔者模仿了一段:“阿六头,杭州生来杭州长……”用惟妙惟肖不足以形容。在小学生们津津乐道于方言时,有人忧心地提出,方言对留学生、小学生等正处在普通话学习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干扰。
对比,萧山河庄中心小学校长尹关林说:“我每天打交道的都是小学生。方言的地区语音跟普通话存在较大的差异,前鼻音后鼻音不分,翘舌音也不准,拼读音节时经常把ia发成ie,ü发成u……纠正这些发音是我们教学中的难题之一。这时候,一个普通话语境就很重要。而现在,一些方言类的新闻节目学生们也很爱看,还经常模仿这些节目主持人的发音、腔调,有时候我们纠正学生的发音,学生却振振有辞地说,电视上新闻都是这么讲的,搞得我们很为难。”
同样,浙江工业大学教师莫红霞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的学生中有不少是留学生。大家都知道,汉语是比较难学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总要求学生多听听广播,多看看电视,从中领悟美妙的汉语,较快地学会说普通话。可一段时期以来,方言播新闻成为地方台的新亮点后,留学生也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们觉得主持人连说带比划,嬉笑怒骂,这样的语言很生动,学习兴趣大增;另一方面,地道的方言又让他们觉得汉语太难学了,而且日常运用中也常常闹笑话。有个留学生要到美院去,他用杭州话说,结果到了梅苑宾馆。”
语言之争:方言需保护但应遵循法律
杭州市政协委员毛海涛曾提出一份提案:《保护杭州方言,防止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缺失》。“杭州方言是北方官话和地方俚语完美结合的产物。当所有的城市都说同一种语言时,那么每个城市独有的吸引力就减弱了。”毛海涛谈及提案初衷时说。杭州方言的形成与历史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南宋迁都杭州,杭州方言就不会带有如此鲜明的北方官话色彩。“如果有一天杭州话彻底消失了,那么杭州作为南宋都城的这段历史也将随之消淡。”
其实,媒体能不能用方言,这话完全可以说成“用普通话还是方言”。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光就在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评价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情结,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方言是否需要或者说能否登上大众媒体这个平台,不仅是市场所反映的人们选择问题,还存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的问题,是值得有关部门考量的。
对此、省语言学会副会长颜洽茂表示:“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普通话的很多词汇来源于方言,两者同属一脉,并不对立。方言的使用范围会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而逐渐缩小,保护方言是加强其内在价值的研究整理,与推广普通话并行不悖。要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用方言播新闻,应该让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来选择他的生存淘汰。
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徐伟标也同样表示:广播电台、电视台照顾受众适当播出一些方言节目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覆盖面广,影响力强,进入千家万户,对全社会的语言文字使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广播影视工作者特别是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他们每天都在用有声语言进行工作,他们是受众的语言老师和榜样,在语言规范方面对广大群众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12条第1款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因此,在法规要求、社会责任和一定的市场逻辑之间,媒体有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更何况,不加节制地开办方言节目,对提升广播电视媒体乃至我省大气开放的形象不利。
我希望广播电视媒体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也希望有关广播电视管理部门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审批,严格控制方言节目的数量和时间,防止方言节目过多、过滥。
新闻助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九条: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视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作出处理。
2005年10月8日,国家广电总局针对“目前电视剧语言使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发出《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重申电视剧不得使用方言的禁令,这是继2004年禁止播放用方言译制境外影视片、2005年年中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港台腔以及夹杂外语、方言之后,再一次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在电视领域加强普通话的推广工作。
方言、方言,古时候因山川阻隔、交通不便而形成的“一方之言”,现在却成了不少媒体提高收视率的“秘密武器”。“阿六头”们说爆荧屏,有人叫好:这是方言文化的有效保护;亦有人叹忧:这是对普通话推广的不小冲击。方言能否登上大众媒体这“大雅之堂”的话题渐趋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