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传媒评论 > 正文
 

电视读书节目收视率低惨淡经营 问题出在哪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17:28 中国青年报

  2004年,走过了8年的央视《读书时间》在经历了多次改版后走到尽头,从荧屏中消失。当前,除了河北电视台《读书》栏目仍坚守阵地外,其他各省级电视台的读书栏目大多相继谢幕

  实习生 周燕妮

  1996年5月,国内第一个电视读书节目———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正式开播。它的诞生立刻引起了书界的广泛关注,诗人尉迟成了第一期节目的采访嘉宾,谈的是《哥德巴赫猜想》。节目播出后,在书界激起了强烈反响。《读书时间》正式踏上了文化之旅。紧接着,国内媒体争相开播读书节目:包括湖南电视台的《爱晚书亭》、青岛电视台的《一味书屋》、河北电视台的《读书》、上海电视台的《阅读长廊》等。

  2001年7月,改版的《读书时间》从原来每周五的23点30分改在每周六20点30分黄金时间播出。2002年,《读书时间》栏目由于在央视40多个栏目的综合排名中位居后位,受到“末位淘汰制”的警告而再次改版,推出策划了半年制作而成的“中外古典名著阅读欣赏系列节目”。2004年2月9日,央视科教频道全面调整播出计划,在每周一至五晚上8点黄金档推出“电视文化周刊”《五日谈》,这个集读书、美术、文物、舞台、影视五个栏目为一体的新栏目实际上宣告了《读书时间》失去了独立性。同年9月9日,随着全新栏目《记忆》在央视科教频道的播出,走过了8年的《读书时间》在经历了多次改版后终于走到尽头,作为一档独立的电视读书栏目,《读书时间》就此从荧屏上消失。当前,除了河北电视台《读书》栏目仍坚守阵地外,其他各省台的读书栏目大多相继谢幕,现存的也是举步维艰。

  问题出在哪里?

  据了解,收视率低是导致电视读书类栏目奄奄一息的最直接的原因。

  从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以及由其所引发的全国各地电视读书栏目的兴起,再到后来的大部分栏目纷纷偃旗息鼓,前后时间不过短短几年,理由几乎全是“收视率低”。河北电视台副台长何振虎说:“收视率的问题不可回避,投入产出回报率的问题也不可回避,对于媒体来说,在市场竞争生存大格局下,既坚守文化品位,又最大限度地扩大收视率,恐怕是惟一选择”。

  有资料显示:除读书栏目央视《读书时间》“退潮”以外,还有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书苑漫步》、北京有线电视台的《华夏书苑》、北京电视台的《东方书苑》、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开卷有益》、浙江有线电视台的《书情手册》、广州电视台的《书讯》、上海电视台的《阅读长廊》、湖南电视台的《爱晚书亭》、青岛电视台的《一味书屋》等10余个电视读书节目也相继消失。

  随着近年来各家电视台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收视率成了衡量栏目成败的重要标准,而电视读书节目也正好成为“末位淘汰制”的牺牲品。有专家认为,各电视台在想尽办法提高读书栏目收视率的同时,却忽略了读书栏目的灵魂———文化品位。正如何振虎所指出的,“在市场取向越来越明显的前提下,作为媒体讲收视率,讲投入产出,讲经济回报都是没有问题的,不可否认的是电视媒体在这种趋势下,文化含量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忽略”。

  提高收视率:从哪儿入手

  据了解,目前有不少读书节目为了吸引观众,已经背离了这一栏目开办时的初衷———“为读书人、爱书人打开一扇文化之窗”。如,有一个节目借图书《手机》的名义追问冯小刚、刘震云两位“大腕”一些私人话题。而据收视报告显示,该期节目的收视成绩跻身前8位,有评论称之为“挂羊头卖狗肉”。“这个社会环境非常浮躁,诱惑非常多,变数非常大”,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文学评论家潘凯雄说:“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要坚守住‘读书’的一片净土确实需要有一点耐得住寂寞的心态。”他认为,作为电视读书节目,首先一定要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也就是与众不同———这恰恰是让读书人和出版人喜欢这个节目、爱看这个节目的重要因素。“在此方面,我们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需要勇气、智慧和独到眼光”。

  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电视读书节目应该做一些“有阅读倾向的泛文化话题”。例如“《狼图腾》热”和“《红楼梦》热”。“如果适当地对热点多一些关注,应该能吸引读者,提高收视率,又能发挥电视读书栏目的真正作用”。

  有专家认为,作为栏目“原料”的图书的选择也是不容疏忽的。当前,图书市场用“热闹”两字来形容绝不为过,它越来越讲求品类细分、群体细分。每个分众的喜好不尽相同。业内人士感叹“众口难调”。

  大众与分众

  《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说,“电视作为一个大众媒体怎样面对分众群体,这确实是一个考验。有些编导会尽量选择相对广的受众,抓住比较热点的话题、比较热点的图书,这样确实也会有利于提高收视率。电视读书节目应努力做到:让观众除了对阅读习惯之内的感兴趣,还要对他习惯之外的感兴趣。比如介绍某位作者的一本书,不但让他的FANS喜欢看,还可以让不喜欢此位作者的受众愿意看。此外,主持人应当代表各种分众与采访对象进行真正的交流,仅仅像导游一样介绍书、介绍一个景观,是远远不够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脚印说:“读书节目应该尽量和观众‘接通电流’。”

  “为什么现在的电视读书的节目没法生存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与大众结合起来”。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副社长黎波说:“西方文化的典型特点是大众文化经营得非常好,有很多‘精英图书’发行量很少,同时也有一种普及作品。提高全民文化水准,单做‘精英图书’不行,还得有精英水准。河北卫视的《读书》节目,时尚的、传统的、大众的、经营的书籍都关注,所以才会有自创办至今的6年里还欣欣向荣的势头。”

  一部分观众反映,现在大部分读书节目介绍书籍像做广告———只说好不说坏,并且不得要领。出版人臧永清说,一味说好,评论家批评的声音太少,公信力确实在降低,观众对此类节目也失去了信心。书评家黄集伟认为,批评家的匮乏是读书栏目存在的问题之一。

  据了解,由于现在网络读书的兴起,对电视读书类节目的惨淡经营也雪上加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