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贸易机会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投资组合 |
市场
市场分析
市场动态


>> 市场 / 市场分析 / 内容



网络:专家总裁谈中国互联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31日 09:44 经济参考报

  互联网的发明创造是对人类聪明智慧的最高奖励。

  自有人类经济运行以来,再没有像互联网这样的经济形态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人们可以不通过任何繁 琐程序进行商品交易,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即时通信,亦可网上交友、享受艺术带来的美好……

  互联网经济的伟大之处人所共见,其所孕育的巨大潜力令人心旷神怡。于是,人们趋之若鹜,就连一向谨慎的风险投 资商们也投身过来,与互联网拉起了手。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现行经济体制及政策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是没有大的障碍的。虽然我们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有关法律、政策尚不健全,但决策者们支持发展互联网的决心及爱好互联网的人们的热情仍令人欢欣鼓舞。就在几年前,中 国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们仍在步履维艰地支撑着开拓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而今,呈几何增长的互联网已在人们的心中 生了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经济的巨大赢利潜力,促使一些投资者盲目地投身于此。巨大的投资、高额的广告、急 剧的“圈地活动”、重复的建网,使得互联网的建设呈膨胀之势。事实上,这种疯狂发展有引起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可能。

  为此,本报编辑特约请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中起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为中国互联网把脉,以冷静、严肃的态度对目前中 国互联网经济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相信此次讨论会对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促进作用。

  网络经济编织梦想

  记者:作为多年致力于互联网建设的人,对于互联网对整个世界所带来的冲击,自是深有感触。请谈一下互联网经济 对现代经济形式的影响。

  于红岩:每当我谈起互联网,内心都不禁升腾起一种莫名的激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深爱着这个使梦想成真的网络 世界。

  互联网是时尚中的时尚。作为一种新的工业革命形式,它带来了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在“网上空间”做生意,不再 需要营业大厅,也不再设立分支机构,营业员可大大减少;在因特网上出版书籍,不再需要纸墨,也无需印刷、零售等环节。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络将连接着公司与现有客户、潜在客户、商业伙伴、供应商和员工。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将越来越广泛地 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形成一种不可忽视的经济形态。可以说,互联网经济把我们引入互联网新纪元,并将深远持久地改变 着商业运作和人们的生活。

  记者:多年的异国生活,您肯定非常了解国外网络经济发展的脉络和进程。请对中国网络经济同国外作一比较和评价 。

  于红岩:国外的网络经济尤其是电子商务运作已相当成熟。以美国为例,去年电子商务总收入已超过1020亿美元 ,使用互联网的员工比未使用互联网员工的工作效率高65%,人均收入高56%。在美国公司中,互联网收入较高的前20 家公司的市场价值总和超过了24000亿美元。

  从目前来讲,中国网络经济虽然发展日新月异,甚至呈疯狂发展的态势,但是,中国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基础设 施还不完善,网络经济处于极不成熟态势。虽然市场需求强烈,一些客观原因包括人为因素阻碍了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

  所以,中国网络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采用拿来主义方针,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在实践中 不断摸索经验,总结归纳理论,再以此指导实践,以免走弯路。(于红岩:找到啦因特网北京公司总经理)

  网络泡沫难继创业神话

  记者:中国互联网经济历经蒙昧、启蒙及至如今的腾飞,令业内人士欢欣鼓舞。然而,面对一哄而上的网络经济热潮 ,作为首家经Cnnic审计认证的日均页面阅览数过百万的中文网站总裁,您认为应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这种知识经济的浪 潮呢?

  王志东:中国互联网目前已进入迅猛发展时期,而这种迎合注意力的知识经济泡沫成分居多。现在需要的是人才的培 养、内容的开拓、软硬件架构的规范、服务的形成。但目前70%的网络公司不重视这些,而是制造指数凑数字。因此,要理 性、冷静地面对这种现状。希望网络业从业人员对整个行业作结构性研究,寻找更合理更有效的操作模式,这样才能使互联网 更理智更有序的发展、进步。

  记者:如此说来,您是承认网络经济内部泡沫成分的存在了。那么,这样也验证了大多数网络从业人员所说的网络界 如今是不赚钱的说法了?

  王志东:是的。但也应该看到,目前网络正处于投入期,就像高速公路一样,要公路建好后才能通车使用、收取费用 。所以,投入期没有利润很正常,但不是说亏损是它的特征,超额利润才是它的特征。关键是建立一个能带来超额利润的商业 模式。

  记者:请您描述一下新千年网络业的现状。

  王志东:就像当年的VCD一样,今年的网络界将大打广告战。但这样将耗费各公司的内力,但不打又不行。如果厂 商把心思都用在这方面,对整个市场的正常培育益处不大。此外,目前网站建设需求投入很大,但很多公司的钱花的不是点上 ,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做法要及早遏制,不然,半数网站将难以为继。(王志东:新浪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互联网经济时代才开始

  记者:如今几乎每天都有网络公司成立,有时一天甚至有10多家网站开通。于是便有人认为互联网经济已成为泡沫 经济,您怎么看待这种蓬勃发展的趋势呢?

  曾强:互联网经济绝不是泡沫经济。互联网经济和传统经济有明显区别,传统经济的房地产热、汽车热,都属于波动 性,而Internet则是趋势性的,目前只是露出冰山一角,三年后Internet的总值将相当于中国GNP的总值 。在这种情形下,一二百家网络公司远不算多,网络时代在中国仅仅是开始,根本谈不上什么泡沫经济。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犹如暴风雨,暴风雨来临时肯定会有一些灰尘要被掀起,肯定会有一些追风的公司用com概念包 装一些杂芜的东西。但灰尘在暴风雨过后是要被涤荡掉的,追风的公司永远不会成为主流。

  记者:在网络业日新月异而又竞争激烈的情势下,实华开以什么优势立足呢?曾总对未来又是如何打算呢?

  曾强:从1997年竞争市场占有率到1998年竞争销售量,再到1999年争利润,实华开已从陆军(网络咖啡 屋)发展成为陆、海(海外)、空(电子商务)集团军作战。2000年将是我们全面突击的一年,EC123电子商务网站 的开通,高素质的团队及强大的国际资本后盾,我们一定会取得好成绩。(曾强:实华开公司总裁)

  定位准确才能避免危机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来判断一个网络公司的价值?

  邵海洋:一个网络公司的价值并不体现在眼前,而在于有多少人关注,有多少潜在的赢利。只有前景看好、潜力巨大 的公司才能赢得风险投资商的青睐。没有资金就不可能走在别人的前面,就不会有更多人关注,只有资金的投入和注意力的发 展速度相当,只有资金到位才能在内容、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做得更好。

  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不成熟,一些网络从业者“赌徒心态”的存在,使刚刚启动的互联网经济出现了一些泡沫。但应该 强调的是,泡沫只是随着互联网经济超高速发展中出现的正常附带物,从工业革命至今,任何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都出现过泡 沫现象,更何况超高速的互联网。但决不能因此说互联网经济会成为或已经是泡沫经济,并且当一些虚幻的泡沫破裂时,互联 网经济的巨大价值才会凸显出来。

  记者:怎样才能避免不成为泡沫中的一个呢?

  邵海洋:如果仅仅是追风肯定会成为泡沫,因此一个真正良性发展的网络公司必须向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必须努 力得到广大股民的认可。我们健康123医疗保健网站从初期投资只有几百万人民币,正式开通仅几月,如今每天已至少有一 万人上网查询,每天从网上得到专家咨询服务也有数百人,美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风险投资商纷纷要与我 们合作。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丰富、实用的网上医疗保健服务,节省了传统寻医问诊所要耗费的 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邵海洋:健康123网站总经理)

  政策法规呼之欲出

  记者:千年之交,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进入了超高速发展期,不知您如何看待互联网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

  于小冬: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发展是比较快,但说超高速不太妥当。由于受基础、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网络业发展 面临的大量资金投入、统一规划等问题,互联网真正在商务、信息方面很好地服务于社会还需一段时间。

  记者:国内大多数网络企业尽管一直赔钱,但仍在拼命炒作,您怎么看这种现状?

  于小冬:网络业的发展一般有两条路,一条是先放低门槛求规模,最后再追求利润;另一条就是一开始便追求利润, 然后再逐步发展企业。相比之下,第一条路可能更适合中国企业。但这也要求资金投入必须挺得住,同时企业要能争取到优秀 的人才,毕竟互联网是个“大投资,慢回收”的高科技行业。

  一些互联网企业仅把目光盯在上市上是不可取的,也是很危险的。记者:对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国家有没有出台政 策来规范?您认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好?

  于小冬:国家还没有具体政策出台。对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国家肯定需要规范,但不是在初期,而是要经过一段发展 ,从中总结出管理方面的经验。政府也有个了解认识的过程,国家将会有一个总体发展规划。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家应汲取中国软件业的教训,一定要争取早日有几家规模较大的互联网企业,可以走分工、联合的 道路,组成几个有代表性的大规模民族网络企业作为引路和典范。同时,与国外相比,在综合方面,我们处于劣势,但我们可 以搞自己特色的、专业性的网站,一定要踏踏实实,网站单纯的炒作是短命的,要有大的长久发展必须以内涵取胜。(于小冬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教授)

  投机现象应遏制

  记者: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初,中国互联网事业被称为进入了超高速发展期,不少人认为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想趁机 赌一把。这种投机现象很普遍,那么,如何才能规避风险呢?

  刘建奎:现在不少互联网经营者画了一张大饼说,虽然我现在赔钱,但将来肯定能赚钱,给股民一个虚幻的梦想。但 资源是有限的,创造财富的时间和机会也不是无休止的,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愿望达成。许多网络公司都寄希望于上市, 事实上,真正能够上市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对许多网络公司来说,如果最终不能上市成功,很可能会倒闭。毕竟网络的未来不 等于每个网络公司的未来,过热的一拥而上使互联网成为一个大泡沫,把一切寄托于虚拟的未来,注定是要失败的。在这股热 潮中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尤为重要。

  记者:1999年7月,中华网在美国股票自动报价交易市场--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一时间上市热浪在中国互联网 业一浪高过一浪,“向纳斯达克前进”成为不少网站的响亮口号。请问如何看待这种上市热潮?

  刘建奎:上市不应是网络公司的唯一出路,把自己的未来押在上市上是极其危险的。我们中国C网便是以经营为主、 上市为辅,“先作商务,后作电子”,把落脚点放在经营上,再加上我们是全中文信息,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查阅习惯传 递信息的网络,如实名地址制度、广播电子邮件、引导信息和全貌信息分开等,被称为“中国人自己的互联网”。所以我们有 把握靠经营挣钱,事实上我们正式开通仅一年便已开始挣钱了,而不像国内不少网站一直在赔钱。(刘建奎:中国C网北京公 司总经理)

  风险投资看潜力

  记者:怎样看待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网络公司一直亏损的现状?网络公司一旦上市不成,会不会支撑不下去?

  陈泰宏:在互联网时代,为了更大更远的利益而先不计眼前利益是一种策略。因为先抢占制高点并占领阵地,别人要 花更多的金钱和时间、精力才能做到。初期有一段赔钱的投资期、培育期是正常的,我们电商目前也处在培育期。但总把目光 盯在上市上是不可取的,上市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只是一个部分,而不是目的和结果,也不是每个互联网企业都会走到这 一步。太急功近利,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记者:互联网是朝阳产业,其巨大的利益回报吸引了众多风险投资商,那么,什么样的网络公司才能得到风险投资商 的青睐呢?

  陈泰宏: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与风险投资商的关系就好比是谈恋爱,必须郎有情妹有意才能一拍即合。风险投资商特 别看重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最关心的是将来的回报。所以应找好市场,定位并踏踏实实去努力,电商公司正是靠良好的商业 模式、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优秀的管理团队赢得风险投资商的青睐的。如我们的“校园专区”虽然是免费的,但学生今后潜在的 消费能力是很大的,其对周围人群的影响力是大的。风险投资商看重的就是这种发展的潜力。(陈泰宏:电商中国公司首席运 营官) 本报记者 朱继东 郎婧婧




>> 市场 / 市场分析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