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投资组合 |
市场
市场分析
市场动态


>> 市场 / 市场分析 / 内容



金融:金融业全面竞争时代来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26日 09:45 华声报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金融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对我们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加入WTO,预示着 中国金融业全面竞争时代的到来。

  全面竞争时代的来临

  主要表现在加入WTO后,中国金融管理当局将取消对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一些行政限制,表示着中资金融机构 原有的市场准入方面的优势不再存在,与外资金融机构是处於同一起跑线上。特别是外资金融机构凭借其深厚的服务理念、金 融技术和市场经验,将从多方面挤压国内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在共同的、平等的金融环境下,届时市场的作用不可低估,谁 提供的金融服务周到、便捷,谁就可能在竞争中立於不败之地,这也预示着所有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是平等的,既是合作夥伴更 是竞争夥伴。从另一方面讲,加入WTO,中国的金融体制也面临着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艰巨,可以说是又一次 的金融大改革过程。

  体制灵活和中间业务外资具优势

  具体来讲,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对人才、优质客户、新业务、新技术的竞争上。客观地讲,目前由於中国商业银 行正处於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许多方面还很不完善;与美日等大型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竞争,对内地银行还有许多不利的 地方,还有很多不适应。这种不适应表现在资本规模、经营管理水平、产品服务以及技术人才优势等许多方面。另外,外资银 行将凭借其操作规范、管理先进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首先冲击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业务,一些产 品外向型的绩优客户将是外资银行竭力争夺的对象,而对於贷款零售业务,外资银行暂不会极力开拓,主要是由於机会成本较 高。

  金融调控与监管难度加大

  目前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和加强金融监管的主要对象还是中资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入WTO后, 外资银行将成为中国金融宏观调控和加强监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华外资银行的不断发展将给中央银行进行有效调控 和监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将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与保持汇率弹性、及时反映主 要国际货币比价变动、及时反映国内国际通货膨胀差异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变动、及时反映技术进步等导致的国际竞争力变动之 间的矛盾;二是开放资本帐户与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三是多种形式引入外资,降低融资成本与控制国际投机资本之 间的矛盾;四是推进金融市场开放与提高国内金融业竞争力之间的矛盾;五是中央银行监管能力提高与开放资本帐户之间的矛 盾。

  入世对现行金融制度的冲击

  由於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中国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制度与国际惯例有一定的差距,有些方面还处於劣势。与金融业 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之一是加入WTO后,许多外资金融机构实行的是混业经 营,现行的中国《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也允许外资银行从事外币投资业务,这就可能形成外资银行在华经营会继续实 行混业经营与中资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格局,表现为混业经营能为客户提供较为全面的金融服务,相应地实行分业经营的中资 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不足。

  二、现代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业务问题。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大都以一般存款、贷款和结汇业务等传统银行业务为 主,外资银行大部分已从传统银行业务转为现代银行业务阶段,特别是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投资谘询、家庭 理财等中间业务发展已成为国外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如果在华外资银行从目前只办理进出口结算,扩展到与中资银行相同的 其他本外币结算业务,其技术先进、迅速快捷,能吸引走更多的结算业务。可见,中国银行获利能力如何从传统金融服务走向 现代金融服务,这是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新的压力。

  三、外汇管理问题。目前中国资本项下尚未开放,本币外币之间存在严格的隔离,但进入WTO后,在华的外资 企业和外资银行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低成本融资。外资银行的服务对象也扩展到中资企业,这就会出现大量中资企业从过 去在中资银行融资转向在外资银行融资,从而加强了本币与外币的融通、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也加大了中国资本项目下严 格管理的技术难度;同时,随着中国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实施和推进,企业重组和银行重组将从国内市场 走向国际市场,外资银行及企业将持有中资银行及企业的股份,这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冲击,加大经常项目的监管难度,而 防止短期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和国内资本外逃,又将是危及中国金融安全的重要问题。

  深化改革提高竞争力

  面对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体制和中资金融机构面临的形势,中国的现实选择应该是两者结合,采取积极而有效 的应对措施,关键是加快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从战略的高度重组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加快商业化改革,同时提高中央银行 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能力,提升中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一是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国有商业银行现有产权制度基础上,加快组织结构、激励机制、内部管理、产权 制度等方面的系列改革,建立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内控水平。

  二是进一步完善金融调控监管手段。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工具和间接调控手段,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改进中 央银行金融监管,取消对商业银行业务上的干预及行政管制,使其按照商业原则开展业务。

  四是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目前,除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中国还有10家全国性股 份制商业银行和8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由於其成立时间短,但其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远远低於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加入WT O后它们将面临很大危险。因此,中央银行要支持和鼓励这些商业银行在合法经营、稳健管理的前提下进行金融创新,放开其 开展新业务的限制。进一步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推行统一授信制度,扩充资 本金,壮大发展实力。

  五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理顺中央银行利率结构,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发展资本市 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外汇市场,采用外汇经纪商制度,增加交易币种,适当推广保值创新工具,严格监管相关的交易 风险。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公开市场业务,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

  建立统一灵活、调节国有商业银行头寸的货币市场,使目前分割存在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 场和债券回购市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六是加快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建设。现代计算机技术将会在金融运行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快现 代化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完成银行结算电子化,居民储蓄存款实现实时通存通兑,促使银行卡等电子金融工具在零售行业,消 费行业等领域广泛使用,国家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与国际接轨,成为世界主要资金融通和清算渠道之一。

  【作者谢平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兼金融研究所所长】




>> 市场 / 市场分析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