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投资组合 |
市场
市场分析
市场动态


>> 市场 / 市场分析 / 内容



拍卖: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看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20日 12:42 华声报

  似乎不可思议,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只辉煌了五年。争论不休的真赝带来的退货、不付款,严格拍卖规则与赢得买家 与卖家的两难,拍卖成本与给老客户让利的得失等等,一切都使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的中介服务,变成了黑箱操作

  槌声疲倦 行情看淡

  在大众的眼里,最伟大的艺术品进入了历史的密室——博物馆内,更多没有写进艺术史的作品散藏在私人手中。 自从出现了拍卖,它像一阵风把散落的秋叶吹到一起,深藏的作品纷纷奇迹般的在拍卖会上重又出现了。其中杰出的艺术品, 已经身价百倍了。

  嘉德那根白色的绳子  

  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已经五年了,行内人士普遍有一种疲倦。如果参加过五年前嘉德公司举办的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走进今天的拍卖场觉得它有点像滑铁卢。  

  五年前,长城饭店二楼宴会厅的所有隔板都被推开了,一个近千米的大宴会厅里,摆满了红丝绒坐椅。巨大的枝 形吊灯照射下,温暖的大厅泛映在一片金黄色的光芒中。那场拍卖会,设有拍卖区和观摩区。衣着考究的收藏家腋下夹着印刷 精美的拍卖册,扬着下颌走进拍卖区。记者和更多的艺术爱好者,被一条白色的绳子和身穿墨绿色制服的侍应生,挡在了拍卖 区外。包括台湾收藏家协会的主席、最著名的收藏家蔡一鸣。  

  那根白色的绳子,使文物收藏家第一次享受到一种别人无法分享的尊贵,而且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可能得 到。只是这根白绳没有保留多久,几个月后,实力雄厚的翰海拍卖公司把收藏家和文物爱好者聚在一个剧场里,拍卖有如一幕 活报剧,大家一起分享着一掷万金的兴奋和压抑。五年过去了,人们早已忘记了那根绳子,但是,199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 的辉煌,让整个拍卖界怀念。

  记者关于崩盘的危言  

  谁都不曾预见,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只用了五年时间就走完了它的辉煌,就像1927年的大革命一样,进入低 潮。1998年初,一位采访拍卖市场多年的记者,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拍卖市场快崩盘了?》的文章 。拍卖界人士不屑理睬“危言耸听”,一场接一场的拍卖会在各大饭店开槌。十几家拍卖公司寄赠给收藏家的拍卖目录,摞起 来有1米高。收藏家像赶场的艺人,夹着拍卖录,一脸风尘地在各拍卖场穿梭。  

  1995年翰海拍卖公司曾作过统计,一年中进入拍卖市场的艺术品,总价值达到5个多亿。1999年中商盛 佳的老总说:拍卖市场的总盘子还是维持在5个亿,成交额降到了2个亿。1995年,多数拍卖公司的成交率一般在60% 以上,翰海曾创出98%的成交率,这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1998年,拍卖公司交给媒体的新闻稿上,常常没有成交率的 数字。坐在拍卖现场的人看到:“翰海”春季古董木器专场拍卖,90%的拍品流标。嘉德推出著名明清家俱收藏家陈梦佳的 收藏珍品拍卖,拍前好评如潮,开槌后,一半以上的拍品流标了,其中包括作为中国艺术的典范而载入《中国美术全集》的一 对鸟木椅。“中鸿信”的古董专场拍卖也没有达到30%的成交率。各家公司如能达到60%的成交率,就是吉星高照了。

  颓兆:没人为丽人买单  

  荣宝斋拍卖公司的副总经理刘尚勇说:“两年前,拍卖市场已显颓势。最初让人警觉是买家竞标后,不付款,不 取货。”1996年,南方一家企业以720万元的竞价,拍得一件宋官窑琮瓶,未付款;1997年一家企业以50万元的 高价,竞得“荣宝斋”印在拍卖目录封面上的傅抱石的《觅君王》,买家开出的支票,兑现时发现银行里没有钱;接着嘉德拍 卖的傅抱石的《丽人行》,被一家企业以1100万元的天价竞得,新闻媒体一片欢呼,称“中国现代艺术品终于同国际艺术 品并肩站在了同一价格水平上”,然而,《丽人行》的买家没有付款。  

  1998年嘉德春拍的一件紫檀条案以120万元的竞价,创出国内古董家俱的新价。几分钟后,太平洋拍卖公 司拍卖的一件黄花梨条案,在首都大饭店以210万元落槌。明清家俱与书画、瓷器、玉器、青铜器相比,一向不入藏家的法 眼。那件乾隆时期紫檀条案,开槌后,全场举起一片竞投牌,大家像争国宝一样,竟从13万元开始,一路急升,几十轮下来 ,全场的人都紧张地站了起来,拍卖师每轮的叫价,都引起一片叫好和鼓掌。站在记者身旁的一位台湾收藏家沮丧地说:“我 原想40万元买,连手都没来得及伸一下,就冲到了100万元。”最后,有紫檀家俱收藏第一之誉的“寒舍”主人也铩羽而 归。  

  掌声中,有人冷冷地说:“最后的买主能不能付款,还是没谱的事。”他的话只是给人一种吃不到葡萄的酸味。 不久,传出竞买紫檀条案的买家没有付款的风声;同时传出拍卖了210万的黄花梨条案,原本就是卖家自己顶的价。真相如 何?没有人深究。近年来,这类事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一位拍卖公司的主脑说:“如果查一下各拍卖公司的账,举了牌不付款 的欠账,家家都有。新欠加旧欠,最多的已逾千万。大家碍着面,不较真儿,买家若是合起来起诉,一些拍卖公司早就倒闭了 。”

  红了商人,黑了藏家  

  让拍卖界感到担心的不是欠账,而是艺术品购藏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市场心态的变化。有人曾分析过进入拍卖的 买家成分:30%是古玩商,30%是企业和文物爱好者,40%是为了送礼来参加竞拍的各色人物。除古玩商外,其余两种 人大多对古玩的了解十分肤浅,竞拍时请专家掌眼。古玩在他们眼里不是一件动人心怀的艺术品,而是一种筹码,参加拍卖是 一种投资行为。浙江、湖北、广东、上海、江苏、四川等地的一些企业或企业家,聘请文物专家谋划进入市场的方略,选择某 一类艺术品,或某一位艺术家的作品,用操作股票的手法,悄悄地扫盘建仓,不时拿出一两件作品,抛到拍卖会上,制造“纪 录”,一点点地拉高价位。  

  在拍卖会上,企业家的实力和凶狠,让传统收藏家瞪目结舌,无力匹敌,悄然退回到一级市场——画廊和古玩店 。有人愤愤不平地说:“拍卖场成了新经济人的竞技场,说它是一个艺术市场,不如说是一个金融市场。

  到北京参加拍卖会去  

  中国的企业进入艺术市场,五年前就开始了。嘉德首届油画拍卖会上,中国国际期货公司买下了大部分拍品。1 996年,浙江渔乐园娱乐公司,在一场小型拍卖会上以1580万元,竞得一对天安门城楼上的红灯笼。长虹、申银万国、 海南港澳、武汉蓝光、中恒国际、小小集团等国内第一大企业的老总,都曾坐在拍卖场前排的位子上,举起竞标的牌子;更多 的企业家悄然入场,或者从拍卖大厅上面的套房里,通过电话委托竞投。一次海关拦截了一位南方乘客,他的行李超重,值机 小姐请他交纳超重费。他要回托运的行李,打开后露出整整一箱钱,约几百万。当海关官员追问时,他说:“到北京参加拍卖 会。”   

  几年来国内企业的参与,使拍卖会的买气大盛。创造出的拍卖纪录,让海内外的收藏家目瞪口呆。一幕幕让人振 奋的情景,曾经让拍卖界和媒体感到一个新目标越来越接近了,即将中国的艺术品价位,一鼓作气地推到与世界最伟大的艺术 品并肩齐眉的高点。一位记者用高瞻远瞩的口气写道:如果依靠来自民间的个人收藏家的吸收力,保持中国艺术品价格的上升 势头,是艰难的。如果没有更多的企业,拿出慷慨,刚刚培植的价格会重新跌落。艺术市场不应只是一个玩家的游乐场,而是 我们保存民族尊严和精神的一块热土。在提升中国艺术品的价值的遥远路程上,企业是艺术市场的火车头。

  齐白石,临去秋波那一转  

  拍卖公司用了五年的时间,成功地说服了一家家企业家进入艺术市场,可是,双方从开始就是一种商业关系,在 丰盛的筵席上捉摸着对方的牌,以致企业没有像西方企业家那样,担当一个艺术赞助人的角色,而是选择具有商业操作价值的 艺术品“作庄”,不断地吸纳与抛盘。这种作法无疑使拍卖公司精心培育起来的价格,受到剧烈地震荡。  

  1996年,数家拍卖公司经过精心招商和大力宣传,将齐白石的作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价位。一本册面拍到了 550万元,一幅逸笔草草的《山居图》,以120万元的高价成交,一把成扇经过十几轮的竞价,最后以48万元的价格落 槌。这时,香港收藏家杨永德将自己收藏的数百件齐白石作品全部抛到拍卖场,结果,拍卖成交远不如所想,而且拍卖公司辛 辛苦苦托起的价格,一下子砸塌了。

  中国字画 今后无人作庄  

  企业家受到拍卖公司推出的价格诱惑,盲目地大批地买进某一艺术家,或某一类艺术品进行炒作,所蒙受的损失 常常也是巨大的。艺术品与股票不同,它的社会存量没有一个准确的数目。近年,艺术市场流通的书画,大多是明清以后画家 的作品,凡有名头的书画家的作品,社会存量有多少,几乎是一个永远算不清楚的题目。有人粗略地统计过齐白石的遗存大约 有5万多件。一般二流名头的画家的真品和难以辨别的赝品,也在数百至数千以上。一位企业家,用两三年的时间,私下收集 了上海某大师级画家的300余件作品后,开始在拍卖市场上扫盘,拉升价位。随着价格的上升,许多收藏家产生了惜售心理 ,其价格从四五千元升至万元。不久,他发现这位画家的作品大批涌入拍卖场,四处探问,才知道海外收藏家早在几年前已经 吸纳了数百幅。现在看到自己的收藏品的价格已经翻番,便全部抛在了大陆市场上。他感到自己就像一个被人嘲弄的呆子,高 位套牢了。为了摆脱困境,不得已将收藏品低价抛入拍卖场,刚刚建立起来的价位,随之崩溃了。  

  在艺术品经营上,不能形成商业操作上的默契,必然使艺术品的价格受到不断的打压。南京的一家企业用了几年 时间,悄悄与一批新文人画画家签约,垄断其作品。同时,北京的一家拍卖公司也看到新文人画站在传统与现代的边缘,融合 了中西画法,极有升值潜力,于是,以1万元的价格在拍卖市场推出。南京方面见机以数千元的价格,大量抛盘。由于双方未 能形成共同推动市场的默契,新文人画再次回落。而且,由拍卖公司引入的竞标者认为拍卖公司哄蒙客户,其诚信度大大降低 。  

  对拍卖市场伤害最大的是一些企业将购藏文物作为转移不良资产的手段。他们利用文物价格的不可衡定性,低价 买下一件文物,送入拍卖会,安置暗托,互相争叫,最终实现一个高出几倍的落槌价,交纳20%的手续后,持拍卖公司提供 的证书,将拍品以成交价抵给银行。背离艺术品的价值,拉高价格,以致造成艺术品价格的混乱。

  五年槌声 敲响的是警钟  

  艺术品拍卖的槌声敲了五年,全国敲出了四十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1999年1月北京又有三家拍卖公司注册 登记。1998年北京各拍卖公司中,拍卖成交率达到60%以上的公司只有翰海、嘉德、中商盛佳、荣宝斋、太平洋、中鸿 信等几家。而这几家公司中,有的公司只有一两场拍卖达到60%以上的成交率。除嘉德公司外,各公司的小拍会也相继像扎 猛子似地,掉头向下。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拍卖会上买气不盛,是经济环境恶化带来的。然而,行内人士意识到拍卖业经营五年来,存在 着越来越多的隐患和问题。如争论不休的真赝所带来的退货、不付款;严格拍卖规则与赢得买家与卖家的两难;拍卖成本与给 老客户让利的得失计算等等,一切都似乎使这件原本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宗旨的中介服务,变成了黑箱操作。  

  站在收藏者一边看拍卖市场,让人丧气的事也是一大堆。首先市场中让收藏家感兴趣的拍品越来越少。古代的遗 存虽多,其中堪称精美珍稀的艺术品,或进入或沉淀在收藏家手中。如果不出现一个新的高价,收藏家不会将其再次投入拍卖 市场;其次,人们初入古玩市场时,见一件东西有几百年历史,就当成国宝。拍卖会参加多了,欣赏的品味和需求也高了。每 每看到拍卖公司推不出精品,参加拍卖的兴趣也渐渐淡了。有的大型拍卖会只有三五十人;其三,一些拍卖公司为了盈利,向 缺少文物专业知识的爱好者进行过火地煽动,致使竞买的艺术品,价不符实,以致再无热情踏入拍卖场。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虽然存在着机制和运作上的问题,仍然是我们得到历代最优秀艺术品的理想市场。目前,中 国的艺术品拍卖年成交额不及股票市场一个小时的成交额。要想使拍卖市场健康地发育起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首先要 对艺术本身抱有一种真诚的亲近。  

  中国艺术市场虽然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它仍是最让人想往的市场。《财经时报》




>> 市场 / 市场分析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