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投资组合 |
市场
市场分析
市场动态


>> 市场 / 市场分析 / 内容



保险:人身保险的两个误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14日 09:40 上海证券报

  购买人身保险是获取家庭保障的最有效的方式,这在西方保险发达国家已成为广为人们接受的一个观念。我国自 1982年恢复人身保险业务已有十几个年头,但人们对人身保险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

  误区之一: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  银行第七次降息之后,各家寿险公司纷纷调整险种结构,自去年7月1日以来 ,平安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分别推出了多个新险种。同过去以投资功能为主的旧险种相比,新险种 更注重保障性。增添了许多非常有益于投保人的选择功能,如“减额交清”、“保单借款”、“可转换权益”和“保额增加权 益”等,有些权益是在国内寿险产品中首次出现的。在不增加保费的情况下,提供给投保人更多的选择、变更权益的机会。然 而新险种的销售并不令人乐观。几个月来,营销员纷纷叫苦:“比起旧险种的销售来,新险种的保单就是卖不动”。应该说此 次寿险险种大改版是保险的理性回归。

  低迷的市场状况说明人们保险观念还有待转变、提高。过去寿险公司开发的多是以投资为主的两全型险种,消费 者无形之中也走进了一种观念误区,保险就是一种投资手段。个别营销员保险知识欠缺、误导、急功近利以及人们对人身险知 识了解得不够等原因,使多数人过于注重保险的投资功能,走入了人身险投资的误区,出现了保障型保单难买的情况,造成了 当保险真正体现它的保障功能时,人们反而难以接受的局面。

  保险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保险这种契约关系使参加保险的人在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死亡、丧失劳动能力或年老 退休后,由保险人给付保险金,借以维持其正常的经济生活。它按保障范围分为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三种 。注重保险的投资功能必然偏重于人寿险的投资,而忽略人身意外和健康险的投资,是人身险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一般来讲, 人寿险的保费相对较高,低收入家庭承担不起,势必使这部分人远离人身险市场,失去对人身险市场的进一步了解,他们有了 灾难保险却帮不上忙,不利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更违背了政府办保险的宗旨,所以寿险公司应加大宣传力度。相信随着保 险知识的提高,科学理财观念的加强,人们会走出寿险投资的误区,投资适合自己的寿险险种,使生活真正的无后顾之忧。

  误区之二:只是注重为子女买保险  现在的家庭,特别是城市家庭,大多是父母加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模式。谈及 保险很多人关心的是为孩子买保险,似乎为孩子买了终生寿险,才算是为孩子买了一份平安。其实,家长是家庭财富的主要创 造者,一旦他们因意外、疾病等丧失工作能力减少或失去收入的时候,家庭将陷入困境。给“家长”买保险才能给孩子的学习 、生活以保障,才能给家庭一份平安。家庭科学的寿险组合不但要为孩子买保险,更重要的要为家长买保险。

  现阶段我国医疗体制正处在改革阶段,更多的人开始寻求商业保险来保证正常的家庭生活。笔者认为,低收入家 庭最好考虑低保费、高保障的人身险险种。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康宁终身保险”,泰康人寿保险公司首次推出的原来作为 附加险现在作为个人主险的意外伤害险;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可考虑买身故保障和生存保障并重的两全寿险品种,这种险种 具有“一险多用”的优越性,既为不同生命周期提供保障,也可以在遭遇不测时给家人留下一笔保险金,使他们免受经济危机 的困扰。

  人身保险是一种从根本上获取家庭保障的手段,它将单个家庭的风险分散到整个社会,由大家来承担,可以说是 一种社会风险共担的机制。同储蓄及其它投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二十一世纪,人身保险将成为个人理财家庭经济规划中极为 重要的一环,没钱靠保险来保障生活,有钱更需要靠保险来保全财产。

  (宋姣)




>> 市场 / 市场分析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