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中国汽车业还剩6年准备时间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1月30日 08:19 中国经营报
11月15日,中美终于就我国加入WTO事项达成协议。据透露,该协议涉及款项包括到2006年,中国汽车进
口关税从目前的80%至100%降至25%,零部件降至10%。
在剩下的6年时间里,中国汽车业将不得不考虑如何与经济实力雄厚、技术水平先进、实行全球采购的外国厂商
一争高下了。
国外厂商早有预谋
近两年才投产的通用“别克”、本田“雅阁”应该可以称得上是“会算账”的商人。从开始两公司就宣称要达到
国产化率的40%。但事实上,每年最多两万辆的生产规模怎可能吸引通用和本田进行国产化生产?有人指出,他们这一招是
为了提早在国内打响品牌和建立销售网络,为日后成本更低的进口组装做准备。作为外资企业的这两家,不再受进口限制,只
有10%的关税可以使他们大量进口零部件。他们凭借在海外庞大的车型开发能力和零部件的生产供应规模,结合在大陆的低
成本组装和销售网络,会迅速地把海外开发的车型不断引进我国市场。
另一个现实是国内经济型轿车的生产若与进口车竞争,也要符合今后低耗油和低污染的要求,需要全面提升零部
件的技术水平和级别。但国内企业难以达到这个水平,所以只能进口。且进口只有10%的关税,从机会成本来考虑,进口也
比国产合理。因此,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合资、独资企业,竞争的结果将会是进口最先进的零部件,而不是国产化生产。
此外在进口限制、高关税保护下,我国还可迫使外国企业来华合资合作生产经济型轿车,但2006年10%零
部件关税的前景却足以打消外国企业在华生产整车的念头。
最后,我们还要认识到在整车进口方面,25%的关税并不高,在同时取消进口限制的情况下,高档轿车将长驱
直入国内市场,以国内汽车企业目前的状况来看是无力抗衡的。
幸好,25%的整车进口关税对国内生产经济型轿车的企业仍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相对而言,国产车在性
能、质量、设计等方面或许不如进口车,但在价格方面却可享有暂时的竞争优势。
国内企业须自强
如何应对“入世”后的经济运作,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必须直接面对的课题。
从外贸、技术、价格多种角度来看,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对我国汽车工业不利的因素。就外贸而言,我国汽车贸易
的逆差是相当大的。以1997年为例,我国汽车进口总额为21 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0亿美元,进口是出口的两倍以上
。从技术开发的角度看,我国轿车工业的开发能力相对滞后。从价格角度看,我国轿车的价格普遍低于同类进口车型,但并不
具备实质价格优势。一旦完全加入世贸组织,关税将在几年内大幅下降,国产车的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因此以这种状态与国
外兵团作战,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但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汽车工业结构调整会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厂商结构,二是
产品结构。从厂商结构来看,我国自1992年颁布汽车产业政策以来,一直注重培养经济型汽车和大型汽车制造商。随着加
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的开放,世界著名的汽车集团如通用、福特、大众、丰田、本田等都会尽最大的能力进一步介入中国市场,
必然造成国内厂商的结构变化。但这样的变化不会改变目前国内大型汽车集团占主体的格局,因为这些国外汽车制造商大都以
合资的形式与这些大型汽车集团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产品结构方面,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将受到明显的冲击。就整车而言,主要是指中高档轿车,就配件而言主要
是指轿车配件。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对整车建设相对重视,而零配件建设相对落后。因此轿车生产企业也许会借助合资和
规模优势能在这场激烈的淘汰赛中求得一席之地,但质量低下、技术落后的配件企业有相当部分可能会成为被冲击和吞并的对
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