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经济观察 / 内容



经济观察:到底是一个控股权重要,还是现实的生产力重要?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0月18日 10:51 经济参考报

  年过七旬的中国植物蛋白研究专家李超教授,近来为他两年前发明的一项高新技术迟迟得不到产业化开发而心急如焚 。

  是技术无价值而少人问津么?不是。李教授发明的“花生低温制油同步利用其蛋白”技术,解决了花生的榨油和蛋白 利用无法同步的世界性难题,具有十分诱人的产业化开发前景。国内外众多眼急手快的商家争相登门请求合作。

  致使商家纷纷告退、这一技术被束之高阁的是,李教授向企业亮出的是这样的一张底牌:“要技术可以,但我必须控 股51%以上”。

  李教授坚持控股51%,有他的道理。

  首先这是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技术,他为之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更让李教授固执地坚持这一点的是,他认为只有他自己 控股,才能确保这一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健康发展。1980年,李超的大豆蛋白肉开发成功,在长春投产,后来仿冒者纷纷仿 效,劣质产品很快破坏了这一成果的声誉。1986年,李超主持研究的大豆、花生开发利用等八项成果得到国家科委的推广 。在此后的10多年中,这些技术推广到除西藏外全国所有的省市,却没有一项成为真正的大产业。

  面对51%的控股要求,有合作愿望的企业表现各异。

  有的企业觉得老教授利欲熏心,想拿大头。对此,多次拒绝海外高薪聘请的李教授觉得冤枉,如果仅仅是为了钱,他 只要将技术简单地出卖,就可以稳稳地坐当百万富翁。

  有的企业觉得自己要投入资金、设备和厂房,而教授仅仅就凭一项技术就占大头有些不划算。浙江大学经济学研究生 康楠认为,尽管知识经济在中国已初露端倪,对高新技术的重视也渐成共识,但企业的这种普遍存在的心态,表明了时下产业 界仍然存在对知识含金量认识不足的问题,总觉得存在纸上的技术、工艺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设备、厂房楼宇相比,有点轻 飘飘,知识到底值多少钱?

  以李教授的技术为例。花生是全世界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天然食品,它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素。在人体所需的42种 营养素中,花生中就含有37种,因此,花生被人们称为“长生果”。但是,花生仁是高脂肪食物,专家指出,花生不宜大量 直接食用,只有在脱脂后它才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花生都采取传统的高温榨油。榨油过后的花生,其天然营养素都遭到破坏,花生中丰富的营养全 都被浪费,失去了再加工的可能,只能被用来作饲料。我国花生种植遍及各地,目前年产达800万吨,基本上都用在榨油上 ,造成了大量宝贵的花生蛋白质等营养素资源的浪费。浙江省医科大学的专家评估后认为,脱脂后的花生是一种高蛋白、低脂 肪、低热量、富含矿物质的健康食品,长期食用能防止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病症。

  李超说:“传统花生榨油后的花生饼每吨价格在1600元左右,而使用我这个榨油方式之后的花生饼,每吨价格最 低也在14000元以上,我国年产花生800万吨,如果有1/3采用我的技术,花生粉再作为食品原料使用,仅此增加值 就有400多亿元,如果再开发食品,那价值就无法估算了。”

  虽然我国科技部门规定,高新技术的入股率最高为35%,但李教授认为这要看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而有所变动。他 的这项技术是决定企业丰厚效益的决定性因素,理应有控股权。

  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提出的要求是,李超的技术必须由有关部门来进行评估,估定其价值后,再根据所估的价值和企 业的投入来确定其股份。但是,李教授在两年前就开始了申报和评估专利工作,至今尚未解决。在漫长等待中,他那份无奈与 日俱增。他说:“谁都知道这一技术的非凡价值,但谁都要想尽办法让技术处在从属地位。我已经74岁高龄,实在等不起。 到底是一个控股权重要,还是现实的生产力重要?!”




>> 经营 / 经济观察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