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周鸿一的互联网世界观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1月4日 10:57 IT经理世界

  从一个人到一个企业

  前言 ---- 初见互联网,很多人都有“惊艳”的感觉,就像原本没什么诗意的人初次面对大海时情不自禁便要 抒怀。打算在互联网上做点事情的人也太多了。一个接一个令人半信半疑的互联网商业计划被清晰或不甚清晰地表述出来时, 我们甚至听得见那些盯住屏幕两眼放光的人们摩拳擦掌的声音。在这个40岁成富翁都恨晚、30岁腰缠千万贯不觉早的年代 ,网络是年轻人抛却上一辈行行复行行的漫漫长路,徒手攀援的一架天梯。传统的商业模式在这里似乎也一并失效了,谁都想 弄明白可谁都弄不大明白:该怎样在互联网上做生意? ---- 这个如今“最朝阳”的圈子里,想挣钱的很多,知道怎样 挣到钱的太少。博得投资商的青睐不难,从市场上赚钱太难。原创的不少,仿冒的赝品更多。深得互联网精神的难找,懂些皮 毛的随处都是。不过,没有商业模式、竞争规则的一定之规,也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方式在互 联网上试它一把,说不定就成了!

  ---- “自己的理解”意味着对互联网精神的把握。“自己的方式”意味着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周鸿一和 他的“3721网站”就是凭着这两点从“互联网创业新生代”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中国互联网经济备受关注的一个。我 们注意到周鸿一,因为他对互联网的良好商业感觉,他对互联网商业运作规律不间断的越来越深入的思考,他的3721网站 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他将头脑中的创意逐步规范经营为一个企业的实践。在互联网创业的垦荒时代,这种探索的价值不言而 喻。本文题为“周鸿一的互联网世界观”,就是想捋清楚周鸿一对互联网商业感觉的形成脉络。题目虽然定为“世界观”,其 实把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揉杂在一起,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往往是在相互激发中攀升的。

  ---- “在互联网领域,你确实很难看得清。这个领域新到连价值规律、商业规律都是全新的甚至反传统的。” 不久前美国《商业周刊》在评出互联网上最有影响力的25个人时就直言:其中一些人我们看不清他们以后是否会成功,但是 他们非常独创,以别人想不到的方式去做事。这话同样可以用在周鸿一身上。想想吧,当年杨致远也不过是从小书签做起而已 。在互联网上,谁知道呢?!

  ---- 国庆节前的一天,夜猫子周鸿一破例早早起身,赶去和一个风险投资人见面。对他和他的因特国风网络软 件公司来说,这已经是和风险投资商的第二轮交手。午饭过后,周鸿一在自己的公司里出现,身边是公司新任总经理、原北大 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信息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田健,10天前刚被周鸿一挖过来的顶梁大将。很显然,投资的事情进展神速,本来 没打算透露此事的周鸿一稍微忍耐了一下,终于还是忍不住“泄密”了。

  ---- 这是一间墙面四白落地没有丝毫装饰的公司,陈设简单,简单到除了机器就是家具。不过,在其中频繁走 动的人、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以及桌面上的一封封求职信,使得公司里一派生机。周鸿一稳稳当当坐进小会议室,用“不大” 的口气说出“很大”的话:“没被投资之前就想找到钱,找到钱之前可能觉得一两百万块就够我花了,可是到现在这个时候我 考虑的可能就是怎么花1000万美金来做事情的问题。人的眼光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一样越来越高,跨上这个战车,永无止 境。”

  ---- 就是这个周鸿一,在夏天以前还要靠自己的积蓄维持整个公司的运转;也是这个周鸿一,在更早些的3月 份,还语焉不详地把自己关起门来在家中做的事情称作“搞Internet应用开发”。互联网上的变化就这么有戏剧性!

  “飞扬”时期的朴素世界观 ---- “这么多风险投资公司到中国来,愿意和我们谈投资的事,主要是看重我这 个人吧。他们倒不是觉得我技术怎么怎么样,就觉得在中国看了那么多的Internet公司,我对Internet的理 解是最深的,很多地方我看得比别人深入。”周鸿一老实不客气地说。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理解也不是一下子 就深入的。用周氏说法讲:在瑞金的时候也没谁能高瞻远瞩到延安,知道陕北有个刘志丹还是长征途中偶然从旧报纸上发现的 。说起周鸿一对互联网脉搏的把握,不能不提他在互联网上的启蒙活动——“飞扬电子邮件”。尽管谈起将来比谈过去兴奋得 多,仍看得出周鸿一对夭折的“飞扬”有很深的感情。

  ---- “飞扬”是周鸿一到北大方正后,确切地说是接触网络后的第一个Internet作品。进方正前,他 边读研究生边创业,做法和当时中关村的小公司一样,有自己的一个小技术,做一些产品。1995年进入方正做系统集成公 司后,周鸿一被派到新疆,开始接触企业网。幸运的是,那时北大已经可以上互联网了,周鸿一当时的老板也比较开明,帮公 司接上互联网,而且对员工上网基本不加约束。

  ---- 这时的周鸿一已经有将近10年的编程和开发历史,对网络也有了理论和技术的必要准备。初上互联网, 他感觉“非常光彩”:互联网这个东西简直太了不起了!其实,很多人乍一面对互联网时都有类似“惊艳”之感,有点像原本 没什么诗意的人初次面对大海时情不自禁地便要抒怀,至于能否被互联网彻底“思想改造”就不一定了。有的人即便从利用W indows做事过渡到用Internet做事,仍不能说他在做互联网。而此时的周鸿一觉得,不能拿一种技术改良的眼 光来看Internet了。“在互联网上,你必须换掉原先的思路,全身心沉浸其中,做到‘纯粹’。”实际上,这两种思 路决定了在互联网上的两种不同的发展。

  ---- 这以后周鸿一在网上逗留的时间非常多,花了大量时间去看底层的标准和基础性的东西,逐渐搭起了基础 知识架构。那时他对互联网还谈不上有商业感觉,也没有设想自己能够在互联网上做什么,只是沉下心来在技术上去钻研了很 多东西,然后慢慢把注意力转移到互联网上的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对互联网的认识开始形成了。

  ---- 真正从商业角度开始考虑问题,是在做“飞扬”的时候。凭着对技术的天然直觉,周鸿一接触互联网邮件 后就认定,邮件会成为基本的通讯方式。从那时起,他“就特别想做邮件”。不久,机会来了,当时方正系统集成正为一家政 府机构搞办公自动化,其中涉及到邮件。周鸿一负责用户培训时发现,自己觉得非常容易理解的邮件对用户来说却很费解,而 邮件这个东西和很多专业软件不太一样,是需要人人都会用的。周鸿一原来做技术支持、做销售、做一线维护的经历在这时给 了他极大的帮助,他能从普通人而不是程序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为什么不能做一套邮件,让用户觉得好用、方便、简单 呢?”

  ---- 大约一周后,“飞扬电子邮件”的雏形问世了,没有菜单,没有常见的程序风格,画面上一个办公室小姐 帮助你,你想做什么事可以按日常生活中那种操作模式去做,有点像游戏,“那时还没见过这样做软件的”。后来又加入了两 个人,开发了大概半年,1997年5月份,“飞扬”正式推出。

  ---- “飞扬”是周鸿一互联网生涯中的重要角色。有人说,那不就是一个电子邮件嘛,方向很窄,只要了解互 联网和电子邮件的技术标准就可以做了。其实这段经历对周鸿一做互联网非常重要。在做“飞扬”的过程中,他必须大量地上 网,而且目标非常专注。周鸿一整个对互联网的感觉“有一半是在做飞扬的时候形成的”。那时候他有了一个最起码的想法: “飞扬”是为谁做的?“飞扬”有明确的定位,不是给专家,不是给发烧友,而是给中国大众的。“就是在做飞扬的过程中, 我开始考虑商业模式了。”周鸿一过往经历角色的芜杂多样,使他做软件时和普通程序员不一样,他有一半时间在想技术,一 半的时间想这个软件将来怎么推,干什么用。包括到后来做3721中文网址,周鸿一考虑了大概一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 考虑商业模式,技术并不是他最担心的事。

  ---- 当时的周鸿一已经认识到,只有发展大众用户,互联网用户的构成群体才能与日常社会结构比较一致,在 这个基础上电子商务才能发展起来。他的“飞扬”就是为推动大众上网而做的,所以“飞扬”做得特别“傻”,特别好用,定 位也非常明确。推动大众上网,这是他做“飞扬”的最大收获,也是周鸿一延续到今天在互联网上做事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 周鸿一通过做“飞扬”建立的另一个朴素认识是免费。刚结识互联网时,周鸿一发现,在这里可以免费拿 到很多东西甚至源代码、数据资料、技术文档,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为什么免费?老百姓的购买力还很低,不能想像他们花 昂贵的上网费就是为了看看天气预报、聊聊天。因此,对老百姓一定要免费地给。所谓免费,不是为了免费而免费。有些人想 不清自己为什么要免费,把免费当作迫不得已的办法,因为大家都免了我也免。或者是变相地免费,然后给你看广告。周鸿一 觉得,这都不能说是彻底的免费,还是把免费作为一种手段。老百姓个人消费能力太低,在网络市场上这是个死结,他本来没 钱,也没有上网,你还让他掏钱买软件,这是不可能的;而他没有很好的软件,就永远不会上网。于是,这个市场上你就永远 卖不出软件。所以,在这一块应该彻底免费,而且免费也的确是一种推广产品的强有力手段,能够使产品迅速推广,短时间内 成为“事实标准”。

  ---- 但那时在方正,周鸿一不能按照个人的理解和兴趣做一个完全免费的软件,这就逼迫着他必须去考虑怎么 证明这个软件是能够挣到钱的。由此形成了周鸿一后来那个响亮的口号:“到Internet上出名,到企业的Intra net上挣钱。”说白了,就是不挣老百姓的钱而挣企业的钱。当时的“飞扬”已经涉及到两条产品线,一条是做给老百姓上 互联网的,一条可以用到企业内部去,在邮件的基础上给企业搭建信息系统。电子邮件一旦应用到企业内部将变化无穷,同样 的技术改形之后卖到企业里就可以赚钱。而且在企业中就不是简单地卖一两套软件的概念,实际上企业要买的是一整套解决方 案。“一个表面形态很小的软件,就看你做大做小。”

  ---- “我在方正应该算是比较早向公司建议搞Internet战略的。当时中国还没有人做免费邮件,很多 企业也还没用电子邮件,方正会有很多商业机会。”事实是,“飞扬”并没有得到方正的重视,因为看重销售和利润的工业化 思维方式无法理解:做一个软件,为什么不标价去卖呢?因此“飞扬”出世后并没有按照周鸿一的思路被放在战略的高度去做 ,后续的商业机会也没有抓住。靠老板的赏识和个人的力量支撑了一段时间之后,1997年10月份,“飞扬”项目停止。

  ---- “今天我做很多事情,虽然已经超越了‘飞扬’的思想,但那时形成的思路依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飞 扬’死掉了,它的两个精神——推动大众上网以及免费与挣钱相结合却保存下来了。”周鸿一不无感触地说。

  从世界观到方法论 ---- 周鸿一打算离开方正。考虑到老板和公司对自己不错,他决心做一件漂亮的事情再走 。一直到1998年10月,他在新疆踏踏实实又做了一年。期间开始反省“飞扬”的成败得失,思考离开之后做什么。走过 “飞扬”时期的周鸿一,技术上已经非常扎实,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了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思考上,“许多‘飞扬’时没想清楚 的问题逐渐想明白了”。 ---- 新一轮的实践开始之前,周鸿一为自己将要做的事确立了两个基本点:一是不离开互联 网,二是一定要坚持Free。这时候,他对Free的理解更加清晰了。Free是互联网的重要精神,第一层含义是免费 :我不挣老百姓的钱,但免费可以为我带来我追求的最大的市场份额,为我带来忠诚的用户群,带来品牌的知名度与价值;第 二层含义是让人感到自在、便利,无论做软件还是做服务都应该让人感到网络生活的自在、便利;第三层含义是自由,在互联 网上,你要放开了去想去创新,想到了就去做,而不模仿他人。

  ---- 当时的周鸿一不仅是个思想者,还时常扮演互联网传教士,鼓动对网络对英文知之甚少的朋友上网。这个 过程中他又有了新发现:对他来讲司空见惯的域名和网址,对普通人而言是非常大的障碍。假如做一个“中文网址”软件,想 去什么站点就直接敲中文名,那些不懂“http”、“www”的人上网岂不容易多了?这个火花看似偶然闪现,其实充满 了必然性,又是周鸿一不同于程序员的思维方式起了作用:“你从程序员、从专家的角度,打死也不会这样想,因为你已经习 惯了天天敲‘http’、‘www’,大不了到搜索引擎上查一把。”

  ---- 做“中文网址”的念头大约在1998年春节前后萌芽,中间周鸿一也曾自我怀疑,实现中文网址的技术 其实并不是特别难,说白了不就是目录服务吗?当时已经有大公司做目录服务了,我是不是有必要去做?他又找了周围一些已 经上网的人询问,回答差不多都是:“有必要吗?汉字输入多麻烦!‘http’不是挺好记?搜索引擎我成天用。”

  ---- 这两个疑问不久就被周鸿一自我否定掉了。其一,互联网上的成功,其实都不是技术的成功。这不是说技 术不重要,想玩互联网这个行业,高端Unix技术、大型机经验等等都是必备的,不能只会编点Windows上的小程序 就想做互联网。但互联网上的成功都是真正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理念的成功。好比Yahoo!,最早的时候就是两个人做了一 个书签、一些手工分类的页面放到互联网上,要照国内公司的看法,“没什么技术含量”。想在互联网上做成事,技术是基础 ,但成功与否要靠你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看你卖给用户的是不是他需要的东西。其二,互联网之新,新到没有人能看得清, 你在互联网上创新的时候,没有人附和并不说明不可以做。

  ---- 1998年10月从新疆回北京不久,周鸿一辞职,专心做“3721中文网址”。方正的几个小伙子因 为看到周鸿一“这几年在方正做的事情”,对他“比较有信心”,愿意跟他出来把事情干成。这几个小伙子构成了中文网址软 件开发的中坚力量。

  ---- 刚开始做的时候,周鸿一设定中文网址应该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问题。和“飞扬 ”不一样,中文网址是一个很基础的东西,因为每个人上网,无论用什么浏览器,上什么网站,都需要根据一个名字去访问, 而中文网址恰恰能让普通百姓用自己在物理世界中的语言习惯上网。打个比方,打出租车去周鸿的公司,有几种选择,一是说 到东经多少度、北纬多少度,你说的没错,可十有八九司机会觉得你有病,这种说法可以理解为IP地址;二是说你拉我到北 三环西路47号,这就像域名;最自然的是告诉司机到因特国风公司,这就是中文网址。同时中文网址又是一个层次很高的东 西,它不同于中文域名,将域名中文化不可能由一个普通的商业公司来实现;而且即使引入了中文域名,联想的域名可能变成 “主页.联想.公司.中国”,普通人还是觉得别扭;再次,Internet是分技术层次的,不能随便对其底层进行改动 ,只能在其上搭建层次,比如最早只有IP地址,后来在这个层次上出现了域名,当你输入域名时在底层还是会被转换成为I P地址。中文网址之于域名,就像域名之于IP地址,层次很高,而且保持原来的底层标准不变。好比用Windows时感 觉不到底层仍旧是DOS一样,中文网址为用户提供了与互联网交互的很好的方式。另外,输入域名只能到达网站,但网站深 处子目录下的网页通过输入域名到达就很困难,而中文网址能很容易地把用户直接带到“捷达王”的网页而不是“一汽大众” 的首页。中文网址的另一个优势是,搜索引擎提供的可能是最全的结果,中文网址提供的可能是最精确的结果。而对90%的 大众用户来讲,键入“人民日报”的意图就是想直接去这个网站,而不是像专家一样想得到一堆相关信息。

  ---- 在周鸿的设计中,中文网址还解决了文化问题。现在网上的东西差不多都是从美国照搬过来的,在和美国 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人们会感到不舒服,法国还对此提出了“文化侵略”。而中文网址很自然地符合了中国人的文化习惯。 中文网址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本土化与坚持国际标准结合,中文网址把美国的东西拿过来,改造成中国人习惯用的东西,但绝 不是关起门来自成一统,在技术标准上是开放的,是根植于Internet上的新的服务和软件,“这种自然的、人性化的 Internet访问方式甚至可以推而广之到所有的非英语文化国家。现在互联网上的东西都是从美国克隆来的,我们的软 件和服务则可能实现中国互联网的‘输出革命’。”

  互联网上的创新观 ---- 3721中文网址出来后,有人不明白: “用户下载之后不再上你的网站怎么办? ” ---- 周鸿一认为,他的公司做的是软件产品,提供的是服务。好多人一说就是要做一个内容网站,衡量网站价值的 就是访问率,“其实这就走进误区了。有些人身处互联网行业,甚至已经做了很长时间,内心深处迷恋的仍然是物理的东西。 互联网上的游戏规则瞬息万变。游戏规则一变,你所拥有的物化的优势马上就烟消云散了。”不按互联网规律办事的人,很多 其实只是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投机的机会,“假如现在热的不是互联网而是房地产,他们也会义无返顾地去做”。

  ---- Internet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内容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块应用,而新闻又是内容中的一部分, 为什么大家都往这里挤呢?原因在于简单的翻版、机械地模仿可以比较容易地上手。全民学Yahoo!,学一些已经成功的 公司的表象,到网上一看,都是千站一面。“在互联网上,最重要的是学实质,学精神。表象是最容易学的,而且可能雕琢得 比原创更漂亮,但又是最学不成功的。”Yahoo!最初并没有想到会做成今天这样,只是有人把成功后的Yahoo!总 结为一个经济模型,认为它有很大的流量,因此赢得了踊跃的广告。其实,这仅仅是Yahoo!的表象,所谓流量的真正含 义是什么,好多人都没有思考过,所以大家都一窝蜂地去做门户。Yahoo!以及互联网上成功的公司,真正的精髓在于提 供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不管以什么形式提供,对于用户是有价值的,因而抓住了用户,也就抓住了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价值。这 样一想,在互联网上的视野马上就开阔了。所以Hotmail没有雅虎的流量大,ICQ的网站除了下载几乎没什么流量, 但同样有价值。把他们放到一起就能看出,他们的共同点是通过某种形式为用户提供很好的服务,抓住了忠诚度极高的用户群 ,形成了他们价值的真正所在。

  ---- 有人把中国互联网发展划分为三代:第一代以瀛海威为代表,做接入,做用户,和硬件分不开。不客气地 说,这一代的时代已经过去。第二代以搜狐、新浪为代表,做新闻,“内容为王”,充实了网上的内容。第三代是以软件和网 站结合的形式提供专业服务,是“服务为王”。在互联网新生代中,这是真正的新生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鸿一被称作第 三代Internet精英当之无愧。

  ---- 中文网址,正是周鸿一领悟互联网精髓之后的手笔。“如果你使用了我们的软件,你会发现它越来越不像 一个软件了,它会不断免费提供大众需要的各种功能和服务,比如网络浏览加速、引擎智能搜索、关闭广告、检测网络故障、 反垃圾邮件等等,软件的功能在服务中体现出来,以不断提供更多的服务吸引忠诚用户。”

  ---- 抓住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实质后,该从哪里下手呢?周鸿一抛出了“食物链说”:要琢磨清楚互联网的食物 链,看你可能在哪一环上提供专业化服务,你的上家下家都是谁。想清楚之后你就不至于因为跟风而迷失本性,使自己独到的 那点东西也被淹掉了。周鸿一自己就是这么考虑的:老百姓上网的食物链中,有人做网络接入设备,上网以后看的中文内容也 比较丰富了,但中间少了一块,你有了机器、有了上网帐号,你所处的上网环境、你的使用习惯还是个障碍,这就是自己的机 会。

  ---- 对以提供服务为宗旨的互联网企业来说,用户群和用户忠诚度两者缺一不可。一个网站可能流量大,但用 户不见得忠诚。以新闻网站为例,有一天传统媒体觉醒了,现在的新闻网站可能都比不了,用户呼啦啦掉头就走。“我们避开 了常规做门户、做内容网站的路子,独辟蹊径。”周鸿一乐观地说,“中文网址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用软件把服务带到用户的 桌面上,由此把用户和自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文网址所代表的新一代软件,已经不同于作为硬件补充的第一代软件和基于 系统平台的第二代软件,这一代软件以软件的形态出现,其本质是网络服务,本身已变成了服务的延伸。用户来不来我的网站 并不是很重要,软件的粘性是最大的,用户的忠诚度是最高的。假如将来中国有几百万人是我们的忠实用户,3721的价值 就很大。”

  互联网上的赚钱观 ---- 以软件和服务抓用户可以实现“到Internet上出名”,周鸿一打算怎样“到 企业的Intranet上挣钱”?答案是为企业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 中文网址给老百姓提供了便利,同样给 企业提供便利。美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很蓬勃,可中国企业照搬时首先遇到一个坎儿:在美国,公司的名字和网址高度一致。但 十个中国老百姓可能都知道联想、方正,却没几个听说过Legend、Founder。企业办网站,还要到处宣传自己的 域名是什么,企业之间为域名侵权打官司的也不少。用中文网址,这个问题自然被化解了。

  ---- 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国很多含金量很高的品牌,像全聚德、娃哈哈、同仁堂,在网上都变成半土半洋 的汉语拼音缩写或者不甚恰当的英文译名了,光彩顿失。先不说好不好记,企业的品牌、商标价值无形中大打折扣。在网上做 电子商务,中国企业未曾交手先棋输一着。使用中文网址,金字招牌在网上依然可以光彩照人。

  ---- 企业建网站不是为了占地皮,而是推销自己的品牌,更直接的目的是把产品推销出去。有的产品知名,企 业并不一定知名;有时候要找的是产品,却一定要先连到企业的首页,再一步步找到产品。有了中文网址,用户不用在迷宫中 找来找去,直接被带到目的地。

  ---- 周鸿一说,以上只是顺着思路信手拈来的想法,而这些服务仅仅占公司提供服务的大概1/4,还有四五 个更令人心动的服务,可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方面的支持。这些后续服务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才是3721网站真正迷人的 地方,更是真正让风险投资商激动不已的地方。举个例子,目前国内网站普遍流量不大,可能不存在负荷过重的问题。但随着 网民急剧增加,网站就不得不面对负载均衡和容错的问题,特别是电子商务网站,如何实现对大量用户有效及时的响应?身处 不同地域的用户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上网平台设备,如何保证用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被连接到网站最合适的服务器上 ,或者被均匀分流到网站不同的服务器或镜象站?针对这种情况,3721网站已经有了成熟的符合国情的解决方案。

  ---- 以上只是周鸿一随手举的例子,他进一步说,如何吸引企业使用3721的后续服务呢?上述中文网址等 几个服务虽然已经可以为企业带来便利和价值,依然会免费,就像免费客户端软件吸引个人用户一样,把众多的企业用户吸引 过来,建立起庞大的企业客户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类似B to B的电子商务便可以顺理成章,这其中的商业变化自然 很多。遵循这个思路,周鸿一说,其实所有在Internet上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用到企业内部,这就是Intra net。我们的很多东西都可以面向企业内部,比如说目录服务,一个跨省、跨国的大企业,有内部的信息网络,需要快速地 找到一些信息或者和特定的人联络。这时候,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就可以作为企业级产品和解决方案卖进企业。

  ---- 除中文网址之外,周鸿一不肯透露未来那些面向企业的服务是什么。这时候,周鸿一表现出了一点点“城 府”。 不过,他打了个挺有意思的比方,道出了自己的“机密”。当年美国西部淘金的时候,发财的是那些卖给淘金者水和 牛仔裤的人。如今,在互联网上做电子商务的就像网上淘金者,而周鸿一扮演的角色更像“送水派”,以帮助别人来获取自己 的成功。

  ---- 因此,对周鸿一来说,中文网址只是一个漂亮的亮相,是意在赢得互联网上注意力的“南昌第一枪”:“ 在互联网上,你必须不断地创新,最初的一招是厉害,但马上你就要往前走,不能靠一招鲜。”

  互联网上的竞争观 ---- 对模仿,周鸿一看得很开:互联网上的行为最终都表现为合作,美国互联网市场上的 购并就是竞争的结果。模仿一定是规避不了的,互联网这个行业,很多东西是创意,不像传统行业中有很多有形壁垒的保护。 从做软件到做互联网都是如此:一人捅破窗户纸,千人拥上独木桥。当然,有人模仿可能也说明了你的东西好。对付的办法是 :技术壁垒一定要有,但不能依赖,你要不断在技术上领先,在服务上领先,哪怕永远只快半步也是领先;这种竞争最主要靠 市场壁垒,用户占有率、市场认知度、品牌都是市场壁垒;另外你一定要把自己最独特的地方找出来,不断地把竞争引向新的 领域、你擅长的领域,在新的领域把自己塑造成老大。周鸿一的另一个经验是,在互联网上做事,要依赖而不要过分迷信互联 网,因为互联网的影响力还远未发挥出来。尤其是在宣传和传播上,一定要重视传统媒体的作用。 ---- 在互联网上, 行动迅速是企业生存的秘诀:要迅速地把各方面的壁垒建立起来,要不断往前冲,当你很快地树起品牌、拥有忠诚用户群和大 份额的市场占有率之后,再强的对手进来也很难一下子冲垮这些壁垒。而且,在互联网上,谁也来不及像传统行业中那样从容 规划,别忘了,这是一夜之间冒出十几只克隆羊的地方!

  ---- 周鸿一坦然地说:“在中文网址这块,与其说我随时准备好和任何人竞争,不如说随时准备好跟人合作。 ”现在中文网址彻底免费,甚至有可能投入资金回馈用户,把业务尽可能开展起来,另一方面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 度。同时,周鸿一把合作当成应对互联网上竞争的办法,他把产品线分成两个方向:一是客户导向,二是合作伙伴导向,例如 通过推出面向ICP的服务,增加自己与别人合作的筹码,争取更多合作伙伴,换取合作的资源。现在,他们已经和国内的主 要硬件厂商如方正、联想、海信、TCL及许多网站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人说微软是我们最大的威胁,但我觉得即便 是和微软也应该是竞争加合作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和微软‘维纳斯’的合作增加我的用户群。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交互系统 ,在这里,你要学会合作,利用合作来快速增长。”

  ---- 对待竞争,“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周鸿一说,表面上竞争形势可以不断地转换,你要在这个过程当中积 累对自己最有利的资源。你只要保持自己的理念,根据形势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就能找到感觉。

  ---- 很多人想知道怎样培养对互联网规律的感觉。周鸿一觉得,首先要培养对技术的敏感,在技术上非常强, 这是基础。对技术的敏感不是靠天赋,不是靠脑瓜,是逐渐培养起来的。接触技术的过程中,他更注意把握技术本质的东西, 让它们在脑子里形成一棵树。所有的技术都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有机联系的,从上大学起,周鸿一就有意识地建立这种意识,当 一个新技术出来的时候,就能够在这棵树中找到它的位置,了解它的由来,把握它的本质,预测它的发展,推断它可能和哪些 技术结合。当然勤于思考也培养了对技术的敏感,形成良性循环。同样的思维方式,周鸿一后来又用到了对商业模式的判断和 积累上。另外一点就是,要投身其中,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提炼、提高。一直到今天,周鸿一还要花时间沉到网 中去,用互联网的规则思考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其实Internet上的事真像一层纸,一捅就破,所谓的概念 也没什么特别奥妙之处。”但是假如你一天都没练过拳,天上掉下本《九阳真经》也没用;练过几年的,你告诉他一句话或者 干脆给他一掌,自会茅塞顿开。

  互联网上的成败观 ---- 互联网大概是公司生生灭灭最频繁的地方了。周鸿一甚至觉得,互联网上90%的公 司其实都是要失败的,而幸运儿正是踏着失败者的脊梁走上来的。“你获得了速度,当然可能丧失精确,可能有些混乱,可能 不够完美。没问题,这里等不得那么详细周密的论证,靠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判断出击吧,哪怕会失败。”很多人口头上不怕失 败潜意识里怕,行动上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当年的“飞扬”失败了,但如果没有经过“飞扬”,周鸿一在互联网中的嗅觉大 概就没有今天这么灵敏了。 ---- 有人说,想不清看不清的时候就贸然去做,这种近似于“押宝”的做法只适用于小公 司。其实在互联网上,一个对互联网没什么感觉的所谓大公司和因特国风这样的小公司,你能根据其物理形态言大小吗?“很 多人把中文网址看作一个小软件,把因特国风看作一个小公司,其实我们做的事情很大。”周鸿一说,“在互联网上,一旦选 对恰当的点,其膨胀远比物质世界的膨胀惊人得多。一些大公司赶Internet热潮,上Internet战略,应该把 自己看作新领域的新手、小公司,启用新人大胆试验、积累。失败不可怕,但一定要快速行动。不在互联网上有丰富的积累和 深入的应用就想领悟互联网的精神,这是不可能的。”

  ---- 在周鸿一心目中,怎样才算成功呢?按照他原来的打算,做一个有特色的小公司,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很 适合别人收购就可以了。现在看来,公司已经做到可以卖掉的程度,目标算实现了。但此时周鸿一的目标也变了,他希望公司 能做到两个层次:一是把产品和服务推广到海外,推动非英语国家的大众上网;二是真正推动国内百姓、企业、政府上网。目 标定到这么大,现在只能算刚刚起步。“成功就是你的产品、你的服务影响了别人的生活,影响了世界的发展所带来的成就感 。”周鸿一如是说。

  互联网上的用人观 ---- 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在于人,这点大家都知道。“以人为本”也被很多企业说了很多年 ,但工业化时代的公司更重视物质化的东西,人不过是一颗螺丝钉, “像芦苇一样脆弱”。互联网业,最重要的是人的创意 ,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因为真正重视人的价值而成功。在互联网上,一个人的想法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因此,在这个领域用 人,必须尊重个人的想法,发挥人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追求卓越。对人的管理一定要有别于传统,每个员工都不容忽视。而且 ,互联网的变化太快了,要不断地培养人,而不能只用人却不加培养。 ---- 在公司的开发基地,我们看到了主要的几 个程序员。他们和周鸿一 一起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创业时期,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虽然已经改善了不少,仍然比较艰苦。不 过,周鸿一告诉我们,马上就会“搬到一个更好的地方”。

  ---- 周鸿一自豪地说,无论在方正还是出来创业,他一直在带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培养他们成为有设计能力 、规划能力以及和市场相结合的能力的程序员。周鸿一更像程序员的灵魂,为他们带来灵感,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 发。“引入投资后,企业的待遇和条件还不错,可以为员工提供认股权,这是企业对员工的付出应有的回报。但这些年轻人当 时也不是为金钱跟我出来的。他们的目标很平实,就是和我干能学到东西,这是最有价值的。公司的吸引力在于在这里能学本 事,并且有机会做成一件令他们将来引以为荣的事。”

  ---- 周鸿一用人,看中的是人的素质,看这个人是否聪明、有激情、愿意学习、愿意闯。用人尤其是技术开发 人员,是否有经验并不重要,要看他的基础,他是否热爱这个行业,是否以此为乐趣。所谓的经验,其实只是传统行业的经验 。“在互联网领域,成功的不一定是传统行业中多么了不起的人或者取得了多大成绩的人,可能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 伙子”。

  像真正的硅谷公司那样 ---- 在销售、技术支持、市场策划、广告宣传、系统分析、项目管理、技术开发管理 等十数个角色中跳来跳去的周鸿一,很早的时候就有了两三次操作公司并失败的经验。这一次,历史没有重演,半年多之间因 特国风公司眼看着就长起来了。想想几个月前,周鸿一一人担负产品推广、跑税务、搞公关、见记者、找风险投资等多项任务 ,头衔是总经理。如今,新任总经理田健就要走马上任了,把创意实现并把企业带到一定规模的周鸿一,要请职业经理人来运 作企业了。 ---- 周鸿一一直以来最自负的就是技术创意和战略理念:“我是这个企业的创始人,企业现有的理念都是 我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也有信心把握公司的发展方向。但公司靠我一个人做不了那么多事情,理念正确而操作不当,企业 也可能失败。做一个软件、办一个网站和做一个小公司乃至做一个大公司之间的差别非常之大。现在我们要迅速完成团队的组 建和完善,否则就可能像一个小孩子想把天托起来,结果反而把自己害了。”

  ---- 周鸿一强调说,他们的公司很有活力、有思想,有非常好的机制,面临非常大的空间,有非常大的发展可 能,现在需要有很好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加盟。说实话,海外业务怎么拓展,他心里也没底,但有人有经验。同样,怎样 做市场、做营销,有人更专业。对加盟公司的人才,“不仅会给很好的年薪,还会给股票期权,目的是把这个企业变成大家的 企业,创造共同发展、共同创业的机制,吸引最能干的人来做。”

  ---- 田健是周鸿一搭建专业管理团队请进来的第一人。以前只在方正的一次会议上听过周鸿一发表“宏论”的 田健,其实知道周鸿一已经很久了。今年6月份,周鸿一和方正商量合作,两人第一次面对面谈话。9月份,作为方正电子有 限公司信息产品部总经理的田健在本部门的业务整合工作告一段落之后,有了一些闲暇,考虑自己在31岁之后还能做些什么 。因此当周鸿一“挖”田健时,两人谈了大概10天时间就把所有事情定下来了,快得周鸿一都有些吃惊。田健觉得,想在3 0多岁的时候做更多不太熟悉的业务,有更多的体验,接受更大的挑战,这是个机会。两个人的分工已定,周鸿一负责技术、 方向、战略,田健负责实施、市场、营运。自称对互联网不熟悉的田健说:“周鸿一这两天正给我洗脑”。看上去他已经进入 了状态。翻看着一沓应聘资料,田健说,他目前的任务是聘用合适的人员,把团队搭建起来,然后全力以赴考虑公司未来的运 行计划。看起来,组建管理团队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国庆过后,来自网易的黄志敏出现在因特国风,名片上写着“因特国风 公司副总经理”。

  ---- 和许多创始人不愿放弃企业把持权的情形迥然不同,周鸿一很潇洒:“可能几年以后,我的思想也老化了 。我希望我在35岁退休,有更能干的人把这份事业做下去。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符合硅谷理念的公司。”

  ---- 公司现在正在操作的另一件事是引入第二期风险投资。第一期投资进来之后,不愁没钱了,开始开展业务 、建立公司的基本框架、完善基础设施。第二阶段,周鸿一要找战略投资商,除了钱,还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比如公司要在 海外推广业务,这样的投资商就会站到公司的立场上帮助开展国际业务,甚至帮助公司包装,帮助公司融资。

  ---- 关于公司过往发展和未来规划的几个阶段,周鸿一做了这样的划分:

  ---- 1998年11月份之前,思考期,主要是思考中文网址的商业模式;

  ---- 1998年底到1999年6月份,“车库”期,条件艰苦而热情高涨。周鸿一甚至打算,“自己的那份 钱花完了,还有太太的那份”;

  ---- 6月份到8月份,亮相期,中文网址得到了用户的认可,通过了市场检验;

  ---- 8月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到10月,公司有钱了,创意和产品有了发展的空间,招兵买马、完善团队;

  ---- 从10月到2000年6月,应该是公司的平台建造期,要做一个网上中文平台,让更多的人用我们的软 件,接受我们的服务。同时在这段时间要获得具有显著优势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认知度;

  ---- 2000年6月以后,转入中盘,希望在搭建的平台上实现公司的膨胀,同时通过和国外战略伙伴合作在 亚洲及其他非英语文化地区建立起基本的业务布局。再以后,希望公司瞄准电子商务,面对企业级用户提供各种基础服务,初 步实现当初所构想的商业模式,有稳定增长的收入;

  ---- 2001年左右,希望在公司营运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做两件事:一是发展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新应用,二 是谋求在美国上市,融取更多的资金。

  ---- “当然,这只是战略性的考虑,因为Internet上的变化太快了。”周鸿一截住在互联网过去与将 来之间游走的思绪,有些意犹未尽。

  周鸿一简历 ---- 北京因特国风网络软件公司创始人。 ---- 读初中时开始接触计算机,曾在全国物理 和数学竞赛中获奖。

  ---- 1988年——1992年,保送西安交大教改班,学习通信与计算机专业。

  ---- 1992年——1995年,保送西安交大管理学院进行系统工程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开发过多项计算 机软硬件产品,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奖励。尝试创建公司进行产品生产和销售。后又开过一家广告公司。

  ---- 1995年7月毕业后怀着进大公司学习的想法进入方正集团,先后任程序员、项目主管、部门经理、事 业部总经理、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 1996年初——1997年10月,开发了中国Internet上第一个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 飞扬”电子邮件并进行推广。

  ---- 1999年1月离开方正。不久创办因特国风网络软件公司(3721网站)。 6月初推出中文网址软 件及服务,3个月下载量超过30万份,并和联想、方正、长城、海信、实达、TCL、金山、微软等国内外众多软硬件厂商 合作进行产品捆绑,授权量超过200万套。同时,3721网站也和国内知名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热讯、China byte、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等建立了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像跳蚤一样跳来跳去

  ---- 周鸿一,生于70年代初。顶上几缕头发永远直立,“专门为拍照片理了发”之后,那几缕头发依然像是 斜刺里杀出来的。虽被人提醒要“包装”,仍保留当年做程序员时趴在被窝里敲键盘的本色,不习惯西服加身、领带绕脖,坐 在桌上聊天感觉挺自在。拍照时拎着一条领带环顾左右:“怎么打?”

  ---- 周鸿一善谈。头几句声音不大,靠在椅背上,似乎没找着兴奋点。而后音量渐次放大,最后在椅子上起来 坐下又起来,平均每十句话变一个姿势,连续一上午语速不减,谈兴更盛,毫无倦意。讲话更是鲜明直锐,从不迂回。不少人 说起第一次注意到周鸿一时总是说:“当时只听得他一番宏论……”有时候他也会半提醒别人半提醒自己一句:“可能这话不 该由我来说。”别担心,他不会就此打住的,你听着就是了。

  ---- 周鸿一爱想事,也不需要有专门的时间,每时每刻都能进行。昨天刚聊过的话题,今天就有了新东西。正 说话间,又蹦出一个新念头。这样一个接一个折跟头似地思维,从他脑子里出来的想法不是一下子齐齐整整有头有尾地摆在你 面前,而是扯出一串又拽出一串再捎带着出来一串。假如他告诉你关于某个问题他有4点想法,你最好在笔记本上给这4点想 法多留点地方─—那不一定是他的最后答案,没准10秒钟后他的第五六七八条又接二连三没遮没拦地冒出来了。据说不分场 合时间地思考也带来了副作用,脑子里火花太多,精力无法集中,周鸿一至今没学开车。

  ---- 周鸿一自信而有韧劲。自信不必说了,如今不缺自信的人,问题是遭受当头棒喝后能否自信依旧。“不断 地做,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做”,说来容易做来难。周鸿一本科四年级开始到公司打工,读研究生期间和人合伙开公司,后来 又开过一家广告公司,几番尝试失败后“到大公司去学习”,在北大方正从程序员做起,“也并不是很顺”,一度被指为“成 名成家思想严重”。创办因特国风网络软件公司后,又过了一段“和我的程序员们挤在两居室里,晚上机器一搬桌子一抬就搭 床”的艰辛日子,弄得“家也不像个家”,还得听别人说“哎呀,太傻了,这不是穷折腾嘛”。一路走来,周鸿一阅历大增, 韧劲不改。

  ---- 周鸿一聪明而明白。如今也不缺聪明的人,可聪明人不一定是明白人。做过市场、销售、广告、开发、管 理的周鸿一,在短短时间里把一个创意拉扯成一个不错的企业,却比大部分创业者要早而且是自觉地动手请来职业经理人,做 一个更规范的企业。

  ---- 周鸿一曾经说过一句话:最可怕的企业是像恐龙一样庞大却像跳蚤一样敏捷地跳来跳去的企业。想了半天 ,把“像跳蚤一样跳来跳去”这句话还给周鸿一自己,不知道他乐不乐意?

  ---- 中文网址介绍

  ---- 中文网络地址是一种网络信息服务和软件,能让中国大众用户使用自然的中文名字直接访问Intern et。用户只要花几分钟下载安装中文网址软件,就可以为你的浏览器增加中文地址功能:直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中文 名字,例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信息产业部、联想、捷达王、小莉看时事、鹿鼎记、古墓丽影,就可以直接访问相应的主页。 不必再记忆那些冗长复杂的英文地址,只要会中文,就能在网上自由冲浪。软件体积小巧,即装即用,支持常用的浏览器及其 各种版本。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不需要学习任何新的界面或使用方法,甚至感觉不到这个软件的存在。

  ---- 同时,拥有主页和站点的个人和企业,只要到3721网站申请注册自己的中文网络地址,就可以使自己 的网站或网页能够通过中文名字被访问。中文网址服务也能帮助中国的政府部门有效利用Internet,帮助中国企业将 自己的名字、商标、产品、品牌直接推广到Internet上,发展电子商务。

  ---- 中文网址软件和服务的使用完全免费,申请注册中文地址也完全免费。

  ---- 周鸿一语录:

  ---- 这都是我个人的看法。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懂互联网,知道怎么做就能成功。真有这样的人靠写书就 能赚钱了。但这都是我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你可以说是我的世界观,也可以说是我的方法论,它们支配着我现在和将来在互 联网上的行动。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