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张瑞敏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创新思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0月9日 10:57 中国经济时报
1999年9月27日《财富》论坛在中国召开会议,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记者:张总裁,本次大会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什么?张瑞敏:国际化战略和各自在管理上的特点。
记者:9月28日会上你的发言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张瑞敏:类似于讨论的方式,主持人提问,我与另外三位发言
人——可口可乐公司、宝洁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在台上回答,台下的听众也参加提问。
记者:您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感觉如何?张瑞敏:我是作为中国公司的代表,而他们三位代表跨国大公司,三个跨国
公司都是上百年的长寿公司,他们中最长的有162年的历史,最短的也有112年,而海尔只有不到15年的历史,比他们
一些设在中国的工厂还年轻。这些百年老公司,百年价值观不变,他们的价值观差不多都有共同点,创新和尊重每一个人。创
新不仅仅是创造一项技术,包括组织结构,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等等,特别是组织机构的创新。尊重每一个人不仅体现在生活
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机制,让每个人的潜能都发挥出来,而我们在这方面还须更加努力。
记者:关于海尔的提问多吗?张瑞敏:比较多,应该说听众对海尔比较感兴感。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宝洁公司、德国
巴斯夫公司这三个跨国公司在国内设了很多工厂,他们对如何在中国开拓市场非常感兴趣,对海尔的新产品开发及海尔如何在
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心理等方面的内容比较关注。
记者:主持人要求以案例的方式讲故事,您讲了哪几个案例?张瑞敏:砸冰箱、小小神童洗衣机和洗地瓜的洗衣机这
三个案例。
记者:听众对哪一个问题感兴趣?张瑞敏:都比较感兴趣。原因一:创业至今,海尔发展速度比较快,平均每年保持
82.8%的增长速度,海尔的发展速度让跨国公司感到非常吃惊。他们对海尔抓质量砸冰箱这件事印象深刻,这件事对海尔
来讲比较陈旧,但跨国公司却感到非常新鲜,他们认为经营理念和员工观念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二:关于海尔的新产品
开发,如何细分市场,这和他们是非常共同之处。比如宝洁的产品也是根据不同的市场开发出很多产品,如飘柔、海飞丝等,
可口可乐公司也是如此。海尔根据细分市场的原则,创造出不同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和洗
地瓜洗衣机是两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主持人和听众都比较感兴趣。
记者:您作为中国唯一在大会上演讲的中国企业家,针对这件事,你想的比较多的是什么?张瑞敏:从宏观上讲,中
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成就,令所有参会的跨国公司感到吃惊,但今后中国的发展会不会保持以前的速度?中国企业今后的发
展还会面临很多困难,这是本次会议上要探讨的,也是我们企业非常关心的。今后市场竞争法则是否会制订的更加完善,对海
尔乃至中国所有企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的问题是海尔目前考虑比较多的。和这么多跨国大公司(尤其是9月28
日上午与我一起讨论的三家跨国公司)相比,我们不只面对技术、资金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他们百年企业文化的沉淀所形
成的企业氛围,是我们比不上的,面对他们的这种竞争压力,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尽快缩短和他们的差距,这是我们参会后希
望更多了解的问题之一。
记者:但本次与你讨论的三个跨国公司与海尔不属于同一行业。张瑞敏:今天讨论的三个跨国公司与我们不是同行业
,但是本次参会的许多跨国大公司有很多是家电行业的。我认为和他们应该是既合作又竞争,从技术资金上讲,我们处于劣势
,但海尔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我们的公司非常年轻,许多工作干起来比较快,我想海尔是不是可以以速度和短平快的方式在
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一位中东经销商对我们说现在就要经销海尔的产品,原因是二十年前日本的产品进入中东,
占领了美国人很大的一块市场份额,十年前,韩国人进入中东,又抢走了日本人很大的一块市场,现在海尔进入中东市场,市
场份额上升快,很短时间内几乎翻了一倍,原因是海尔与他们相比,更加充满活力,以更快的速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举了
一个例子:他对另外一个跨国公司提出来,将产品的包装印刷更改一下,那家公司给他的承诺是六个月以后才能完成,而海尔
给他们的承诺是5天。实际上按照跨国公司的实力,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甚至更短,但是现在他们解决问
题的时间却比我们长了,主要原因是公司大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地出现大企业病,比如内部扯皮,或是机制上的问题,本次
参会企业包括世界500强里有三分之二也在搞内部的改革和重组,对我们来讲,这是一个机遇,要发挥这方面的优势,以灵
活和速度扩大海尔的国际声誉。
记者:目前家电行业中进入世界500强有多少?张瑞敏:没有完全统计过,比如像美国的通用电器、德国的西门子
、美国的惠普、瑞典的伊莱克斯、日本松下等。
记者:本次会议主题是500强,而海尔的目标是进入500强,海尔离目标还有多远?张瑞敏:如果论规模,差距
较大,但是我们提出500强的目标,主要是让它成为一个全体海尔人看得见的,为之奋斗的激励目标,如果保持海尔目前的
发展速度,看来很快就会进入世界500强,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因为基数越来越大,外部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所以说目前
要做的是如何让海尔的每一个员工的潜能都发挥出来,让员工每一个人的“强”形成企业的“强”,人员的培训,内部组织机
构的改组,基础管理的加强等都是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内部有一句口号,只有海尔每一个人的国际化,才有可能实现海尔的国
际化,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强,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进入世界500强。否则,即便达到这个目标,也不会待长久。世界500
强淘汰率很高,有了入场券,并非可以长久待下去,一不小心就会被淘汰,所以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个员工素质的
高低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真正强起来的根本。
记者:您认为每一个员工的国际化是很关键的,那么作为您个人,如何适应这种国际化素质的要求?张瑞敏:对我来
讲最重要的是决策。这些跨国大公司的决策机构里,都有很多杰出的人物,而我们现在需要加强和国际上的沟通,将海尔放在
整个国际化大环境里思考,决策更多地依靠国内外的专家,今年以来,在海尔集团内部成立了各种决策支持委员会,包括吸收
国内外的专家并共同对问题进行研讨,这样可保持决策的正确性。决策也是本次来参会的跨国公司总裁非常关心的问题。
记者:海尔实现本土化经营方面,比较难处理的问题是什么?张瑞敏:目前,海尔刚进入到国外,只是建了几个工厂
,就感觉有不少难处理的问题,很牵址精力,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来解决在世界各地本土化的问题,国际化的进程就会受
阻,而宝洁等三个跨国公司对这方面研究比较深,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记者:您和三个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经营战略方面是一致的,海尔和他们相比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张瑞敏:相同之处,
都是为了在当地寻求扩大市场的份额;不同之处,有的跨国公司市场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市场一步步推进。这三家公司在中
国的销售收入增长快,因此他就加大在中国地区的投资,而海尔与他们不太一样,因为他们在世界上是非常知名的品牌,海尔
是年轻的品牌,很多国家对海尔的品牌不十分了解,他们是扩大品牌的势力范围,而海尔则是加大品牌的影响力,因此海尔选
择美国,一旦做成,则影响力就非常大。如果在美国能够立足,那么在世界各地会更好地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记者:《财富》论坛在上海举行,您认为这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张瑞敏:对中国来讲是一次机遇,可以获知跨国
公司总裁的想法和得知他们的实力,他们对中国市场非常感兴趣,层次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迎上去,不能后退。通过这
次会议,我认为中国企业首先应该学习,包括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其次,在合作的前提下,进行竞争,这非常重要
。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是寻求合作的,而中国企业在与他们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学习,通过这种合作提高竞争力,这是《
财富》论坛之后,中国企业应该明确思考和确定的目标之一。
记者:您个人认为中国企业经历什么样的阶段,才会达到与跨国公司平起平坐的地位,成为强的企业?张瑞敏:首先
应该学习的是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和思路,我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技术和硬件,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创新思路,开拓全球
市场的思路。其次是他们走过的弯路,我们不应该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