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投资组合 |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经营之道 / 内容



经营之道:老板,找个“好管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0月08日 09:26 中国经营报

  做老板要求感性,做管理者要求理性;老板求变,管理者求稳;老板冲动,管理者现实;老板们豪情壮志冲云天 ,管理者不管风吹浪打稳坐钓鱼船;老板们相信自己,管理者相信集体;老板们是理想主义者,管理者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本 来不同,也不可替代。最好的办法就是———

  目前中国大多数老板仍直接参与管理,同时身兼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老板估计超过半数。与高超的经营决策水平不 同的是,多数老板们的管理水平显得十分有限。如果说许多老板们搞经营是“大师”的话,做管理往往是小学生。由老板们直 接管的企业往往在管理上都比较差,而且由于老板的个性与能力的限制,很难改变这一状况。

  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性错位”。就像女人永远是女人,永远不同于男人,而且也绝不可能变成男人一样,老 板不是管理者,也永远不同于管理者,想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实在是一件勉为其难而且并无必要的事。

  老板的行为特点

  1.变化太快、太多:做老板讲究“变中求进”,“变”是做老板的常态,而搞管理则是“静中求变”,“静” 是常态,而“变”是暂时的,局部的。这在身兼两职的老板身上就出现了矛盾。老板们在处理这两个角色时,往往都是以老板 角色为主。因此就把“变”过多地运用到管理中,造成企业内部不稳定,甚至混乱。经常性的政策、组织及人员变化让企业目 的不明确,体系不牢固,员工经常不知所措,就像大家常说的“一个疯子领导一群傻子”。

  2.“统”与“放”处理不当:前几年,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像中国经济一样,出现了一个怪圈,即“一统就死, 一死就放,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又统”。始终没有达到西方企业那样的“统得起,放得下”的良性状态。

  老板的职业要求“英雄主义”,要求具备领导能力,个人魄力与魅力,也就是说更依赖于个性的发挥。所以大多 数老板都非常自信,都觉得自己行,总怕别人理解不了,总怕局面失控,特别是在中国当今社会信任基础不稳固,人员素质又 较低的情况下。

  “统”成了企业的主流,而且大都统的过份。这样的结果是安全感有了,但活力没有了,企业变得死气沉沉,缺 乏动力。这时老板们又不得不放。形成了主观上愿统,而客观上又不得不放的矛盾心态。这种统又统不好,放又放不开的做法 ,使得企业总是上下摇摆,结构不稳,心态不平衡。在各层管理人员,广大员工越来越希望分享权力,成为企业的主人时,老 板们主观上统的意识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但又苦于找不到良策实现能够“统”“放”结合,灵活自如。

  3.事无巨细皆问之:许多老板总抱怨“一年到头,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忙不完的事,结果还是乱糟糟”。事 实是,这正是由于老板自己太勤快,什么都不放心所造成的。事无巨细是中国老板的一大爱好,更是一大负担。许多老板不懂 得按体系办事,又不会放权。公司千头万绪的工作事无巨细地汇结到老板一个人身上,“剪不断,理还乱”,到头来自找苦吃 。

  4.自己管不了自己:老板在企业至高无上,如果把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合二为一的话,其结果一定是缺乏监督 ,使企业走向衰弱。

  所有的老板都公认“法治”好,但潜意识中又不断强化“人治”,结果公司出现管理真空,让一些人钻了空子。 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制定了相当完备的规章制度,试图通过体系来约束员工,以达到管理的目的。但如果老板亲自做管理,就会 自觉不自觉地凌驾于制度之上,往往老板首先打破制度,造成有些事,有些人不受制度的约束。这一真空就像“黑洞”,会把 其他员工的积极性吸干,会淡漠员工的法制观念,或者当老板面一套,背老板面另一套,只对老板个人负责,而不对企业负责 。

  许多人认为只要投老板所好就是好员工,以至于帮老板带一次孩子也成为一大荣耀。这种行为给企业造成极大危 害。大多数老板明白其中利害,只是自己也是当事人,也就 “当事者迷”而不能“旁观者清”了。

  5.管理经验不足:老板们大多青年创业,没有经历过各种不同的企业,不同层次的管理,所以缺乏管理经验。 与经营中较多的个性,天赋相比,管理则更依靠经验,其它企业的昨天可能就是你企业的今天,你有经验就能从别人的成功或 失败中吸取教训,少走弯路。

  由于缺少经验,大多数老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不留神就掉入管理的旋涡中去不能自拔。而且老板的工作 范围只能局限在自己的企业中,不可能直接接触到其他企业,想获得经验也是很困难的。经营大都对外,可以从外部得来;而 管理大多对内,不经过自己的摸索很难得到。一方面没经验,另一方面又没地方去学,自然就成了老板的一个缺陷。

  给自己找个好管家

  就整体而言,对老板的素质与特性要求,与对管理者的素质与特性有本质的差别,他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 的不是一条路”,

  “我只一门心思寻找各种机会,从不考虑手头的资源是否有限,我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我是一个好厨师, 但要给我备足原料,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前者是老板,而后者是管理者,这就是差别。老板是那些“无中生有”的人, 而管理者是那些“锦上添花”的人,而要让同一个人去做两个要求差别很大的工作是很困难的。

  老板做管理不适合,但在现今中国国情下又不得不做,因为现今中国缺乏优秀管理者,而且管理者与老板之间缺 乏相互信任。所以管理成了老板的心病,“已所不能勿施于己”。但不做也得做,越做越怕,越怕越做,自己做不好,又怕别 人做不好,结果在恶性循环中打转转。

  老板与管理者永远不同,也永远不可能替换,其实,最科学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老板给自己找个好管家。田千里




>> 经营 / 经营之道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