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韦 巍
北京报道
作为为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服务多年的咨询者,波士顿咨询公司参与了此次最佳公民行为评选的框架制定,不同的国际公司以及本土公司的服务经验也让他们对两者的不同实践
更有发言权,为此,本报对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副总裁兼董事欧德民先生进行了专访。
《21世纪》:此次评选标准对于中国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有何不同?
欧德民:框架是一致的,标准也是一样的。公司治理、透明度、供应链伙伴关系以及这些治理模式在各国都适用。
《21世纪》:这次评选,最终获奖的企业中绝大多数是跨国公司,本土企业占少数,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欧德民:这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的特征。在这样一个新兴市场上,只有少数的优秀企业才能够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并且满足国际上非常先进的评分标准。但是,我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现在名单上,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他们的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竞争水平会不断地走向成熟。
《21世纪》:在此次获奖的本土企业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外资参股的企业,你如何评价外资在其中的作用?
欧德民:我想外资的进入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应该看到,跨国公司通过多年的努力才能够在公司治理方面构建一整套完备的体系架构和操作实务,形成完整的企业公民行为的评价体系以及实践。而这些要素自然会进入到合资企业之中,甚至,这些要素是作为先决条件在合资企业成立之初以协议的方式形成的。
《21世纪》:这个过程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讲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如何将这种被动演变为对企业公民行为的主动追求?
欧德民:中国本土企业要学会不再把这种良好的公司治理和企业公民行为来当作一种被动的责任,并且意识到这是对他们长久维持有效竞争力的因素。中国企业向来都是擅长最快速学习的,我也非常有理由相信,他们会在未来很快地接受这些理念并且把它转化为一种主动的行为。
《21世纪》:中国目前企业公民评价的外部环境如何?
欧德民:我认为中国外部环境都是在进步的。监管环境都非常了解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这样整体的环境对于企业公民行为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公民意识的层面来讲,我们也看到,当很多不良的公司行为被曝光出来之后,公众对此的反应是非常激烈的。随着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中国公民将会更多成为企业的股东,而他们对于公司治理和公司透明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21世纪》:你怎样看待跨国公司为这种尚未成熟的环境所做的调整?
欧德民:我不得不说,在过去很多跨国企业为了能够尽快适应市场,会做出一定的妥协。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非常少了。
这种变化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面讲到的中国当地外部环境的改善;此外,随着跨国公司更加了解和适应当地的商业文化,他们可以迅速地根据国际标准做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实践调整(不违背国际标准原则之下);第三点则是其母公司在本国市场上面临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