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6日19:25 新浪综合

  谋画新动能成长蓝图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有望达到15%。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李天真

  近两年来,在全球经济持续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保持政策定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改善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经济走势稳中向好,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不过,整体来看,中国经济仍旧面临脱实向虚、增长乏力、投资下滑等现实问题。如何培育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持续转换,已经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课题。

  新技术加速新动能

  新动能的成长与创新密不可分。“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基础研究领域,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振荡、铁基高温超导、结构生物学、CiPS干细胞等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

  与此同时,战略高新技术持续突破,彰显我国综合国力。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部署的科技重大任务实施成效显著,涌现载人航天、载人深潜、超级计算、对地观测卫星、北斗导航、大飞机等重大成就。

  更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创新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0.9%增加到55.3%。突破了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控制装备等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同时,区域创新更加活跃,形成了一批引领带动型创新高地。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初见成效。

  目前,超过2300个众创空间和250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依托16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家国家高新区,共同形成接续有序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吸引了成千上万青年人创业创新,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激活了创新的个体细胞。

  在不久前召开的瞭望智库第37次文津圆桌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任志武说,从目前的发展成绩来看,要解决新动能的问题,必须首先解决新质量和新速度的问题,有了质量,速度跟上去,经济才能跑得快,而新质量就是新科技革命,新产业变化带来的满足社会新需求的新物质。

  新产业拓展经济新版图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等七个产业。而事实上,战略新兴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前行,更拓展了经济版图。

  任志武分析认为,首先,战略新兴产业对GDP贡献远比预想的高。国家发改委在制定战略新兴产业决定文件研究的过程中,曾认为其占GDP的比例不会超过4%。然而,2015年战略新兴产业GDP比例已经达到8%。

  其次,近五年来。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增速比工业发展增速高5-6个百分点。2014年战略新兴产业增速13.6%,工业只有7%;2015年战略新兴产业增速11.8%,工业只有1%;2016年战略新兴产业增速11.3%,工业增速为4.9%。

  再次,战略新兴产业相关联的上市公司业绩明显更优。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有2814家上市公司,从事新兴产业的有1018家,占比36.2%。同年,1018家上市公司利润增速是16.3%,比非上市公司高12.4个点,新兴产业表现优于传统产业。

  而战略新兴产业作用于区域经济中的表现也比较明显。凡是拥有战略新兴产业或战略新兴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相对较小。深圳最为典型,2015年深圳战略新兴产业占GDP比重40%,江苏29%,浙江25%,安徽22%,这些省份的经济表现整体优于其他地区。

  从宏观角度看,行业也正在轮动。

  工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工业领域新产业增长较快。今年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增速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8%,比上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

  服务领域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增长。今年1-2月份,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8%,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9%,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9%,比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服务业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带动了相应服务业行业的增长。

  预计到今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有或将达到10%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10万亿元级规模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

  新业态刷新发展新思维

  自2015年“双创”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汹涌,新的产业形态横空出世,方兴未艾,并以科技竞争优势,颠覆、替代传统产业,开疆拓土,不断刷新着经济发展的思路。

  新业态如同新技术一般,是创造出来的。从去年开始出现在不少城市街头巷尾的共享单车让公众绿色低碳出行更加便捷。

  今年6月,共享单车平台摩拜宣布获得6亿美元的融资,并成功进驻意大利,成为继英国、新加坡和日本后的第四个海外服务国家。

  摩拜单车创始人兼总裁胡玮炜表示,融资将用于摩拜的海内外布局,并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计划到2017年底增加服务全球200个城市。

  值得注意的事,通过每一辆摩拜单车上搭载的“北斗+GPS+格洛纳斯”三模卫星定位芯片和物联网通信芯片,摩拜单车已构建了全球第一大移动物联网系统,每天产生超过20TB的出行大数据,一辆辆看起来普通的自行车,带动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链条上的众多行业,不可小觑。

  交通出行如若还有最后一公里有待完善,那么近年来,基于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改造传统产业、探索新兴业态、激发消费潜能所“创造”出的“双十一”购物节与每个人的生活已然是零距离。

  面对每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屡屡创历史新高的交易额,有专家表示:网购中接近四成的消费者属于新激发的消费需求,以“双十一”为代表的网络购物行为对实现消费升级、拉动经济作用巨大。

  事实上,“双十一”的意义在于“探索用互联网思想和技术去全面改革和升级传统产业,使得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使得整个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的过程更加高效。

  这场被称为“全球最具号召力购物节”的消费饕餮,已经成为技术、运营和商业模式探索创新的一次集中体现。线上与线下同步,技术与数据共舞,商家与客户双赢,折射出供给侧改革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姿态。

  数据显示:2016年,试点区域跨境电商进出口1637亿元,增长1倍以上。市场采购贸易出口2039亿元,增长16%。去年以来,新型商业模式“渐次开花”,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新的增长点。

  挑战与机遇并存

  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崎岖的。目前,新动能的培育仍然存在短板需要补齐。

  第一是前沿技术储备不足,难以形成持续的新的动力源泉;第二是新兴市场培育不足,难以形成新的增长空间,这与我国在新兴市场培育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关;第三,新旧产业融合不足,难以释放发展动能。整体来看,我国制造企业存在信息化基础较差的显示问题,制约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流程、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应用效率;第四,创新要素流通不足,难以激发新的增长活力。

  创新发展需要跨界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但是受到一些体制机制制约,许多寄托于人身上的技术目前还 只能停留在实验室。而市场对于相关数据的限制开放和资金一定程度的脱实向虚都制约了创新要素的流动。

  新动能覆盖一二三产业,重点是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体现了新生产力发展趋势,是实体经济发展升级的强大动力。

  发展新动能,一是必须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既要培育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也要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发新枝”,促进社会生产力整体跃升。

  二是要推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升级互促共进,把国内巨大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大力补上短板,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更高水平上供需结构的匹配和优化。

  三是不仅立足国内市场,也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拓展发展空间。

  我国正处在一个转型发展新时期,经济的下一程怎么走牵动人心。“十三五”期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统领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全面提速,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也加快显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格局加快形成,必将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陈楚潺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