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6日19:25 新浪综合

  共议培育壮大新动能

  新动能成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支撑。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胡雯

  近期,由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举办的第37次文津圆桌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家统计局、中科院等相关部委和机构人士,以及南京未来科技城、中软国际、皓天国际控股、君紫资本等创新园区和企业负责人,就“新动能的意义作用、壮大路径和推进政策”这一主题,从不同视角阐述了新动能的意义作用、内涵外延和推进政策。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任志武:

  新动能的重点是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有新兴产业的壮大才会有新动能。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有几个数字值得分享:

  一是新兴产业在全国的发展对比。当年,国家发改委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文件研究时,战略性新兴产业7个领域占GDP比例不到4%。而2015年这一数字达到将近8%,总量上翻了一番。

  二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整个工业发展增速对比。近五年我国新兴产业增速比工业发展增速大概高5至6个百分点。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是13.6%,工业7.0%,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11.8%,工业只有0.8%,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11.3%,工业4.9%。

  三是上市公司业绩比较。2015年底,我国有2814家上市公司,从事新兴产业的有1018家,占36.2%。同年,1018家上市公司利润增速是16.3%,比非上市公司高12.4个点。

  四是区域分化比较明显。凡是有新兴产业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没那么大,没有新兴产业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深圳最为典型,2015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40%,江苏是29%,浙江25%,安徽22%,这些地区经济都较好。

  可以说,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国在不少战略新兴产业不但有创新能力,而且快速成长,已经形成良好态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于晓东:

  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的转换,工信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加大研发创新支持力度。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工信部推动成立了首批两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和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第二,成立了1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政策扶植、培育建设认定了19家创新示范企业、28家重点实验室,全面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开展了226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实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项目。

  第三,推动了高端装备创新,通过实施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高铁创建技术研发等工程项目,实现了高铁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配套技术的重要突破。

  第四,积极推动服务形式发展,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导向,以价值链增值为主线,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第五,推动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出台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性文件,推动相关部门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和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第六,工信部与地方省市进行工作对接,制定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推动形成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区域联动、错位竞争的制造业发展格局。

  第七,在绿色制造方面启动了83个重大项目,发布了199个绿色设计产品,其中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累计实施了57项高风险污染物削减项目,包括重点行业的清洁化改造。

  此外,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包括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韩国+制造业革新3.0等创新领域的国际对接,利用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一些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穆荣平:

  培育壮大新动能应关注八大新兴产业:1.数字化、信息化相关产业,比如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2.互联网社会服务业,这个行业在未来十年或者十五年会有一个爆发期;3.智能制造,这是未来的趋势,是经济结构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4.轨道交通,高铁是一块,未来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技术路线;5.海洋工程装备,中国要从区域大国向全球大国发展,必须要有这个产业;6.绿色智能化的汽车制造;7.清洁能源;8.健康医学产业。

  从政策角度,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宽带、超算中心、轨道交通、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二是行政审批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三是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四是加强市场引导和培育,特别是在早期创新产品进入市场时,政府如何补贴要有一个路线图;五是改进政府管理体制,包括大部制改革等都还有空间。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研所所长万东华:

  为真实反映新动能的变化情况,国家统计局对知识能力、创新驱动、经济活力、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成效等与新动能密切相关的指标进行了跟踪测算。

  从测算结果看,我国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新动能成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我国知识能力在不断提升,2015年硕士以上学历人数比例是0.6%,2014年0.5%,增长了20%;2014年“四上企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是13.3%,2015年是13.7%,增长了2.8%。

  从孵化器数量上看,2014年是1748个,2015年是2533个,增长了44.9%;从创业板、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上看,2015年比2014年增长1.8倍;每万名研发人员的专利授权数,2015年比2014年增长超过20%。

  从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看,2015年比2014年增长29.4%,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015年比2014年增长1.03倍,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3%,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例增长39.7%,单位GDP能耗降低率是16.7%。

  南京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主任陈国运:

  为建设国内一流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和产业集聚高地,培育壮大新动能,南京未来科技城构建起了创新创业新模式。

  一是明确“一城、两镇、三产业、四系列”发展新目标。即打造南京未来科技城,把重点建设特色小镇(南京未来网络和华谊影视)作为战略提升行动的核心内容,构建无线通信、智能制造、文化休旅三大产业链,形成未来网络、未来制造、未来影视、未来旅游四大未来系列特色产业。

  二是打造新型产业集聚高地。以“互联网+”为主体,以无线通信、智能制造为两翼,形成了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态势。

  三是建设高水平科技新城。按照“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新要求,打造高水平科技新城。在规划布局上,按宜居宜业宜游要求,进一步优化园区功能规划;在功能配套上,加速专家公寓、医疗中心、国际学校等项目建设;在智慧园区上,加大智慧物联、信息集成等技术运用。

  截至目前,南京未来科技城注册各类企业1030家,入园企业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有3000多名高端人才在园区创新创业,已创建成南京中关村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火炬江宁未来网络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名牌。

  中软国际董事局主席陈宇红:

  新动能覆盖一二三产业,重点是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体现了新生产力发展趋势,是实体经济发展升级的强大动力。

  在软件产业,“软件定义世界”已经成为共识,软件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同时带动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并催生新业态和新经济增长点。

  因此,软件行业变革需要由行业龙头企业来发展软件众包平台,汇聚并培育一系列有活力的小软件公司,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提升软件行业供给能力。

  中软国际培育新动能进行了诸多实践,一是用“大平台,小公司”的理念优化软件行业,建设新生态;二是推出智能制造云,提供云服务,加快传统制造企业上云;三是与地方高科技园区携手,建设“云上软件园”,形成区域新动能。

  以我们所在的南京未来科技城为例,通过线上、线下运营相结合,为南京未来科技城输送商机,并扶持当地IT企业做大做强,以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培训及专题研讨、讲座等活动向企业赋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及从业人员水平,从而带动南京未来科技城产值提升和软件生态聚集。

  皓天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毛毅:

  新动能从何而来?从皓天国际集团发展实践来看,主要是两个驱动:一个是技术驱动,另一个是消费驱动。面对如何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持续稳定发展这个课题,皓天国际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的答案是——用创新与绿色来实现技术与消费两个驱动,打造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作为一家企业,皓天国际在实战中,对于新动能的理解也在逐渐加深。发展新兴产业是增加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达到一个新高度以后也是新动能。新动能背后是理念的更新,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生态重塑一样能迸发出无限活力。

  新旧动能转换,还是要素利用模式的更新。传统增长主要依赖劳动力、资本、土地、矿产等要素投入,这种模式科技贡献率低,发展到一定时期也会遇到瓶颈。相比之下,新动能则是一种“全要素增长”,侧重于新要素与科技创新。高科技、知识产权及商业模式的创新等,对于新动能都会有重大贡献。

  君紫资本董事长、清控科创创始人秦君:

  第一,新动能的重要源头就是“双创”。大家都在谈“新”,比如说新技术、新业态、新主体,“双创”催生了大量新主体。我们要把存量跟增量产业做有效链接,存量有很多传统制造业,这些企业面临转型,关键是怎样用新技术拉动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整个产业周期正在快速迭代,我们要更加强调和关注产业生态的发展,品质和效率是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应该聚焦更多产业资源、政策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上,更加强调产业集群创新。

  第三,资本是最好的新动能推手,最能率先发现和检验企业的创业能力。因此,产融结合是下一个要打通的关键点,资本的力量不仅仅是钱本身,我们要重新认识产业跟金融的融合创新。

责任编辑:陈楚潺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