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4日13:24 财经国家周刊

  无人超市:下一个风口?

  无人超市的概念已然接过共享单车的衣钵,迅速成为风投资本的新聚集地。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敖祥菲

  上海静安区一栋高层写字楼下,一个占地约10平米大小的玻璃“盒子”便利店十分显眼,屋内无人值守,只有四个摄像头注视着三台货架、两台冰柜和一台自动收银机。

  “扫码成功,请进。”顾客通过微信扫码进入店内,把选好的商品放上收银台,电脑随即自动结算,并发出语音提示,顾客可选择微信或支付宝扫码结账,支付完成后,顾客走到便利店门口,舱门或闸机自动打开放行,整个购物过程最快可在一分钟内完成。

  这是一家名为“缤果盒子”的无人便利店品牌,今年6月率先在上海试运营,如今在上海和广东中山两地已有8个“盒子”落地。

  开张一个多月后,缤果盒子在上海遇到个小插曲:由于上海7月初连续几日高温天气,盒子内温度高达40度,甜甜圈、巧克力等商品融化,不得不暂时停运。虽然造成损失,但不经意间,这个小插曲却也让无人便利店广为人知。

  缤果盒子不是唯一一个试水无人超市的品牌,阿里巴巴无人超市“淘咖啡”在淘宝造物节上的亮相,同样引来极大关注。而除了缤果盒子和淘咖啡,国内内测或试运营的无人超市/便利店已经相当热闹,玩家们既包括从O2O转型过来的缤果盒子,也有小e微店这样的开放式购物柜,更有罗森、7-11等传统便利店。甚至连娃哈哈这样的食品饮料集团,也签下三年10万台无人商店、总额近百亿元的大单。

  虽然不像去年夏天的共享单车已随处可见,但无人超市的概念已然接过共享单车的衣钵,迅速成为风投资本的新聚集地。

  7月初,缤果盒子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声称将在8月开放200家,今年将铺设5000个网点,主要面向一线城市的高端社区;另一家无人便利店F5未来商店几乎同一时间宣布完成了一笔3000万元的融资,计划在3~6个月内开出30到50家门店。

  这个酷炫的极客风格的互联网新概念,隐隐有成为下一个风口之势。

  人工智能黑科技

  无人超市并非缤果盒子和阿里首创,去年12月,网上一段亚马逊无人超市Amazon Go的视频传到国内,就让国人率先目睹了这种新式的购物体验。

  有意思的是,虽说都是无人超市/便利店,但却由于支持的“黑科技”各有不同,用户体验也有所不同。

  目前市面上的无人超市基本有四种技术形态:第一种就是相对简单传统的二维码扫码技术;第二种是RFID射频标签识别技术;第三种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识别技术;第四种是视觉识别的基础之上添加视频识别与传感器混合的技术。

  二维码的技术模式即通过商品二维码识别商品,完成金额统计并支付,这种模式相对简单,但无法扫描苹果、橙子等非标准化商品。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寻找二维码和扫码支付的行为,比较麻烦。

  RFID标签识别是市面上使用较多的技术,该技术给每一个商品贴一个RFID标签,每一个商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命名,比如货架上有100瓶可乐,当顾客支付了可乐1,却拿走了可乐1和可乐2时,闸机不会放行。

  缤果盒子CEO陈子林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缤果盒子目前采取的主要技术便是RFID标签识别,这需要专人贴RFID标签。

  Amazon Go的视频所展示的科技则包括了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和传感器融合这三项几乎当下最热门前沿的技术。

  这些技术的组合之下,顾客拿走或者放回物品的同时,用户手机里的系统(该系统与Amazon Go商店的信息中枢无延迟地同步进行更新)会自动更新清单,而且用户直接离开商店即可,无需扫码,也无需专人贴标签。

  这是因为,当消费者在货架前停留并选择商品时,摄像头会捕捉并记录顾客拿起或放下的商品,同时,置于货架上的摄像头会通过手势识别判断顾客是否将货物置于购物篮还是只是看看然后放回原处。

  而顾客拿定商品后,传感器会扫描并记录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同时自动在消费者的账户上结算出相应的金额,因此不用再拿出手机扫码。

  阿里淘咖啡的技术由蚂蚁金服的技术团队支持,主要技术与Amazon Go相似,不过据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技术专家曾晓东介绍,在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感应之上,淘咖啡还叠加了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来识别人和商品,“非配合”即在用户无感知的状况下就能完成身份核实。

  正因为此,在同样200平方米的超市里,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Amazon Go只能支持20人同时进店,淘咖啡能支持50人。

  成本和风险解决了吗

  虽然眼下无人超市说得热闹,但若要脱离试运营,进入商用阶段,终归是一门生意,离不开成本收益分析。

  为了取代收银员而推出的无人超市/便利店背后需要众多高科技支撑,这些技术成本是否能覆盖掉人工成本而真正降低运营成本?这门生意到底做得做不得?

  陈子林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一个缤果盒子占地15平方米,可售商品数量跟一家占地40平米的便利店相当,租金方面肯定比便利店要低,盒子需要的人力管理成本也仅为传统便利店的四分之一,未来盒子建的更加密集时的理想状态是,1个理货员可管理20个盒子。

  据介绍,目前缤果盒子在科技方面承担的成本主要还是RFID标签,一块RFID成本约在0.3~0.5元,不仅每件商品都需要贴上,还需要人工一张一张去贴。不过陈子林透露,每个月RFID成本和人工贴的成本远不到1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

  综合各项成本,缤果盒子的商品售价比传统便利店售价能低5%左右。陈子林预测,单店10个月就能回本。

  一位上海缤果盒子的“回头客”小李告诉记者,这里比7-11和全家便利店都近,而让他多次光顾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的柠檬维他比7-11便宜了将近1元钱。

  不过这只是对于占地较小、技术较简单的无人便利店而言,而对于淘咖啡、Amazon Go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试验田,却很可能因为黑科技的高成本而减缓商用的时间。

  淘咖啡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虽然这次淘咖啡在淘宝造物节上反响巨大,也很好地呈现了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的技术可以支持无人超市的实现,未来一定会推出,但目前阿里并没有一个无人超市的商用时间表。

  这位人士说,无人超市的技术仍然需要细化,她举例,目前的人脸识别尚不能完全区分双胞胎顾客的脸,会造成给账户扣错钱的风险,因此蚂蚁金服的技术团队还在从眼纹、声音、笔迹等方面加强识别准确度,力争准确度达到99.99%。

  对此也有分析人员认为,Amazon Go至今没有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之一,就是那些前沿技术的大规模实施造价不菲。

  除了成本,无人超市还需要考虑的是风险问题,比如技术失误造成的运营损失。

  技术问题靠技术改进能解决一部分。在“淘咖啡”开业之前,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的工程师们也做了一次内测,“成心”制造各种混乱,比如把商品放进书包里、塞进裤兜里;多人拥挤在一个货柜前抢爆款;戴墨镜进店等。

  从内测情况来看,用户带着帽子或者墨镜进店基本能识别,商品放在包里或口袋里也都可以被识别到,目前的测试数据是,身份误识别率是0.02%,商品误识别率为0.1%。

  至于很多人担心的问题——“不怕有人偷东西搞破坏吗?”陈子林告诉记者,经过测试,缤果盒子暂时没有发生设备设施、产品等偷盗和破坏现象。

  不过陈子林坦言,目前从技术上难以规避该风险,因此缤果盒子在选址上还是有所选择,主要落地在封闭的高端小区。

  巨头的大计划

  对于创业公司或者一些风投而言,入局无人超市,或许和此前诸多互联网创业项目无异,但对于亚马逊、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电商巨头而言,则另有目的。

  以目前行动较为积极的阿里巴巴为例,其布局显然与马云这两年一直在提的“新零售”有关。

  在电子商务的增速天花板到来之际,马云在2016年10月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称“电子商务正在成为一个旧概念”,并把2017年定为阿里巴巴新零售元年。

  尽管此前阿里巴巴频繁与百联、银泰等线下巨头联姻、合作的形式来探索新零售,但由于互联网企业还是缺乏零售经验,并未作出太有颠覆传统零售行业的大动作,也没有带来太大惊喜。

  而此番无人超市从概念到实体一落地,就让人眼前一亮,原因是它从一出生就携带了互联网基因,是真正互联网作用于零售的“新物种”。上述淘咖啡相关人士称,它是阿里新零售战略的绝佳展现载体之一。

  比如,在客户体系管理上,无人超市一开始就基于淘宝、支付宝或者亚马逊已有的账户体系;

  再比如,由于无人超市空间的标准化,无人值守降低运营成本,也表现出互联网企业的“轻”资产特性。而传感器、视觉识别等黑科技,更是令零售业展现出全新的魅力。

  不仅如此,这样的探索还能真正让零售展现出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那些看似随机随意、转瞬即逝、曾经无痕的线下消费行为,如今也能像线上购物一样,被系统地数字化并被沉淀下来,通过一套算法模型整理好,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让实体店运营者前所未有地了解自己的店铺和客人:客人逛超市最喜欢走哪条路线、哪个货架前客流量更密集、哪个货架前客人停留的时间更长……

  实体店运营者可从而做出针对性的决策,是否需要调整爆款商品的位置,让它更显眼;在客人最喜欢的路线上又能否、如何以及怎样摆放推广商品等。

  “总之,无人超市背后的技术,就是提高超市的效率,降低超市的成本,让超市变得更智能、更善解人意。”曾晓东说。

  令人兴奋的无人超市,也许就像当年电子商务对零售业的颠覆一样,虽然一开始来得慢一点、谨慎一点,但一旦存在,培养了用户习惯,就将成为既成事实。

  便利店的收银员们,是时候学习一些新技能了。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