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12:00 华尔街见闻

  中化与中国化工合并谈判的最重要推手——“并购之王”宁高宁

  上周五,彭博报道称,中国计划将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合并为一家集团。尽管随后二者均予以否认,但传闻的背后依然引人好奇。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知情人士表示,中化与中国化工合并谈判的主要推动者,就是今年1月告别中粮调任中化集团担任董事长的宁高宁。如果最终传闻成真,对于中国化工董事长任建新而言,无疑是一场挫败。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

  宁高宁将会非常努力推动这一事宜,而任建新则别无选择,只能接受。

  “红色摩根”宁高宁

ning(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宁高宁1958年11月9日生于山东滨州,1987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后进入华润集团。

  在华润,宁高宁利用收购整合,在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多个领域跑马圈地,如同一个多世纪前横扫美国金融与实业界的摩根,被外媒誉为“中国红色摩根”。但他自己说,“我的角色是职业经理人,是央企的‘放牛娃’”。

  2005年12月28日,宁高宁接替周明臣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在华润的操盘成功,让宁高宁空降到中粮之后,企业操作手法也延续了之前的逻辑:重组新疆屯河,重组中土畜,重组中谷,招纳华润酒精,收购深宝恒,控股丰原生化,接盘五谷道场,入股蒙牛。

  据媒体统计,中粮11年间发起了50起并购,这不仅让中粮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巨无霸,还实现了诸多品牌产品与服务组合,拥有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等50多个品牌。宁高宁也被外界誉为“并购之王”。

  按照宁高宁的说法,中粮的并购貌似“加法”实际是“减法”,并购不是横向战略而是纵向战略,目的是加强板块协同性。他希望用全产业链这根“竹签”,将整个中粮像糖葫芦一样穿起来。

  公开资料显示,中粮资产在宁高宁任职前为600亿元,如今已超过700亿美元,336个分公司和机构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拥有超过180家工厂,2014年其营收为1991亿元,旗下拥有蒙牛和中粮屯河等8家上市公司。

  “局”的思维

  2016年1月5日,宁高宁调任中化集团担任董事长。随后便开始参与了中化改革方案的拟订及实施。仅从子公司数量来说,中化旗下有大大小小300多家机构,集团环节在2009年股份制改造后迟迟未能整体上市。

  银河证券分析师王强曾称,以收购整合见长的宁高宁带领中粮在10余年间实现了总资产的大跨越。“从当时来看,宁高宁用的是产业链思维,不过他的整个产业链里面只有收购和加工,并不是真正的田间地头到餐桌,此次加入中化后,这种产业链模式可以直接延伸到种子、农业、化肥以及农业现代化服务。”

  有媒体评论称,宁高宁素来稳健,可谓深谋远虑。而这从他上周刊发于中化集团微信文章《你的“局”》也可见一斑。

  宁高宁在其中写道,现在世界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当你观察其进展、态势以及牵扯到多方面因素的时候,会发现它是一个互为因果、相互作用,被系统地梳理、设计和维护了的局面。他还提及(后文附《你的“局”》全文):

  局面是可以调整的,我觉得这是所谓的“局”带来的好处。

  局势需要不断地维护和调整,否则将形成变局、危局、残局、败局、僵局,说到企业,各种策略就更多了,因为企业的大部分“局”是设计出来的,是由企业家战、战略家设计出来的,是一个战略方法。

  要看到整个局里的每个因素,只看某个小因素就可能有问题。

  “局”是大小战略的组成,这里涉及到“局外人”的问题,“局外人”不在局中,看不懂这个局,那么就看不懂这个系统,因为面对系统没有认识,没有用比较完整和系统化的眼光来分析这个事情。

  “局”是资源整合的结果。对“局”的认识是对未来的准备。

  另一“狠角色”:白手起家的任建新

Ren(中国化工董事长任建新。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任建新 1958年1月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1974年6月参加工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机械专业、兰州大学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

  1984年,任建新创立了中国化工最初的前身——蓝星化学清洗公司。随后,任建新以国企脱困为突破口并购了107家国有化工企业,把蓝星发展成了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化工新材料龙头企业。

  2004年5月,以蓝星集团和昊华集团为主体组建成立中国化工集团,任建新成为这一“产业领域新王者”的总经理。此后,在任建新的带领下,中国化工制订了以海外收购为主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今年2月,中国化工集团宣布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化和种子公司先正达。

  通过国际并购,中国化工获得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国际知名品牌以及全球营销网络,特别是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解决了蛋氨酸、有机硅深加工等核心技术。

  短短10多年时间,中国化工迅速发展成为一家在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化工装备等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财富500强企业。

  财经新干线刊文称,任建新同样履历显赫,而且他还具有白手起家的特点,是国企之中不可多得的创业型人才。但是,宁高宁素来稳健,可谓深谋远虑,而任建新敢于突破,大胆投资,专干“大活儿”,可谓勇武。未来的新中化,不论谁来做老大,都将是一家影响巨大的超级巨无霸。

  附:宁高宁《你的“局”》全文

  你的“局”

  中国有很多汉字,其中有一个字可以代表全世界,而且这个字和领导力也有关,这个字就是“局”,用“局”组成的词很多,我们该怎么看这个字?这个字代表了怎样的思维方式?怎样的领导力方法?

  “局”可以组成局面、局限、局部、局促,局内(外)、局势、局器;棋局、饭局、骗局、布局、格局、全局、开局、做局、结局、 破局、 僵局、时局、政局、赌局、战局、危局、残局、变局、设局、胜局、败局等等这样一些词。

  这个世界是由大大小小、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的各种“局”组成的。“局”到底是什么?“局”在中国人心目中代表的是一种多元素组合的、经过设计的、进行中的一种工作的方法和思维的态度;它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事物存在的多元素相互作用的形式,是一种系统性。比如饭局一定是和事情有关系,一定有人组织、有目的、有参与者,这里面一定有设计,怎么请、请谁来、谁接、谁送、送什么东西,这是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目标的活动。

  从中国近代开始,中国人所有的行动,基本上是被局势所逼追的,无论是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抗日战争,还是改革开放。每一次犯错都是因为我们对局势作出了错误理解,不了解所在的局势发生了什么。现在世界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当你观察其进展、态势以及牵扯到多方面因素的时候,会发现它是一个互为因果、相互作用,被系统地梳理、设计和维护了的局面。

  局还有很多例子。比如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它的范围和规模以及对意识形态的冲击小过欧洲,因为他基本还是公司性质的,是公司设的一个“局”。你没钱我借钱给你,没钱装修我借钱给你,没车我也借钱给你,为什么?因为这是个“局”,公司借出钱后,就会把这些次级贷款打个包卖给别人,同时在这些贷款评级还不错的条件下,这些贷款就会不断循环下去。但这个“局”到最后做不住了就会变成问题。“局”自身是多因素、多系统相互作用的,这种观察和理解“局”的方法,对于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成功所必须的三个要素:第一个是中国话哪儿的人都会说,第二个是人民币哪儿都能兑换,第三个是中国人哪儿都能去。到目前为止还一个都没做到,反倒是英文哪儿都能说、美元哪儿都能换、美国人基本上哪儿都能去的局面。这里面是个经济的“局”,这个美元的局基本上没有人破。很多人想破,但破不来,为什么?这是一个国家、法律、军事、文化的“局”。进一步深究,在宏观上,这个“局”很多是设定的,是一些伟大的思想家设定的;但在微观上,企业的成功可能是被特定的企业环境和市场经营规则引导的,不是设定的。

  再说中国,中国的经济更是一个大“局”。很多老外都看不懂中国经济,因为他们是用西方比较成型的、被公众所认可的一种经济理论来套中国,比如中国加息了,老外认为明天中国借款的人一定会減少,但是,明天却多了,怎么会多了?因为中国借不借款某种程度上不在于那零点几个百分点的调息,而在于银行放不放款。

  这里说的“局”,除了骗局外都不是贬义词,事实上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元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事物和社会运行的方式,可以看到中国从建国以来,尽管走过弯路,但中国的成就举世嘱目,经济快速成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自身的地位,这个局从哪儿来的?这就涉及到体制改革、经济开放、外资进入、大量出口、农民进城,还有私有企业和整个经济业态的活跃等问题,这些因素都是相互制约和联系的。

  现在对国有企业的质疑比较多,如果从批评企业运作效率不高这一点来看,是有其合理成分的,实际上,一定是越私有化的企业效率越高,大街上卖冰棍的老太太效率最高,因为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应收款,不需要经过各种复杂的手续。但反过来讲,在现在中国这个大局之下,不能没有国有企业,因为国有企业是整个经济架构运作板块的一部分,没有它,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如果要改变现状,那就要设计一个方法,设计一个新“局”出来。

  当然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比如GDP增长、通货膨胀、就业指数、银行放贷、利率市场化、产业政策等等,这些和中国的政治、人文、人口的大局放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局势。这个“局”怎么产生出来的?我觉得大体上是设计出来的,同时也是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摸索出来的。目前,有人质疑中国GDP增长速度能不能维持住?我说,如果要想就一定能做到,在大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下,这些数字只是手段,这个局里面,地方政策、产业政策等随时都可以变化,中国政府相比美国和欧洲国家有很多牌可以打,欧美因为坚守政府不干预的经济原则,政府能调整的只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局面是可以调整的,我觉得这是所谓的“局”带来的好处。

  反过来也有不好的地方,局势需要不断地维护和调整,否则将形成变局、危局、残局、败局、僵局,说到企业,各种策略就更多了,因为企业的大部分“局”是设计出来的,是由企业家战、战略家设计出来的,是一个战略方法。比如,GE过去30年的历史,局面変化非常大,这个“局”就是韦尔奇设计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韦尔奇一步步把GE带领到全球最大市值,成为全球最好的工业企业,而且每年部能实现既定的业绩指标,但即使这样一个聪明的人,这样一个成功的企业,也抵挡不了整个大局的变化。金融危机之前,GE买了很多所谓的次贷,因为资本量大,他们追求2%的回报就可以了,总量2%的回报回到ROE上就很高,但是,金融危机一来,GE马上就受到影响。GE这个局的存在和大的金融形势密切相关,GE之前的蓬勃发展也是与美国繁荣的金融市场分不开的。要看到整个局里的每个因素,只看某个小因素就可能有问题。

  再回到中国,中国企业很有意思,做大了规模,做出了利润区,越搞毛利越低、销售利润越低、ROE回报率也越低。美其名曰“先做出规模,做出市场份额”,这也可能是对的,但反过来讲,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着力看在这个格局或布局里我们竞争力在哪儿,最终的利润区在哪儿。

  想通过单纯的提价获得利润是行不通的,为什么?第一,消费者的认知是很难改变的,第二,这个局面不是简单形成的,而是从整个商业理念、市场认知、内部产品研发和生产、销售渠道的选择开始的,问时还涉及到品牌的推广和定位,以及整个团队自身的经营水平。这又是个“局”。我强调这个“局”是多种复杂因素放在一起,我们要看到一个全体,看到一个系统,看到这里面的互相制约,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系统思维方法设计一个方案,而不能只简单地提价。

  这个局面怎么解开?怎么样才能使我们所有的产品在整个大的竞争格局下赢得优势?是通过布局?还是制造一种变局或者是战局?投资一样,成本一样,质量一样,服务一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什么样的元素至少使我们和竞争对手毛利一样?在产品上能不能逐步移到利润区去,能不能移到引领市场的利润区域里,这需要什么要素?是需要做研发还是做广告,是需要提高产品质量还是要降低成本?这是一个商业模式的设计,我把它也叫成一个“局”。

  之所以说“局”字,是因为我觉得用了这个字以后,使得我们对很多形势、很多事情,看了更加理解,更容易抓住本质。“局”类似于系统思维,不过它更有能动性,更有设计性,更鲜活。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是说能不能让“局”变成我们所能具备的一种思维。

  提升把握全局的能力

  领导要能把握大局,看清局面,制造一种局势,做好布局。领导力要求是非常均衡、非常综合的。有人做领导是通过职务任命,别人服从于这种权力,听从领导,但心里不服,这种局势能维持一二十年。这些人就是职务型的没有别的影响力。有人是通过亲情关系,认为大家是一伙的,一块儿干,也行得通。有人通过纪律,也能维持,当然还有很多人通过战略、通过方法、通过自已的能力领导别人千活,但这些都不是把屋了大局。把提了大局的领导一定是在一个相对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下,能够根据团队成员个性的不同賦予工作,又根据其共性来提升每个人对组织认可和贡献的人。每个人的个性、能力各有不同,要赋予的职能也就不一样。人也有共性,也就是人性方面的共同需求,你能在找到员工共性的基础上,把这种共性和组织的目标连接起来吗?连.不起来就不是领导。

  在领导力里面,你必须能够把握“局”,然后运用到企业里,看任何事情用一个比较系统、全局、大局和局器的眼光。“局器”,也叫局气,原来是指人很讲义气、很爽快。扩展一下,每个企业家,每个经理人应该是很“局器”的人,必须把前面提到的“局”都认识了,必须把大系统认识了,并能动地把握全局。因为未来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各区域之间的合作、区域和线条管理的合作会成为常态。

  “局”本身不是单一现象,而是一个综合现象,我希望我们能把每个因素都分开。细分因素、细分层次的方法是企业管理里非常重要的方法,笼统的方法永远解决不了问题。领导力往往很大很笼统,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为什么?你没有把矛盾细分开。只有把“局”里面所有的因素和起作用的元素一个一个细分了、定义了,把它们互相之间的作用理解了,你才能把握这个大的格局。每个公司里一定有从大到小、互相重叠、交叉的不同的局面。你们把里面每个元素都分析过吗?分析以后按照轻重缓急排列过吗?分析过他们各自的作用吗?只有把以上问题都弄清楚了,才能设计下一步怎么做,才能比较主动。

  认识局部比较容易,而从我们思维来讲,没有积累就没有深刻的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大局观,由此就不会有领导力,因为你不能给组织带来方向性、全局性。当然影响领导力还有很多方面,比如性格特点、身体、学历、家庭等等,是很均衡的要求。

  “局”到底是什么?看“局”是一种方法,是领导力的一部分。第一,“局”是多元素的整合,不是单一的。第二,“局”是复杂机构的相互依存。第三,“局”是元素之间系统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此消彼长、共同成长。第四,“局”是大小战略的组成,这里涉及到“局外人”的问题,“局外人”不在局中,看不懂这个局,那么就看不懂这个系统,因为面对系统没有认识,没有用比较完整和系统化的眼光来分析这个事情。第五,“局”要求既要看局部,又要看全局。第六,“局”是动态的,“局”中各项元素是动态发展、不断变化的。第七,“局”是资源整合的结果。第八,对“局”的认识是对未来的准备。最后,领导人是设计“局”、认识“局”、识破“局”、整合“局”的关键,提供一个“局”的方案是一个领导人的能力。

  从“局”讲起,可能角度多了一些。但从“局”的概念,看东西的角度就会不太一样。世界是“局”构成的,社会是由不同元素所形成的,由相互关联的大局小局构成的,说起来比较抽象,但认识“局”对我们分析企业,从战略到产品以及分析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形势,有一定启发。当然可以更深入,把“局”打开,把里面元素划分开,划分为主动的、被动的、主要的、次要的、起因性的、结果性的,还可以把哲学的东西放进去,这样你就会形成一种思维。但最主要的是要通过不断重复,把这种方法变成习惯性思维,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责任编辑:李彦丽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相关阅读

房产税能长久有效稳定房价

欧美政府征收了高额房地产税之后,大量提供各种类型且租金稳定的住房,使多数普通民众无需非得购房而居。如新加坡政府筹建的公共房屋——组屋,就是绝大多数新加坡人的住所,这就使得人口密度远超北上广深的新加坡的普通百姓根本不必为住房而担忧。

飞机高铁票价放开意味着什么

此番机票价格进一步自主放开,会促使客流大的航线机票价格上涨。但航空公司应调整航线网络,优化与高铁直接竞争航线的运行班次,形成阶梯竞争与空铁合作。

中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优于西方

全球经济数据证明,中国新阶段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果远比西方成功。事实也说明,这种成功归功于中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但这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供给侧政策并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开放选项。因此,后者将继续经历缓慢增长。

环境污染不是追求GDP导致的

印度没有像中国一样去追求GDP,但中国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印度也一样存在,而且比中国还严重。所以,这些问题只是因为中国过去追求GDP才导致的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