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公司·案例 > 正文
 

爱上隐形冠军 2006年第一起杠杆收购的启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00:0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左志坚

  上海报道

  收购“好孩子”

  小企业在2006年能有什么盼头?看看好孩子集团的遭遇,可能会觉得“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好孩子集团卖的是不起眼的童车,管理层也不事张扬,但是海外基金在2006年对中国企业的第一次并购,瞄准的就是这样一家小企业。

  这笔交易早在2005年11月就已签署协议,2006年1月完成所有手续,消息传回大陆则是春节之后。

  2月5日,好孩子集团负责资本运作的副总裁刘同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透露,好孩子集团所有股份转让作价1.225亿美元,买方是一家名叫Pacific Alliance Group(简称PAG)的海外私人基金。

  “你在网上查不到PAG,因为他们非常低调。”刘同友透露说,PAG总部在香港,资金有欧洲背景,管理团队都是外国人,曾与哈啤有染。

  记者查到的资料显示,PAG还曾整体收购哈尔滨电表仪器有限公司。

  好孩子集团由注册于开曼群岛的Geoby控制,股东主要有4家,分别是香港上市公司第一上海(0227.HK)、日本风险投资商软库(SB)、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中国零售基金(CRF)、宋郑还等管理层(29%股份)。PAG以1.225亿美元收购好孩子100%股权,同时向管理层支付32%股份。

  收购之后管理层的股份反而多了3%,而为了说服其他三位股东,PAG必须拿出“合理”的价格。第一上海卖出的价格接近收购时的5倍,而软库和美国国际集团卖出的价格接近收购时的2倍。

  值得一书的是,PAG是以杠杆收购方式拿下好孩子集团。所谓杠杆收购,就是收购方按照杠杆原理,以少量自有资金,依靠债务资本为主要融资工具来收购目标公司。

  刘同友没有透露PAG花费了多少自有资金,但是根据西方惯例,PAG只需要有10%的自有资金。

  这是继凯雷收购徐工集团之后,海外资金第二次以杠杆收购模式并购国内企业。不同之处在于,这次被收购的是一家规模不算大的民营企业。

  收购基金

  PAG是一支私人股权直接投资基金。

  根据投资阶段和方式不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有风险投资基金(Venture Capital Fund)、收购基金(Buyout Fund)。风险投资基金已经造就了数波网络热潮,收购基金的到来则比前者晚了10年。

  原因在于,收购基金选择的对象是成熟企业,意在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并拥有施行改造企业使其增值措施的绝对权力。

  收购基金不会满足于买下10%或20%的股权份额,而要求买下收购目标的控制权,通常会收购50%以上,很多时候甚至是100%。如此,中国合适的收购对象少之又少。

  但是,观念与政策都在变化。于是就有了美国华平投资集团等机构联手收购哈药集团55%股权,创下第一宗国际收购基金收购大型国企案例;凯雷集团收购徐工机械85%股份,成为第一起国际收购基金获大型国企绝对控股权案例。

  收购基金对小企业的投资一直未引起广泛关注,直到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成为“中国新首富”。

  2005年2月,高盛、英联等国际著名投资基金共向无锡尚德投资近8000万美元。据知情人士回忆,当时高盛买入的价格比原国有股东退出的价格还要高一截,而国有股东退出时,已获得10数倍投资回报——但是尚德还是引入高盛等8家国际基金,摇身成为外资控股企业。

  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之后,高盛等直接投资果然获得超额回报。无锡尚德的创始人施正荣,更是成为“中国新首富”。

  这一次,PAG正在走着与高盛们相似的路线:直接控股一家业绩看涨的小企业,然后等待时机海外上市,获得超额回报。

  当初无锡尚德完成对海外基金上述私募只花了不到两个月时间。而PAG收购好孩子耗时也不到两个月——2005年10月接触好孩子,次月就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而AIG、SB作为私人直接投资基金已经从好孩子身上获取了双倍回报。

  谁都不怀疑海外私人基金将在中国并购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对国内企业的兴趣正空前高涨,无锡尚德能一下子找到8家基金,而据刘同友说,好孩子则与“你听说过的所有在国内的海外私人基金接触过”。

  事实上,2006年第一个月财经界最受人关注的消息——无锡尚德纽约上市、PAG买下好孩子集团、AIG竞购河南双汇集团,三者身后都是海外私人基金活跃的身影。

  “隐形冠军”们

  随着收购基金的大举进入,这类投资的趋势值得关注。

  显然,想要收购中国国有企业的控股权实非易事,此前舆论已不看好AIG能拿下双汇的控股权。凯雷对徐工的收购曾惹来许多争议,是否可复制需要打一个问号。

  但是,对民企的收购就不是那么麻烦。从已经发生的无锡尚德和好孩子集团来看,二者都是先变身为英属维尔京群岛BVI公司控制的“外资企业”,然后由收购基金直接对BVI公司进行收购。两者收购都只花费不到两个月。

  除此之外,适合收购基金的民营企业要比国企多得多。

  收购基金正对所谓的行业领导者感兴趣。这类“行业领导者”未必非常有名,却专注于某个市场,有相当比例海外业务,并且市场占有率很高——属于企业界的“好孩子”。

  好孩子集团正是这类企业。好孩子集团创立于1989年,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儿童产品制造商。位于江苏昆山经济开发区,具有年产300万辆各类童车的能力。2005年好孩子销售额25亿元,净利润率约5%。其知名度有限,规模不算大,但据国家轻工总会最新统计,好孩子集团在中国中高档童车市场已占据近70%份额。此外,好孩子的总销售额中有70%是在海外完成,其中部分产品在海外市场占有率近50%——这一切都符合所谓的“隐形冠军”的定义。

  而无锡尚德同样也是这样的“隐形冠军”。虽然2005年前9个月的利润才0.23亿美元,但因为太阳能业务被市场追捧,且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导者,因此在海外市场上市当天动态市盈率达到54.35倍,创造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财富神话”。

  施正荣的财富神话故事正在被好孩子集团续写。1999年宋郑还等一批管理层从昆山教育局买22.4%股份时花了5760万元,被PAG收购后这部分股份已价值2744万美元,是当初的300%多。

  现在PAG拿到好孩子集团68%股份,作为财务投资者,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将好孩子运作上市。刘同友说,目前上市事宜还未详细讨论,但有一点已经定了,就是好孩子集团肯定是在海外上市。如果成功上市,管理层的股权将继续增值。

  PAG和高盛们的态度显示,海外市场对专注的人更为青睐,也乐意参与神话的书写。

  显然,在特定行业成为一个领导者也是一门不错的生意。西方媒体已经注意到中国这些“隐形冠军”的价值。

  在好孩子集团的交易曝光前几天,《华尔街日报》报道了这类小企业,他们从事的行业或许比童车更不起眼,比如指甲刀、扑克、警灯、警报器、油画布等等。

  更早的时候,在《福布斯》杂志发布2005年中国富豪榜之前,他们的人告诉本报记者,今年他们“发现了很多在不起眼的行业中做到很厉害的企业,甚至挖出一位做假发的富豪”。

  说这话时,《福布斯》的人有些兴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