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雷:从生产总监到制造业咨询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04:17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王佑 发自上海 晚上10点,冯雷拖着疲惫的身子登完几百级楼梯后,终于坐在了自家的沙发上。虽然咳嗽还没有停止,但他内心雀跃不已——“公司又多了一个新成员。” 冯雷口中的那个成员,恰是第四个进入卓制商务咨询公司的制造业咨询师。
2005年国庆节后的一天,作为广州乐百氏集团生产总监的冯雷终于下定决心,舍弃高薪重新规划起了新的人生。2月28日,已满40周岁的他把原公司的事情移交完毕后,回到了故乡上海进行创业。 制造业咨询师奇缺 中国制造业所展现的画卷曾让世界为之震撼。 我国制造业已经带动了国内出口的发展,纺织品、空调、微波炉、冰箱等商品的产量早已成为全球之最。 但是,国内咨询业界普遍认同的是,制造行业的高级咨询人员凤毛麟角。半个月找到一个高级咨询师,已让冯雷有些精疲力竭。 只要一有好的人选,他总会亲自到机场接对方、带他参观公司,安排住进高级酒店。 在冯雷看来,有长时间的企业实战经验、较强的管理能力、具备较好的口才,三者缺一不可。 相比MBA和管理专业人才,制造业咨询人员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一个咨询人员假设连8到10年的工作经历都没有,很难担当重任。” 在乐百氏的最后几个月,他花了数万元收集到了所有市面上的制造业咨询书籍,面试了数十位业界较为有名的高级咨询人士。 “翻了书,看了人,我自己的最大感受是,我如果从该领域起步,我能成功。” 本土公司确有专家在某一领域擅长,比如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但仍存在某种局限性。“没有哪家本土公司打造了一支全面的、精通所有制造业的队伍。” 而跨国公司虽有很强的作战能力,但对中国市场多少有水土不服,往往也容易折戟沉沙。 对于冯来说,市场的机会在于:国内确实还是有很多制造业管理人才,但愿做咨询的人并不多见。 冯雷的自信来自公司的体系。除了专职的咨询师之外,公司还有各类客座老师。冯称有很多兼职教授都是类似与丰田汽车合作的著名咨询团队。” 什么人适合做制造业咨询师? 一个好的咨询师,不仅要学会应用各类的制造管理工具,同时也要彻底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归根结底,就是你是否能够看透这家公司的弊病所在。” 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这样的美国企业,从资产规模和经营效益上,毫无疑问地走在了其他汽车企业的前列。这不仅是他们领导人的成功,一个强大的咨询团队也在起作用。 一家有1000人的大型制造公司,即使拥有豪华的10人咨询团队,但在现场这10个专家未必能靠经验获得员工的信赖。 这1000个工人,如果每人都掌握方法和技巧,就会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有时,一些工人会比较自由散漫,或者并不按照上面的指示做事情。 而在日本,一家好的企业会教会员工怎样梳理思想,将个人效益发挥到最大。能够达到全民动员的,或许日本做得最出色。该国的很多工厂,现在还保留着一种传统,即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一辈子,晚上加班毫无怨言。 “这就是文化差异。有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日本人把自己的公司看做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其实,用哪类制造业的理论并不重要,最终结果都是增加效益,减少缺陷率。丰田并没有实施六西格玛,但其产品的缺陷率却小于百万分之三。 而在中国,确实可以使用很多管理工具,但照搬国外的管理方法很难达到目的。 “中国有很好的市场经济体系,但你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以公司为家的。因为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即便再好的人才,也会选择跳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