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王石:企业家的生活方式与股权多少无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 14:4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涓涓 北京报道

  王石从来都不低调。

  虽然我行我素的他一直试图分清自己和万科——这家被他定义为“中国地产行业领跑者”的公司——之间的关系,但这个努力似乎不怎么成功,但凡外界提起他,总会难以避免
的把他与万科联系起来。

  2005年,王石仍在四处游历,试图实现他对冒险和极限运动的人生追求,而万科也刚刚经过了充满压力和试图将发展方向再定位的一年——对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来说,这一年发生的很多事情将最终会影响到这个行业的走势。正如王石2月1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所说,“2005年,对我,以及万科来说,都是一个转型之年”。

  “转型年”:主动行善

  《21世纪》:从南极回来的时候,您曾经宣布,今年要从“活跃的户外活动者”转型为“社会公益活动者”,有什么具体的指向或规划吗?

  王石:的确,7+2也只是在最后一站,把公益活动与这些运动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在此之前的7+1,都是没有公益活动的因素的。

  2005年对我个人以及万科,都是一个“转型年”,企业更多地将会从企业公民、社会责任这些角度来考虑。

  这其实包含三种层面,首先,企业需要讲求“效益”,这是本能的追逐,效益上去了,就该给政府交税,然后让政府来做一些公共福利、扶持弱势群体之类的事情,除此之外还不够,企业还应该认识到自身的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主动行善”,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而我们在2006年将会做的,第一就是解决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在政府责任以外,由万科出资,没有任何盈利诉求,在深圳盖第一座廉租房,按计划这将在5月实施。

  当然,这在品牌塑造方面是有好处的。在深圳试验好了之后,会到上海以及北方(首先会在北京或者天津)开展,持续地做下去。这将成为万科企业公民的一部分。

  然后将成立一个基金,主要是针对古民居村落的保护,比如一些面临拆迁的古民居保护,以及一些没有拆迁压力但又没有保护经费的古民居。

  再则就是研究住宅用水的再生利用,主要包括社区景观用水和住宅废水的再利用,倡导对水资源的保护。

  这些都将于今年5、6月董事会、股东大会之后,最终商讨确定之后,再在万科的企业公民责任白皮书当中公布。

  我绝不会收敛

  《21世纪》:您多次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做企业归做企业、登山是登山,您的个人喜好与企业行为之间完全没有关系。可是另一位企业家——英国维珍公司的CEO理查·布兰森——与您完全相反,他将自己所热衷的户外运动与自己的企业高调且毫不避讳地联系起来。您觉得自己与他是两类人吗?为什么如此避讳将个人的生活方式与企业行为联系起来?

  王石:首先,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将个人喜好与企业行为完全分割开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当然,我知道布兰森,在某个方面来说,我们也许是一类人,都是热爱极限运动的,但是,在如何运用极限运动的效果这个方面,我们有完全不同的见解,在营销的手段上,他是充分利用,而我是完全回避。

  万科是一家房地产企业,从事的是传统行业,需要强调“稳如磐石”、“百年好房”之类的特征,所以,把我个人的不确定的、带探险性质的东西与它结合起来,是不合适的。

  我从1999年开始登山,一直到2003年,排除重大事件的影响,我个人对公司股票的影响就是,一进山就跌,一回来又涨,这说明大家基本上把我个人与公司联系得很紧密,并且产生的都是一些比较负面的影响,这恰好是我担心的事情。

  虽然我说个人与公司没关系,大家都是不相信的,所以,我只能选择不宣传,同时也不隐瞒。

  不过这个情况到2003年发生了逆转,登珠峰时正遇上SARS肆虐,大家都无所适从的时候,突然有消息说王石要登珠峰,它就突然变成了一个正面影响,我进山股价涨,回来以后也涨。并且从此我的登山就成了一种正面的消息,对股市的影响变小。

  但我还是有一些顾虑,因为登山有风险,害怕出现问题以后,正面的消息一下子又逆转,对公司产生影响,所以还是分开的好。

  不过登珠峰之后,与央视一起做了一个关于“大自然”的公益广告,这是第一次将我个人的登山与万科,以公益广告的形式,结合到了一起。到上次去南极,万科正式开始以赞助公益活动的方式出现,不是赞助我个人的出游,而是赞助广西白叶猴保护。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新的结合点。

  这与布兰森的方式,还是很不同的。

  《21世纪》:但事实上,您个人的生活方式已经与万科无法避免地被联系起来,那么,您是否会刻意地控制自己的个人行为?而且7+2已经完成,以后会考虑降低运动的风险吗?

  王石:当然不会。我是这么想的,就因为我是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才更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觉得对于公司来说,最大的风险并不是公司的一把手会不会出问题,而是在一把手出问题的时候公司是不是还有延续性。因为即便他不出事,他还会退休,也可能会离开这个世界,那时候怎么办呢?所以,我认为,我对万科最大的负责,不是以后就不玩了,或者降低玩的风险,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培养了一个有效的团队、建立了一个品牌。

  所以,我绝不会收敛。我计划着,5年之内完成一次环球航海,60岁时要用3年的时间来穿越三大沙漠,对我来说,一切都才开始。

  生活方式与股权多少无关

  《21世纪》:现在有这么一个评价,说你能这么玩,也与万科相对分散的公司股权结构有关,如果你在万科能有50%或者以上的股份,你就不会那么潇洒了,恐怕也会整天紧张地待在公司,担心公司股价。你怎么看?

  王石:这实在是荒唐,关键是水平。如果能有这种假定,那岂不是可以推断出另一种结论?比如像我们这种股权分散的治理结构,我一离开,更有可能的是,回来的时候董事长就不是我了。如果我像那些在公司有50%或者以上股权的人,我会玩得更爽。只有那些死待在公司,公司还做不好的人,才会说这种话,因为他们水平不够。

  你看万科20多年了还能保持这么好的增长,国内有几家企业可以做到?我认为我对公司最负责的就是自己玩得好,公司也做得好。这就是水平,绝对与股票多少没有关系。

  企业家绝对不能把结果当成了手段,结果当然是“把企业搞好”,可是很多人把这个当成了手段,把搞好企业这件事,当成了自己的终极生活目标,所以工作就成了他的全部生活。

  那么多人想把公司做成500强、成为行业第一,可这反而成了束缚。而万科从来没说过要做最大的地产公司,也没说要成为行业第一,只是定位为“行业领跑者”,就算不是第一,领先亦可。

  《21世纪》:你说关键是水平问题,那么为什么国内很多有能力有水平的企业家都过不上像您这样的生活?

  王石:前几天,深圳有个著名公司的老板来找我,说公司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库,但是资料库与资料库之间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平台,无法交互,想要改善,但是各分公司认为这样会影响目前公司的效益,不配合。

  我的感觉是,他的问题是一个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首先需要基本建设,要制度化、标准化和透明化。拿他的公司举例,在自己公司都不能交互的资料库,其价值是无法发挥到最大的,所以,他缺乏一个公司标准,而现代化公司是一定不能缺少统一的制度与标准的。

  还有,为什么分公司不能接受他的改革?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做的目的是什么,这其中没有企业文化的贯彻。当初万科剥离辅业、专注住宅地产的时候,光公司内部就宣传了三年。然后要试点,试点成功以后再推广,这个经验简直是屡试不爽。

  期待华润增持

  《21世纪》:虽然别人说你“不务正业”,但我们发现万科其实是“最务正业”的公司,这么多年来一直专注于住宅地产的发展,不断做减法,把与正业无关的业务卖掉。但这样一个专注,同时又有着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的公司也有弊端,比如,比较容易成为被并购的对象,您认为呢?万科如何避免这样的命运?

  王石:专注容易使人强大,

可口可乐、麦当劳都是这样的公司范本。关键是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像万科这样优秀的公司,最大股东只占有15%的股权,在二级市场,如果是对万科有兴趣的,要成为万科的大股东,这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2000年华润进入之前,我们的最大股东是深特发,在那时股权还没有分置,国有股不能转让,扩股的时候总是很艰难——深特发要保持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又不愿意增持,但万科要发展,所以那时万科在与第一大股东的关系处理上曾经非常艰难。但扩股最后还是扩了,稀释到后来,深特发的股权只剩下9%。

  那时候,股市上不断有一些买家对万科有意,有善意的有恶意的。善意的就会来跟我们协商,表达想要成为第一大股东的意愿,可是深特发虽然不愿意增持,但也不愿意减持。而恶意的也有,会直接过来说想要跟我们合作,比如说他在东莞,有2000亩地,是以5万元/亩买进的,但合作过程中要我们20万元/亩买进,说不合作的话就增持,完了以后要改组,拿到发言权就把王石撤掉,带有要挟色彩,弄得我们非常难受。

  但大股东换成华润之后,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华润比较强有力,不但把深特发的9%股份买了下来,还通过其他的法人股和二级市场买了一些,持股量增加到了15%,加上它是大财团,资金实力比较雄厚,无论是扩股、发债都很支持,尤其是这次

股权分置改革,华润出了70亿元的保证金,才使万科股改顺利完成。

  但是,恶意并购虽然还没有出现,但不能说就没有,还是有这个危险。我们也希望华润可以再增持一些,这样会使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股权结构更合理、更安全一些。因为,我刚才说了还不排除有一些善意的并购呢。而且,未来万科还会有一系列的兼并动作,兼并无非有两种方式,一是现金,一是换股。兼并的自然是好的、大的企业,如此一来,一旦换股可能就会换到10%,这样很可能就超过现在的大股东了。我相信华润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而这也不可能是我们的本意。可是,如果第一大股东的持股量不增加,这就会使万科的发展受到局限,所以我们在考虑与第一大股东商讨增持的问题,即使为了排除恶意收购的可能性,也希望华润能够增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82,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