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 正文
 

企业融资:渠道、经验与误区分论坛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 18:31 新浪财经

  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创新发展与风险监管——中国金融迎接2006年”。论坛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暨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主题报告和金融产业、中国证券市场峰会、企业与金融、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题论坛和新浪网友“最信赖银行”及“最满意银行卡”颁奖等。新浪财经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图文直播。以下为企业融资:渠道、经验与误区论坛实录:

  主持人:下面请美国广度咨询集团执行副总裁于辉先生演讲。

  于辉:我觉得企业的融资有几个误区,我先从企业的角度分享一下我的看法,还有我们投机机构的一些看法。我觉得成长性的企业,它的最大需要的两个东西,一个是人才,一个是资金,在融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存在很多误区,这个误区不是错误,错误有一种,他的目的是想要简单的拿到资金,他为了做这个事情,他做了很多工作,这些工作实际上对于真正的融资是没有帮助的,我们今天不谈这种错误,我们谈误区,这个误区首先是说,他的目的肯定是拿到这个资金,然后帮助企业运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有很多的错误理解,实际上妨碍了他的融资的进程。在座很多都是专家,我先做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

  第一个主要的误区,他们只看到银行贷款或者融资,实际上我认为融资的渠道应该是很多的,这些渠道有时候可以帮助企业很好的融到资金,同时以最低的成本融到资金,我做一个简单的摘要。我现在看到国内的成长性企业,他们大量的需要资金,但是据这个统计发现,实际上在国内只有5%的企业,得到银行的贷款,或者是股权融资,在这个里面,99.7%的是银行的贷款,只有1%多是投资,这一块我想很明显现在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实际上我觉得除了银行贷款还有直接的融资之外,这里面我提到了并购融资,战略投资,都是很好的融资渠道。

  国内的并购市场,是很好的融资来源,从这个表上可以看到,从04-05年,并购的市场并且比前两年有了很大的增强,我把我看到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做一个摘要,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公司的治理结构实际上是投资者最希望能够了解清楚的,他们对于投资的对象来讲,有一个清楚的股东治理结构,有两点,如果你有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融资是比较容易的,融资的成本也比较高,对于一个公司治理结构清楚的公司来讲,他们愿意多付一些融资的成本,所以从这个表上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个公司作为调研,他们调查了200家大型的投资机构,其中75%的审慎的投资者非常看中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于这种公司来讲,他们相对做的比较容易一些。

  第三个,我看到的主要误区,它缺乏一个长期的规划,在需要钱的时候,他们融资,不需要钱的时候,他们觉得资金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可是事实上,我们看到真正的企业,融资应该是看两个方面,第一,你今天需要多少钱,第二,明天需要多少钱,所以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你今天需要多少钱,不代表你明天也只是需要这点钱。接下来我想今天还有在座的很有很多嘉宾,我希望我们的嘉宾还有更多的意见,还有更多的投资者的意见.

  今天我们参加圆桌的嘉宾先做一下介绍。第一位是复旦大学

房地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华伟先生。同时我们请到了华一银行徐汇支行行长张伟恩先生,还有盛阳房地产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CEO李冲先生,还有东亚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张伟恩先生,还有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副总裁王淳奇先生。首先请王总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王淳奇:谢谢,那么这个金融论坛,大家谈论比较多的是银行,那么我们有三个基金是上市的,包括广东基金,另外我们透过这些基金,投入大陆的80多个项目中,也有很多是上市的,我们这80多个项目,十几年投进去,这十几年培养下来,能够很理想的上市,能够推出来。我们正在募集的基金还有很多,中裕基金等,产业基金是一个金融的方面。如何看待投资项目,我们通过我们的经验,作为我们金融投资者来说,只要有赚钱的项目我就投,当然这个话是这么说,总的来说,比如我们的广东基金,或者一个化工基金投化工,作为一个大的基金管理集团来说,我们有十几只基金,看到这个项目,我觉得这个很难讲,从经验来说,从通俗的比喻来说,就像谈恋爱,你真的也有一见钟情,也有需要很长时间考虑的,最后没有定的,这个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包括你的地域,你的行业,都可能影响到我们对你这个项目的评估,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你是怎样的企业,你是适合于IPO,你是适合于政府贷款,你适合于其他的私人贷款,还是产业的集中贷款,首先你的企业是怎样的想法,针对不同的项目,你可能写了计划书。

  主持人:刚刚说到企业融资,我觉得误区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因素,在这个里面,我们可以请教一下张总,从银行的角度,现在很多的企业,想到融资的来源,是想到了银行,除了贷款,他们有没有想到其他的融资渠道呢?你们除了贷款,还有推荐其他的融资方面吗?

  张伟恩:刚刚提到了房地产,我们一般外资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分四种,一种就是开发性的贷款,开发性的贷款,到房子没有盖好的时候,还有就是它的资金35%的情况下,我们做一个房地产的贷款,另外一个,我们是做一个定期的贷款,这个定期的贷款,一般以这房地产作为一个抵押,代表了这个产品已经是完成了,另外一个,我们最近经常做的一个叫做商业的按揭贷款,这个是怎样的呢?就是说,举例来说,好象一个大卖场,它可能租给单一的租客,比如沃尔玛,或者是跨国的大的公司,我们是通过它的租金作为我们一个现金流,然后把这个房产抵押了,我们作为一个商业的按揭贷款,最后,银行通过抵押来讲,提供包括担保,来作为支持房地产的发展方向,一般我们外资银行是这样做的。

  李冲: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一些客户,怎么样去和海外的资金进行对接,通过怎样的方式去海外融资。其实对接的时候,我们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所以在对接以前,对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应该明确自己的一些目标,应该找怎样的基金机构和资本机构来进行融资,现在国际的一些资本的构成,也是比较复杂的,目前国有的市场应该是叫地产基金,这个地产基金到目前,应该说投资的规模增长的势头是很快的,05年基本上投资超过22亿美金,基本上都是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的。第二种资本形态,就是债券资本,这样的投资,往往是一些贷款,或者是一些借贷方式。第三种资本的形态就是前一段时间媒体常常关注的房地产外资状况,这种资本的规模是比较大的。

  华伟:这几天我主要带着耳朵来听,带着心来沟通,我想今天来,主要是听听各位的意见,然后我提一些我自己的看法,资金实力强,外资的多,想到中国来赚钱的多,但是真正可以挣到钱的不多,中国的开发商缺钱,无论是银行直接的、间接的,因为我觉得我们开会,不是研究政策的变化,就是研究技术手段的改良,没有从根本上研究到底怎么样造成中国开发商这种资金的情况,融资的手段就是这么一些,政策允许不允许,我们认为中国的环境,决定了外资在中国赚钱,还不能等这个环境成熟到和外资接轨,否则利润没有了。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拉到存款有回扣,把款放出去也有回扣。中国的使臣,除了需要钱,它也有自己的规律,不是说缺不缺资金的问题,而是这两大规则对决的问题,在这个对决的过程中,我们现在的游戏规则,大部分的市场行情倾向于哪一方,另一方在谈判的过程中就变成了弱者。我们现在规定拿土地一定要有项目公司,从拿土地做开发,必须转变到参股,最后收购,到这个上面,这是一个现实无奈的选择。不管外资的投资机构,金融机构,都是走不出这个圈。以前的政策是只有人得意,没有人吃亏的,现在这样的政策没有了。我们想扩大我们的直接融资,但是它并不是由人民银行,证监会一家可以决定的。

房价有高低的问题,但是中低收入者,他的收入离开房价越来越远,如果大家希望房价降,但是降了以后大家不想去买,那么涨和跌没有什么意义。 由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单独的解决房地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部门协调的统一管理。解决这个问题,靠房地产本身,靠金融行业本身,我们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房地产和金融行业,他们是恩爱夫妻,房地产发展没有配套的融资,必须靠资金,就只能靠贷款,房地产行业开发商必然牺牲金融行业的利益,银行贷款是你心甘情愿付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很难取得全胜。另外金融行业自己不搞创新,让别人把钱花光了,资产变成了现金,受到了很多的障碍,抵押贷款的规模,所以钱变成了房子,房子变成了现金非常难,这个时候非常难,这样一个情况是阻碍我们恩爱夫妻继续恩爱下去的主要障碍。我想和大家提提这几点感想。

  主持人:你觉得你们做了很多的案例中,很多企业没有成功的融到资金,你觉得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李冲:没有找对投资机构,这是主要的原因。

  主持人:你觉得有什么好的对策?

  李冲:有一些企业也有这样的意识,和基金主动的接触,但是自身的一些工作没有做好,就是一些战略的问题。

  主持人:在座各位有没有房地产公司的人,在工作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在座的有没有?暂时没有的话,李总可以继续的谈一下你的看法。

  李冲:对于有关使用的一些问题,我也有一些建议,首先,最好从意识上要有开放的意识,适应这种发展的潮流,还有要树立自信,很多企业和基金接触的过程中,没有信心,觉得自己的企业没有价值。第二个建议,缺钱的同时,资本的要求也是很苛刻的,要有一般明确的发展战略和资源战略,专业化和产业化方面的经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建议委托一些有国际背景的融资机构,他们可以做一些代理,学会用资本的语言。最后,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的一些现有的融资平台。好的。

  主持人:谢谢。刚刚我们谈了很多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我不知道张行长这边,对于刚刚谈的房地产行业,你们有没有参与房地产行业的融资?

  张伟恩:华一银行是商业银行,我们做的是开发性的融资不多,我们做的比较多的是按揭,接下来工业开发的话,就是道路的城建。如果说盖好以后,有按揭,还有很多的变化,但是看如何的搭配。如果建筑商找到一个很好的项目,找到好的承接商,像这种搭配配套的话,我们也可以做的。那么配套的问题很多,最重要的是做的时候,公司治理是最重要的,首先是一个诚信的问题,诚信是一个人的问题,在人对的基础上,谈公司治理。

  主持人:刚刚谈到了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诚信,今天也有嘉宾提到了诚信的问题,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希望企业能够拿出诚信,刚刚我在之前谈到了公司治理结构,你说的看人,是评估他个人,还是对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做一个综合的评估?

  张伟恩:诚信包括了人或者企业的诚信问题,人可以决定企业的诚信问题,人是一个集团或者是一个领导,他的意愿可以影响到下面的团队精神和理念,至于说公司的治理,决策的透明度,法规方面,在中国内地我想对外贷款的公司,目前来说,可能因为中国走道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对于国外的这种政府干预,没有办法预测,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进来。这些问题牵涉到法、理、清的问题。

  主持人:谢谢。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你们做评估过程中,你们觉得公司治理结构是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于公司治理好的企业,你们是否愿意降低你们的利率,相当于降低了公司的成本?

  王淳奇:对于我们这样的基金,我们所有的基金来源于海外,大概中东有好几个基金,还有一些是来自于美国、欧洲的,我们这些基金,都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市场,哪怕我们就招募,可能给他的回报很好,所以公司治理结构是很重要的,我们那么多的项目中,都是很稳定的,我们很看中公司的治理结构,就是过去的诚信度,按照过去的发展,按照过去的业绩,这点非常重要的,当然人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团队的考察,人是第一位的。

  主持人:人这个因素是最捉摸不定的,怎么把握这个人的因素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王淳奇:在国有企业中,我们很看中但不是唯一,哪怕你这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上一层,使你和我们预测不会有很大的出入,但是个人企业可能不一样,因为国有企业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这要看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企业。

  主持人: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发现其中一个大的误区,长期融资和中短期融资矛盾,关于这一点,请在座的嘉宾,还有在座的一些听众,我们也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严顺富:作为搞企业的层面上,首先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规划,不同的阶段,信息也是一个资源,其实从浙江这个角度来说,家族或者亲戚之间的融资,还有这样的渠道,尤其在台州、温州都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我现在由于临时性的现金流断掉了,比如我跟你借100万,我给你多少钱利息,规定多少时间返还,我们至今可能不需要任何的抵押,甚至打借条都不需要,如果我搞企业失败了,但是周边有我的老乡。但是浙江也有一个问题,像杭州地区,小企业融资,但是政府想了很多的办法,成立了一个联带联保的体系,这个里面缓解了一些因素,总体来看,在融资环境里面,刚刚讨论了很多的锦上添花的问题,我想问一下,东亚银行的业务是什么,下一步他在杭州是不是有对中小企业做人民币业务的情况。

  张伟恩:我们东亚银行在杭州开了我们第四家分行,那么其实现在主要它的业务两大块,一大块是我们房地产的业务,另一块是我们的贸易融资的业务。房地产我们今天介绍了很多,我现在着重的说一下贸易融资的问题,现在我们了解到,浙江地区的企业,或者是民营企业,他们的发展很快,也发展的很好,我们现在很多都是通过传统的一些方式,发票的兑现,或者支票的兑现,应收帐的处理,和中国出口的保险公司配套的来保理,就是企业受理的进出口一些产品的贷款。还有一点,中小型企业,我们一般可以帮它融资,这方面的话,我觉得每一个企业都有它自己不同的长处,它的特别的功能,打个比方,我们也有三方协议,比如说生产了一些产品,但是它缺少一些流动资金去购买一些原材料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它跟原来买家的合同,我们三家签一个协议,就是说我们指定买家它付款必须付在我们银行的帐上,帮它做一个融资的贷款,打个比方,比如钢板、化工这样的产品,然后给厂家生产,生产了以后,交付给供应商,那个买家会付款给我们银行的帐号,这个做法也可以通过贸易融资来帮助一些小的厂家。好,谢谢。

  王淳奇:刚刚你谈的这些问题,我想问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刚刚提到的诚信问题,你们是外资银行,在一个区域竞争的过程中,你们认为你们的竞争能力究竟在哪里体现?我们的股份制银行业在做这样的业务,没有很大的差异化的竞争,你们东亚银行作为一个外资银行,你如何体现你们的核心能力,并且转化到企业身上?

  诸建明:我们在苏州有一个代表处,在深圳有一个代表处,事实上我们还是在跑,因为我们的人民币业务在国内企业还是不能做,对于台商来讲,这些国内企业,国内银行都在做,我们的优点是什么,我们做的区域很少的,他们很多很多,我们是很小的,借一两百万人民币,我想国内股份制银行不大会理它,我们很烦的业务我们也做,客人需要什么,我们定做什么,我们不是大批做的,我们是针对客户的需要而做。小银行有小银行的策略,大家不一样,事实上讲的对接的问题,银行在找客户,客户也在找银行,如何把两者串联起来,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王淳奇:还有一层意思,现在企业的成本,我经常做企业的调研,我们银行是否可以抽调一些人做财务方面的咨询工作,这里面还有财务信息是否透明的问题,这一块我觉得比较的欠缺,我们浙江有二三十家上市公司的总监,都是我们财务圆桌的朋友,大家经常在交流,如果他真正有意愿,他现在需要纵向横向的投资,四大商业银行做这个事情不大可能,我们现在的人材结构需要调整,人才的档次还要提升起来。

  诸建明:刚刚说到财务问题,财务人员的水平,可以影响到企业,如果财务人员失策或者产生流动性,对于企业是一定有影响的,我们银行事实上一直在培训业务人员,我们把我们的理念和他讲,客人来这边的时候,都是带一部分资金过来,比如长期贷款,我们给你做三年五年,还本付息,给他一个宽限期,现在人民币规定三年是5.86,他们为了这个很计较,如果我们做的时候,像现在说的诚信问题,财务人员的诚信问题,你提供的意见,有时候会去市场寻价,这个问题和他签约的时候,他不愿意付这种雇佣费,这是诚信的问题,他跟我们询一次价,然后到处去逛街杀价,事实上银行的业务员,兼做财务顾问的性质,因为我们看的比较多,大部分我们的业务员,都是受到专业的训练,他们主要不是去杀价,而是利用他们的专业和客户去谈,如果牵涉到财务人员管利率,管成本,管流动性的话,产生很多很多的挫折。我们和浙江这边,事实上他们那么在乎利率的话,事实上不要和他们谈,浙商一般是和朋友之间调现金。

  王淳奇:政府做什么联带联保什么的,我们之间签一个共同的协议,这里面企业用支的分配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掉,没有很深入的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拿一笔钱出来,设立一个基金,还有银行这里,银行本来是经营风险的,在有些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更广泛的做一些行业的,比如服装行业,它的风险系数究竟是怎样的,更加深入的分析,把这些行业分一下类,这样在信用评估上可以评估一下,我觉得是不是有这样的问题在里面。

  诸建明:假如银行可以掌控到现金流,即使没有担保,也可以做下去。这个市场很大,不动产有限,生意做的很大,但中国的服装风险很难控制,我们通过海外的策略联盟我们可以接,我们觉得这样的方式可以谈。

  问:我是上海政协的一个下属机构,上海科技转换促进会的,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型的科技企业,我们接触的这方面的企业非常多,我想讲几句,今天非常感谢,听的都是我们银行家,从银行家的角度研究企业融资问题,因为我们和银行接触非常多,所以我想提一下,我们现在接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包括上海和国内的比较多,中小型科技企业总体说是一个成长性的企业,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中小型的科技企业相对来说今后的潜力相当大,因为我们中国在这个方面还是差距非常大的,像德国、日本在这个方面非常的重视,因为不重视,所以中小型企业在这个的融资非常的困难,由于融资的问题不能解决,往往半途而废,所以我们现在的转换成功率国内只有百分之十几,美国都是百分之六七十,一个是企业本身的素质问题,从银行来说比较关心这个问题,他的经营团队和他的经营思路,到底怎么样,这里面我们做了一个工作,要求它对整个的科研成果的市场情况有商业报告,有商业计划书,我们现在都在做这个事情,举行大型的活动来推动这个,过去都是在研发过程中把自己的钱花完了,没有钱做计划书,现在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做这样的工作,这是一块。第二个经营团队,我们觉得从金融团队的整体素质来说,不是很高,不是说个人的素质,本身比较的单一,整个金融团队比较的单一,多的是科技人员,搞金融管理的,搞市场研发的,因为本身的资金有限,不可能聘请高素质的人才做这个方面的事情,所以这个方面也是比较欠缺的,所以这个方面我们通过各个途径帮助他做这个事情,我们建立了230多人的专家委员会,这里面有12个院士,帮助这些企业做研发工作,我们专家不光是技术人员,还有市场人员,这个问题,我们最近搞了一个银行的研讨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刚刚专家谈了,先从国家来说,对于我们的商业银行,管理的监控,许多是很难做到打破原来的常规,今天看到许多都是我们中小型的银行,或者是外资银行,我们现在从我们的科技成果促进会的会员中间,也有一些外资的机构,包括一些咨询机构,我们一直在分析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国外的中小型的科技企业,这里面是不是能够研究一下。第二个,能不能结合我们中国国内的情况,因为我们现在整体素质,可能国外的企业整体的素质比较高一点,我们目前的整体素质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针对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可以保证我们银行的安全性,同时银行可以得到一定的回报,科技企业得到了一些资金,是不是能够结合我们国内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他们的特点,结合我们外资银行,我们现在研究中,我们的四大银行,是针对大企业来做,是不是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合资银行,能不能针对中小型企业,专门制定这一套东西。

  主持人:谢谢你的观点,我理解了,你主要从银行的角度谈企业融资,实际上银行还有一段路要走,从他的整个的体系,框架的体系,所以我觉得刚刚也谈了,对于企业融资,还有一个误区,可能就是渠道过窄,除了银行融资,是否还有其他的融资渠道呢?

  李冲:事实上企业的融资,合理的一个融资结构,它应该是符合的,比如你的融资方式上,间接的融资,就是以银行贷款的间接的融资,基本上是现在的一个主流的融资方式,所以以后的直接融资,可能会成为主流,事实上也是对现在的主流公司所追求的一种模式,最主要的就是通过上市的方式,相当于企业也是在使用各种各样的基金,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进行直接投资的方式,至于说渠道的品种,事实上已经不多了,但是事实上我们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比如说像基金、信托,或者是票据的一些融资,还有一些资本等,像融资我们的建议是什么呢?它的监控应该是分层的,它的融资的品种应该是多元的,是这样的方式,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可能是有比较好的效果。

  王淳奇:可能对于国内的某些企业,甚至还没有大到出国门的企业,想了解国外的一些基金,香港是一个金融中心,大家都知道,每年都有招商讨论的项目,这也是我们项目来源的一个方式,反过来各个省市在本地区举行一些招商会,我建议这些小企业,可以通过政府的招商会,来和我们洽谈,因为很难以直接找到你们。

  问:非常感谢刚刚提供的一些思路,这个会我觉得也是很好的一个形式,我们也是利用各种招商的活动,方方面面的联系,刚刚讲了一些基金的问题,我觉得利用这次会议机会,当然我们加强这方面的联系,我们在这个方面有一个通道,搭建这么一个平台,这么信息对称的问题,中间专门缺少做这块的中介力量不够强,这个是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我们就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也在研究这个事情,我们参加这个会议,也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可以把这个桥梁架起来,我想今后可能有很好的机会,谢谢。

  张伟恩:其实你做这个事情是很好的,但是你们是否可以把工作往前提一点,你们请一些专业的财务公司评估,这个人是否适合创业,搞企业有几种方式,可以参股,或者企业做好的话卖出去,把这个工作往前移一下,请一个专业的财务公司评估一下,不是遇到了困难才去找资金,一方面扶植科技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是不是可以把这个点往上提一点,我是发表个人的观点,谢谢。

  于辉:作为个人,我希望房价能够在我的消费承受能力之内,作为一个研究机构,我们必须面对这么一个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国内的资金在大量的过剩,央行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债款的总量封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中国正在进行宏观调控,外需过渡引起了国际上的纠纷和制裁,导致我们的国际环境恶化,所以靠外需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靠过快的供给的情况,短期以内消费需求很难得到提升,如果不打破所有制的歧视,不打破行业的歧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发现,中国除了垄断行业以外,暂时不提房地产,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是供过于求,这个时候增加生产投资,只能恶化市场的环境,这个商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大陆,在国际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央行的源头上不断的释放过剩的货币,只要中国的市场环境不能够得到坚决的扭转,那么大量的中小资本进入产业这个环节就可能性不大,国内的民营资本在这样的环境下兼并和重组,造成这种货币过量供给,过量需求的环境不改良,经过一段时间,上海和全国的房地产,要想有效的控制恐怕比较难,如果房地产不吸收这笔过剩资金的话,恐怕社会上的资金链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们要理顺社会保障,通过经济发展,城市化,让更多的农民进城,更多的资金沉淀下来,通过二级市场释放出来。我个人对于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商品房,我个人认为,因为银根紧了,至少有三个月的回笼期,现在已经到了年关,不该降的不降了,经过一段时间,过年了,这个市场还是会正常的。

  主持人:谢谢,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想圆桌会谈结束了,在结束以前,请梅总做一个结束的发言。

  梅德文:谢谢各位,经过两天的努力,第二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在此结束了,我非常感谢各位参加这次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贸促会、上海市政协联合主办,并由国际金融协会,上海浦东金融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等支持,本次论坛共举办了一个主题报告会和15个分议题会议,共有150位演讲嘉宾,400余位参会代表,近百名媒体记者参加。第二届会议也得到了很多相关项目的支持,在此我不一一感谢了,我再次想告诉大家的是,第三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计划于2006年8月份举办,再次我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本次活动,我们知道

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所以我们举办了这次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一批国际化、市场化的专业的金融家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接下来还有一个评选活动,由专家和业界人士提出金融家的候选人方案,然后由新浪网组织网友评选,介绍到这里,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组织读者评选,最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终审,大家都知道,中国金融报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我们希望活动的评选,能够促进中国金融家的成长和发展,能够尽我们的绵薄之力,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参与我们的活动,希望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网站,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