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富杂志:杨澜投入公益 回归文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16:53 《新财富》 | |||||||||
简捷/文 “我们决定将阳光媒体投资51%的股权拿出来成立一个纯公益的基金会—阳光文化基金会。”阳光媒体投资董事局主席杨澜对记者说,“这个基金会设在香港,将按照国际化模式进行运作。”
同时,杨澜还决定自今年7月起,辞去包括阳光媒体投资主席在内的企业日常管理职务,“日后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与社会公益活动上。” 吴征表示,杨澜与他们夫妻旗下的企业已完成了转型的第一步。 多次想拯救阳光卫视 吴征称:“阳光卫视是我和杨澜的投资中失败的案例,是我们的滑铁卢。” 吴征认为,境外卫星电视在中国不存在成功的基础,一些境外卫星电视的成功只是在品牌上的成功,而不是在财务上获得了成功。从商业的角度,“我们应该在2001年就调整阳光卫视。” 吴征说,早在2001年4月,他就拿出一套方案,建议调整阳光卫视的模式,后来还是放弃了,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杨澜的文化理想,“她对纪录片频道充满激情,仍不愿意调整。”二是遭到基金、投资者的反弹,“当时一些基金非常看好卫星电视行业,主张公司要坚持下去。” 但阳光卫视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烧钱机器,“最初每月烧掉2000万元,后来压缩成本,每月也得烧掉几百万元。”吴征说差点为这不到集团总资产1%的资产拖垮了整个集团。 “我们多次想拯救阳光卫视,但最终都不得不放弃了。”吴征说。 2001年9月阳光文化与新浪换股,对这一外界仍多有关注的交易,吴征称,其真正目的“是为了挽救阳光卫视”。尽管杨澜在2001年9月成为新浪的大股东后一度不再直接持有阳光文化的股份,但“我们希望借助新浪和其他股东的力量促进阳光卫视的转型。”在吴征看来,新浪最终未能搭救阳光,原因出在新浪董事会。“如果后来新浪董事会能够诺守当初达成的协议,将阳光卫视转型为电视内容多媒体制作中心,这会是非常成功的交易。” 吴征所称的第二次拯救阳光卫视的努力结果比第一次更差:引入贝塔斯曼不仅是一次胎死腹中的行动,更糟糕的是还误入歧途。 “与贝塔斯曼的合作如果成功,其将投资3.5亿美元,也能够拯救阳光卫视。”吴征说,“但在秘密谈判了8个月后,由于贝塔斯曼董事长兼CEO米德霍夫的突然辞职,合作宣布告吹。” 吴征说,为了引入贝塔斯曼,他们夫妇做了长时间的铺垫和准备,却喝下一杯苦酒—收购京文。吴征承认,2000年4月收购京文唱片也是一个失败的案例,“我们对音像业没有经验。” 吴征透露,收购京文的初衷始于贝塔斯曼。“是贝塔斯曼指名要求我们收购京文的。因为他们投资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阳光文化要成为一个跨媒体公司。”与音像发行起家的贝塔斯曼类似,京文是中国内地原创音像节目的最大发行商之一,并代理了环球、华纳兄弟、百代、梦工场、国家地理、探索等音像节目于中国的独家代理权,并拥有一个全国范围的音像分销渠道。 随后的2002年7月22日,阳光文化又在香港宣布其附属公司京文唱片及阳光跨媒体产业发展公司(简称“阳光跨媒体”)与德国贝塔斯曼集团旗下的书友会在大中华区达成策略联盟。 与贝塔斯曼的合作流产后,吴征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努力。“我们又与一个国际大基金达成协议,希望大股东与其全面合作收购阳光文化,使公司向体育传媒转型。”吴征说,“但大股东—新浪董事会否决了这个合作方案,因为实施方案后新浪财务报表在交易发生时会比较难看,但我认为以后会很好。” 2004年5月21日,阳光文化又以发行4200万港元代价股份收购在英属处女岛注册的“中国体育”,并随后更名为“阳光体育媒体”。短短的几个月后,泰德集团出现在阳光体育媒体投资者的视野。2005年3月,公司正式更名为“泰德阳光”,体育媒体的色彩荡然无存。 据公告,泰德集团的主要业务是品牌出版、远程教育及多媒体教育产品分销等,而经过了一系列变动的泰德阳光的长远业务也调整为教育出版及分销业务。2005年6月14日,泰德又将旗下的Timeswap注入上市公司。“Timeswap公司在内地从事英语教育培训,拥有TOFEL、GRE等的独家代理权。”吴征说,“我个人非常看好泰德阳光的前景,也抱有很大的希望,因为泰德集团有很强的实业执行能力。” 尽管已不再是泰德阳光的大股东,采访中,吴征更愿意表示他们夫妻对阳光卫视的一往情深。“除了一次又一次地拯救阳光卫视外,在2001年9月与新浪换股后,我们还先后向阳光文化投入了近1亿港元,是阳光文化最大的单个投资者。”吴征说,这一消息并不为人所知,“是因为这些投资属于私人投资,上市公司对外公告是一笔笔分开的,只是没有人将这些记录累加起来。” 时至今日,吴征对他们夫妻在阳光文化的投资上的总结是:“我们在精神上是成功的。” 没有正现金流的企业我们坚决不做 在引入泰德来协助拯救阳光文化这个公众公司之后,吴征夫妇全资拥有的阳光媒体投资控股公司风生水起。“2004年利润超过了6亿元。” 阳光媒体投资虽然只比阳光卫视晚了一年成立,“正是吸取了阳光文化失败的教训,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吴征说,“阳光文化给我们的教训就是,没有正现金流的企业我们坚决不做,名气再大只要亏钱也要‘壮士断臂’。” 在杨澜转型退出企业管理者的角色的时候,吴征也通过阳光媒体投资开始了企业转型。据吴征介绍,阳光媒体投资目前是一家拥有出版、电视与多媒体、教育、互联网、娱乐制作及体育赛事与传媒在内的综合性传媒投资集团,业务已覆盖到9个国家与地区的15个城市。借助这一平台,吴征夫妇旗下持股企业包括出版公司、3个文化与娱乐类影视节目制作公司、2个教育产品公司及1所大学等,品牌产品包括31本杂志、3张报纸、8个电视频道股份和3个网站股份(附图)。 吴征说,阳光媒体投资是民营传媒企业的一个异类,业务主要以投资为主,其一个优势就是架构轻,只有1500名员工,相比同等规模的企业人员少得多。 传统媒体业务方面,阳光媒体投资从2005年3月份正式参与《财经时报》的经营,“改版后5个星期在北京市场的实际零售量增加了约15倍。”杨澜对此很满意。 而且阳光媒体投资去年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万国传媒,持有其20%的股份,吴征和杨澜分别为董事会执行主席和非执行董事。根据该公司提供的资料,万国传媒2004财年营业收入达1.138亿新元,净利润达7349万新元,除去一些非经常项目利润外,实现纯运营类税后利润660万新元(约合3300万元人民币)。“2004年万国传媒还在香港创立了《观察星报》,经过与已经营30年的《星报》的整合,目前发行量已达18 万份,为香港最大的出版物。”吴征说。 2005年2月,万国传媒更名为“阳光财经网络”。 “对阳光而言,过去5年的重点在传统媒体,未来5年集团的重点将放在包括信息服务和网络出版在内的新媒体。”吴征说,旗下多媒体服务公司龙腾网也将在今年内登陆纳斯达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