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年:光荣归江南梦想在海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10:35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包庆 发自上海 阳光,落叶,熟人的招呼,都没能打动老人稍挪脚步。64岁的王师傅,静静地站在玻璃橱窗前。 橱窗里是一组照片——蔚蓝的大海,长长的海岸——那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长兴岛,
“这是一种跨越式的突破。”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黄平说。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成立。受到地理条件限制,此前的140年,江南造船厂只能建造8万吨级船舶。迁往长兴岛后,新厂将突破这个限制。 此时此刻,即使在王师傅心里,恋旧的情绪亦让位于对新江南的憧憬。像大多数江南厂的老工人一样,王师傅在厂里干了一辈子。从厂技校半工半读的学生到船体装配工,再到负责新职工培训的管理干部,“转眼之间,42年已过”。 42年,只是江南造船厂辉煌历史的一个零头。140岁的江南造船厂正在期待着下一个百年的辉煌。 从内河到海上 沪上媒体大规模的集中报道,从一个侧面凸显人们对新江南的期待。有报纸引用了海子那句著名的诗作标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对新江南明天的形象写照。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江南造船厂,一切以服务国内为目标。1980年初,江南厂率先与香港船王包玉刚签订了两条27000吨散装船出口合同,这一举动在世界航运界引起极大反响。 随后,国外航运界的订单接踵而来。继建造27000吨散装货轮后,短短数年之内,江南厂先后出口3艘27700吨散装船和2艘700标准集装箱船。 1987年10月,江南厂首制的64000吨散货船“祥瑞”号正式交船,它的性能和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祥瑞”号一上市,就被英国伦敦国际租船市场单独挂牌列入标价系列,并被命名为“中国江南——巴拿马”型。这是中国造船工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国际船舶市场。 目前,江南造船厂拥有总资产近60亿元,年造船能力达50万吨,出口创汇进入全国进出口总额500强和出口总额200强的巨型企业。 然而,中国造船工业也一直存有遗憾,那就是未能造出世界一流的超大型船舶。 对江南造船厂而言,技术上并不存在难题,困难在于“哺育”其长大的“母亲河”——黄浦江。正是黄浦江水深以及南浦、杨浦大桥通航高度的限制,使江南厂只能在8万吨级以下“小打小闹”。 2004年,上海市政府将江南造船厂所在片区,列入2010年世博会用地范围,长兴岛由此成为江南厂的新址。 长兴岛,地处长江河口,倚长江,濒东海,面积80平方公里,具有59公里长的不淤、不积、不冻的深水岸线,是发展造船业的天然优质基地。在这里,江南厂获得长达8公里的优良岸线。 据江南造船厂提供的资料,计划在2008年底完工的一期工程,岸线长度约3.8公里,面积达5平方公里,规模是现江南的5倍。而到2013年全面建成之时,江南长兴基地的年造船能力将达到450万吨。 届时,真正走向大海的江南厂,“将有能力建造任何一种船舶。”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黄平表示。 从中国到世界 事实上,由服务国内到走向世界,江南厂的发展紧扣着时代的脉搏。 沪上有关专家的共识是,之所以要将江南厂从黄浦江畔向海上迁移,世博会只是一个引子,服务上海的未来发展战略才是主因。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龙头的地位日益明显。上海也开始从以制造业为重心转向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中心。 航运业由此进入上海发展的大棋局。在此背景下,洋山深水港、长兴造船基地成为尤为重要的棋子。 中盘落子,正当其时。最近几年,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正在日益显现:世界前20位的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已全部入驻上海,上海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上海港拥有16条国际航线,与近200个国家的超过500个港口建立了联系。 更大的背景是世界航运中心正在从西方转移到东方。港航业界的普遍共识是,由于亚洲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正在快速增加,亚洲已经在全球航运业中占据了领导地位。 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最近10年的集装箱贸易年均增长约3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9.6%。专家预测,未来10年将是中国造船业发展的黄金期,中国的大型造船基地也都陆续向长江口、珠江口及渤海湾深入。 对中国造船工业的排头兵来说,这将是江南厂再展身手的绝好时机。 目前,尚在建设中的江南长兴基地已经收到许多国内外的订单意向,订单意向涉及各种高技术船舶品种。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坚炜表示,江南长兴的第一条船有望于2008年年底建成,并在2009年实现交船。 从历史到今天 走向海洋成为21世纪中国不可抗拒的梦想。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江南造船厂因其历史的荣光,而被寄予厚望。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前青铜甬道上的中华大事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公元1865年乙丑,清穆宗同治四年,第一个大型近代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建立。” 1905年3月,造船业务正式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专营造船,从专门为清廷军事服务,转变为向国内外市场开拓。这一转变,使江南船坞由一个“政府机构”变成了中国最早的“市场经济的企业” 1918年,已改称“江南造船所”的江南船坞接下了中国第一张国外造船订单:为美国运轮部造4艘载重量10000吨、排水量14750吨的运输舰。仅用了两年时间,1920年6月3日,第一艘长131米,宽16.7米,高14.3米的万吨级运输舰“官府”号下水,紧接着第二艘“天国”号、第三艘“东方”号和第四艘“国泰”号陆续下水。 这也是当时中国造船业从未有过的大工程,四艘有着中国名字的美国船引起世界广泛重视,中外报刊竞相报道,称之“除日本不计外,乃为远东从来所造最大之船”、“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虽然现在中国出口船舶量已占造船总量的70%以上,出口国包括美、英等发达国家在内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在80多年前政治状况纷繁复杂的中国,江南造船所的这一壮举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某种明证,依然被后来的江南人视为厂史上的骄傲。 “实际上,140年来,江南造船厂一直都在放眼看世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总经理陈小津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