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招商的变形创投模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2日 14:36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孙健芳 北京报道 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公司的第二期基金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此次募集资金目标是10亿元人民币,“但未来投资对象仍旧是即将登陆中小企业板块的中小企业。”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告诉记者。
“政府控制和干预的后果是投资项目的实际可投资性十分差,从而也导致创业投资公司的不良资产持续攀升,目前一些创业投资企业的不良资产率已经达到90%。”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所以,探索一种比较好的管理模式和投资体制成为困扰中国创业投资发展的一大瓶颈。而中科招商的基金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夹缝中的创新。 基金管理模式 目前,中科招商项目库中有20个成熟项目,为了推动这些项目进展,中科招商启动了第二期基金计划。 与第一期基金计划的管理模式相同,中科招商仍旧采取基金管理的模式。“只有采取这种模式,才能保持投资团队稳定,保证投资项目的高效运作。”单祥双强调。 在中科招商之前,中国创业投资公司多以投资公司的形式设立,其中,不少公司是政府参股或者在政府引导下设立。 《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调查显示,2003年,政府和国有投资公司直接出资和参与的创业投资机构占到70%。 这种政府的参与弊病是:一方面,作为股东的政府对投资团队人事任命形成事实控制,股东可以随时更换管理团队人员;另一方面,在项目的甄选和运作过程中,政府也会对项目运作形成干预。 而与国外创投类似的是,中科招商管理的每只基金都采取合伙人的模式设立,在每只基金的资产构成中,中科招商占到1%的股份,这是一种以股权方式将委托人和受托人捆绑在一起的制度。 虽然只占到1%的股份,由于每期基金的规模都比较大,一般都在亿元以上,所以对管理公司人员来说都好比是身家性命的投入。 在这种模式下,如果基金出现亏损,首先亏损的是管理公司的资金,如果有了盈利,管理公司每年可以从盈利中分取20%的利润。收入和运营业绩挂钩的结果是管理公司经营团队将会尽心尽责地去投资。 但是中科招商的股东却不能随意更换管理公司的经营团队,“他们可以对管理公司进行监督和制约,如果股东方不满意基金公司的运作,完全可以用脚投票,不再将基金委托给基金公司。” 单祥双说明。 “这样,管理公司就没有资金可以运作。一旦无米下锅,管理公司就失去存在价值。这种方式对国内的证券市场基金也有借鉴意义。” 创投出路 虽然在8月底,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中有创投资本介入的已达到10家,超过上市公司总数量的20%,但经历了1999年网络泡沫的洗礼,中国创投仍旧没有从低谷中走出来。 业内人士喜欢用火焰和冰山来描述外资创投和本土创投对中国创投市场的热情和淡漠。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外资创投就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华平、凯雷等投资巨头纷纷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一向鲜为人知的3i、NEA、Accel partners等企业也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 而本土创投的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创业投资机构还有296家,到2003年却下降为233家,下降率达到21.3%。在2004年上半年的投资总额中,外资创投占到了85.44%,为本土创投的7倍。 “本土创投很难做海外上市项目,依靠国内上市也不是十分顺畅,投入资金不能及时变现,使得创投企业难以为继,导致不少创投企业纷纷转行。”一位创投人士解释。 其实,“公司上市是退出的好方式,但并不是最佳的退出方式,战略收购引发的股权转让是惯用的方式。”IDG合伙人杨飞表示。IDG在中国投资项目中,有30家已经实现了退出,其中27个采取股权转让方式,只有3例采取上市模式。 在美国,创投企业以“被其他机构收购”或“企业间购并”方式选择退出比例占到70%,欧洲占到90%。 但在中国,上市仍旧是创投企业投资退出的主要方式。2004上半年,中国创投行业共完成36项退出,其中以IPO退出有11项,占到总数30.56%。 更让人遗憾的是,11项中有9项选择去国外上市。“如果创投企业都选择将好项目到国外去上市,对国内创业板来说,将是一种资源的流失,”单祥双提出看法,“国内创投要担负着为国内中小企业板培养好企业的责任,也只有国内创投才能担负起这个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