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商学院动态 > 中国印度可以相互学习什么 > 正文
 

沃顿知识在线国际有奖征文比赛颁奖典礼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 15:28 新浪财经

  沃顿知识在线国际有奖征文比赛颁奖典礼于2006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颁奖典礼。以下为颁奖典礼实录:

  主持人:各位嘉宾早上好,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出席沃顿知识在线国际有奖征文比赛的颁奖典礼。首先我们想感谢一下这次活动的媒体伙伴经济观察报和新浪网。同时要感谢赞助商联想集团,波士顿咨询公司和国泰安咨询有限公司和WIPRO等。同时也要感谢支持者人
民大学出版社和MBA教育网。首先有请沃顿商学院上海代表处执行董事吴扬先生致欢迎词。

  吴杨: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出席本次征文比赛的颁奖典礼,我是沃顿MBA95年毕业生,我从97年开始回到上海,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义务为沃顿商学院在中国的发展做贡献。99年我被选为上海同学会的会长,今年学校任命我为义务的执行董事,为了中国的发展。我非常非常荣幸,也知道这个责任的重大,因为我跟院长说我有了这个抬头以后我是不能辞职也不能失败的,责任非常重大,只能向前只能成功,我觉得这要靠所有的朋友包括赞助的单位个人,包括媒体、包括政府以及各位朋友的支持,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工作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的志愿以及将来希望成功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商学院,同时把沃顿先进管理知识和

领导力培养引进中国,沃顿成立1881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商学院,今年是215周年校庆,我们以创新的领导力量和广泛覆盖各主要学科在世界上著称,很多很多次被很多不同的媒体评为全球商学院第一名。在沃顿每年超过4800名学生获得本科MBAPHD的学位,还有约8千高级管理人员参加高程管理培训课程,我们300名教授的师资力量是全球第一的,我们覆盖的商学院商科方面的课程也是全球第一的,我很高兴向各位报告中国学生的比例在沃顿商学院现在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跟我们并列的就是印度,如果印度不是第一,中国就是第一,这两个国家的学生在沃顿商学院总是第一第二,而在过去二十年中第一第二的位置被日本、台湾等等这些在发展中成长起来国家所占,我个人认为今后十年中国和印度学生占据主要地位会维持很久。

  沃顿商学院最近宣布了正式成立上海代表处,作用是进一步支持沃顿商学院对中国的研究,继续完善沃顿知识在线的中文版,并且发展新的高级管理课程培训,以及与中国其他有关的项目,我们的使命是使沃顿更多的了解中国,并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我衷心感谢各位对沃顿的支持和关注,随着我们代表处的建立,我们期待和大家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我心里非常明白,我们过去的成功和今后的成功取决于各位的支持,在这里非常感谢。同时也要感谢这一次活动中和我们一起通力合作和支持的伙伴,经济观察报和新浪网,同时更要感谢联想集团,波士顿咨询公司,国泰安公司的积极赞助,以及人民大学出版社和MBA教育网对这次活动推广的友情支持,下面想请沃顿知识在线总编辑兼执行总监潘迪穆的发言,没有他的工作,我们沃顿知识在线葡萄牙版、西班牙版,中文版以及将要开通的印度版不可能实现,另外这个征文比赛也是他想出来,我们才能今天顺利完成这个比赛。

  潘迪穆:大家好!首先我讲一下从我自己个人经历谈起,我年轻在孟买长大的,当时我们在学校就知道中国和印度关系非常密切的,这两个国家是非常伟大的国家,我们历史上保持了长久的友谊,大约50年代中国刚刚独立,印度也刚刚独立,尼克鲁总理邀请周恩来总理到印度访问,那时候我们关系非常密切,人们经常说中国和印度是兄弟。

  但是后来1962年我们由于边界整顿爆发了战争,中印两国关系出现了改变,我认为只是短期的改变,那一时间段我们彼此是敌人,后来到70年代末我们关系又有所改善,中印两国把对方视为竞争对手的关系,是区域竞争的关系,这一段时间是我们友好合作长久历史中一小点不和谐的插曲。

  在去年三月份当时我们沃顿知识在线中文版刚刚出现面世的时候,我和吴先生当时在费城我们讨论如何让中印两国年轻人改变思维想法,让他们不再认为彼此是竞争对手,而是朋友或者商业的伙伴,我们认为知识是有效的连接力,如果年轻人可以通过互相学习,他们就可以加强个人的能力,我想这不仅仅对于中国,对于印度是一件好事,对于整个世界是一件好事,因为中印两国人口加起来占世界40%,如果年轻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对于整个世界都是好事。

  因此从我和吴先生谈话当中产生这样一个想法,就是举办这个有奖征文比赛,我们开始寻找我们的合作伙伴,让中印两国商学院的学生能够参加有奖征文比赛,在印度找了《经济时报》,是印度最大的商业媒体、在中国有幸和新浪网和经济观察报合作,此外得到了来自沃顿商学院内部支持,沃顿商学院出版社,和沃顿商学院教育机构都给我们提供了支持,另外找到了其他的合作伙伴,比如联想、波士顿咨询等公司,正由于他们大力协助我们才成功举办了这次比赛。

  我再次给大家讲一下,我昨天在印度也是参加类似的征文比赛颁奖典礼,我讲一下在那的经历,一开始有点担忧,在最终的征文截止期限之前只收到6篇文章侯选文章,实际上我们要颁出20个奖项,这意味着每一个文章都会获奖,后来我向经济时报表达了我的担忧,他说你不要着急,我们还有一周的时间,终于在最后一天我们一下收到180篇侯选文章,印度和我在上学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改变,人们还是愿意在最后一分钟完成事情。当然我知道在中国有奖征文比赛收到300多篇文章,因此我想印度学生要向中国学生学第一件事就是要写更多的文章。

  最后谈一下由印度财政部长曾经发表过一次讲话,他谈到了印度可以向中国学习的几个方面,第一点就认为印度应该向中国一样有远大的梦想、第二点印度应当集中工作的重心、第三点印度应该有更好的执行力,我想这些都是完全正确的,印度还有很多事情向中国学习。

  在此我要向大家的光临表示欢迎,希望在这个征文比赛之后,这个征文比赛的精神可以继续发扬下去,在新时期中国和印度继续成为好兄弟,谢谢大家!

  主持人:在颁奖仪式正式开始之前想请几位嘉宾做一个座谈,题目就是中国和印度可以相互学习什么,在座谈之后可以请获奖学生向嘉宾提一些问题。座谈主持嘉宾是经济观察报社总编辑刘坚先生,座谈嘉宾有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区副总裁Johnson,联想集团副总裁李岚女士、新浪网副总编辑候小强先生。

  刘坚:大家好,坐在我旁边是李岚女士,那边是Johnson,那边是新浪网候小强先生,这种组合非常有意思,离我旁边是PC制造的,这代表着中国的制造业,侯小强先生来自于新浪网,来自于知识经济最新的经济范畴部门,Johnson来自波士顿咨询,是一个咨询公司,对方方面面情况了解比较多,这样一种组合由他们谈论中国印度可以互相学习什么是一个很好的组合。

  我知道中国前任驻印度大使把这两个国家比做两个动物,一个中国龙,一个印度象,这两种队伍都有明显的特质,对于龙来说速度比较快变化比较多端,对于印度象来说,躯体比较庞大,也许行动比较缓慢,刚才也说从征文情况看,印度学生最后一分钟完成任务,但是他们会比较坚定,这两种动物之间的比较或者从合作当中互相学习一些东西,对于这两个拥有非常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这个事件的进步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现在我邀请李岚女士发表一下中印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一些什么?

  李岚:因为联想是IT企业,所以主要分享一下我们的看法,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在IT领域有很多很多合作的空间和互相学习的地方,比如两个国家市场非常接近,中国有12亿人口,印度也有10亿,而且据说印度人口有可能超过中国,因为它们不太计划。我们是两个人口的大国,在人口众多的国家上面做市场做产品的推广有非常类似的经验可以共享的。当然有优势的地方也有困难的地方,在这方面我们市场上和印度团队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经常分享一些经验,比如非常有特色的就是联想在中国具有 30%市场份额,而我们在印度也是前三位的达到8%的市场份额,当然说明印度同事非常羡慕我们在中国的发展,他们希望联想在印度有一天也可以像联想在中国这样有5千多家店,因为人口众多的国家,可以利用更广泛的分销网络和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去发展我们业务,在这方面分享很多经验。

  同时中国的同事最近也从印度的同事身上学习一些非常好的东西,比如印度的文化是娱乐性非常欢乐的民族。比如电影是全世界电影产量最多的国家,所以最好的就是把产品推广品牌推广跟音乐、娱乐影视结合,所以最近印度同事就赞助了一部电影同时和电视结合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最近两极度就是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全球业务以后两季度,我们在印度连续两季度的市场增长超过50%,而联想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也是50%,市场本身的增长中国现在是18%,在印度增长30%多,所以两个增长非常快的市场,而且也是激素非常庞大的市场上,有很多经验可以互相学习共享。

  联想是一个IT里面的一个案例,我相信在各行各业大家都有很多互相雷同的条件和经验可以分享的,我们非常高兴参与到这一次沃顿商学院举行的活动,能够在学生当中做一点事情来连接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为未来中印两国经济发展做一些事情,谢谢。

  Johnson:大家好,我普通话不是太好,我是新加坡人。其实今天赞助方有两个很好的供大家研究,就是中国印度如何学习对方,看到联想还有WIPRO,总的来说大家也知道,尤其得奖的几个,对印度和中国如何互相学习可能比我更有见地。

  总的来讲可以看到印度的特征是什么?印度有一个很强化的地方,把服务尤其是IT服务这方面推广到全球化方面似乎做得很好,比如WIPRO这样的公司。中国企业一般来说做得比较好的是把中国的产品带到全球去,比如说海尔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现在基本上全球很多地方,在美国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早上跟其他同事了解到,在印度一个很小的城镇他的妹妹刚结婚搬家,他很惊讶看到新买电冰箱也是海尔的,而且在印度非常小的地方,体现了海尔这样一个产品已经在市场的渗透率有多强。

  所以简单来说,中国跟印度可以互相学习的,如何把产品带到全球去,中国可以想想如何把服务带到全球去,联想给了一个更加有趣,值得双方面都参考的方向跟思维,如何通过收购去快速地强化我们自己的市场战略份额的同时,又得到我们自己非常需要的国外科技。联想收购IBM大家都家喻户晓。这样一个案例有什么样的启发,一个企业的增长,这样的增长速度会比较长比较慢,联想做了很好的收购可以在短时间增加自己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去获得一些自己需要又可能没有的科技。

  所以中国看印度,如果大家有机会到日本去,96、97年我就在东京,我所服务的客户主要是金融行业,在东京几乎所有的外资银行,或者所有的外资企业的IT部门都是印度人。所以印度做很好的是什么?它的IT技术已经达到这种程度,人员也可以推销到国外去,为什么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因为印度有这样一个环境,营造这样一种在IT方面很浓的兴趣,基本上开始懂事的小孩,10个里面8、9个已经开始玩IT各个方面的东西,在很小的年纪已经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不断尝试这样的东西,所以等到10岁、20岁的时候在这方面知识已经非常炉火纯青。所以中国可以向印度学习,当然现在不一定要追IT,可以追IT战略背后的思维跟准备。反过来中国可以看下一步的主流是什么?中国可以做什么前期工作,应该赋予什么样子的条件,让全国参与。中国跟印度比其实比较幸运的,仔细分析中印两国,刚才也提到他们人口有可能超过中国,我个人分析印度比中国更有优势,不过中国很幸运,全世界焦点放在中国,不过仔细分析,印度有一些很好的优势是中国值得学习跟探讨和思考的。比如讲人口意味着市场的规模,他跟我们差不多,不过印度地理比我们小很多,从经济管理来说很方便,印度的基础设施目前来讲比中国落后,但是它有很强的IT,如果要追有很好的条件,另外印度讲非常好的英文,从外资企业角度这是很大的一个亮点,外资企业来到中国还要找翻译,所以相比之下中国要想的,或者互相学习的就是如何可以把自己的优势更加强化。

  其实中印两国都可以思考的是如何把自己企业,自己文化,自己人才地到全球去,从联想这边有一个很好的借鉴,全球有很多企业,很多的科技是我们可以收购而达到多方面的好处,收购可以有快速的增长,从中国的角度,我们也是讲中国国情各方面不一样,中国企业到海外也碰到很大的困扰,另外一个可以值得大家开始探讨的就是聘请国外的管理人才管理国内的企业,通过这样一个机制,把国外的管理思维跟技术引进中国,另外强化我们战略,在将来战略性胜败取决哪一个国家哪一个企业拥有更好的战略,技术、能力,这是中国印度可以互相学习或者深入探讨的。谢谢!

  候小强:今天当我们在路上输入中印比较的时候大概有14万个网页,这表明中国是多么喜欢和印度做对比,当你问到中国学习对象的时候,所有人想到首先学欧美,然后韩日,很少有人想到印度,这是一个现状。很多中国人面对印度的时候有一种优越感,比如提到印度的时候做过一个调查,大家最先想到是佛教、然后泰格尔,然后是软件英语,这些是积极和中性的词汇。也有想到大象跟汽车在一条路上走,会想到高温热死很多人,而且秩序很乱,这说明中国对印度了解太少了,这与印度在中国国家营销有关系,也与中国对印度了解实在太少有关系,今天当我们在互联网检索或通过别的途径了解印度的时候,其实它们有很多积极的东西要提醒我们必须要认知的。比如在印度人民是可以从农村到城市一个自由的迁移,再比如印度的宪法规定,印度所有的人都有医疗不收费的选择,在印度所有人得了病都可以得到公费医疗。当然对于很多富人来讲可以通过私立医院解决问题。联想起前几天卫生部长高强讲话,中国公立医院功能上已经出现了失位,在这方面来讲印度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再比如金融,在中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时候,印度很多中等城市和大城市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今天更愿意多花一点时间讨论印度软件业,印度软件业在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它的软件外包,软件产业都是非常发达的,中国在软件方面曾经提出和印度学习,但是几年过去了,中国软件产业当然也取得很大的发展,但是国际知名的机构在去年做了一个预测,调低了中国软件产业预测的评估,认为未来不远将来,世界四大软件巨头将全部来自印度,印度软件企业20%软件将销售给中国,在中国发展最好的软件企业也是有印度参与的软件部门,这表明中国在软件产业方面与印度差距越来越大,很多人分析原因,提到印度人的英语,也提到印度的传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印度在打击盗版和知识产权方面尤其是在印度的公民所具有的版权意识方面是要远远超过中国的。今天虽然政府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盗版的打击,但是从公民的意识上来讲,盗版的意识,我们曾经做一个调查,99%中国人使用过盗版软件,这是一个现状,当然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争议的,但是整体来讲这是历史的观念,影响软件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李开富博士在自己的博客中提到,中国应该抓住机遇挑战未来,提出了他的建议,在软件外包方面,在公民意识方面必须要有所作为,否则的话与印度软件方面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谢谢!

  刘坚:刚才三位嘉宾都从各自的角度谈了中国向印度可以学什么,李女士从联想自己的角度,从联想在印度业务和中国业务各自发展角度看待问题,Johnson讲得很重要一点,印度有很多很出色的,比如服务业,比如IT产业,以及他们IT能占领全世界原因是什么?这可以使我们学到更多的印度经验。候小强先生更多涉及制度层面的东西,比如关于印度人民可以自由迁徙的,印度人的版权意识比中国要强得多,在中国每个人也许都使用过盗版软件,但是在印度可能不是这样,这看起来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的制度层面,对于财权权利的尊重这样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想今天的发言更多的不光是可以让我们讨论一些现象层的问题,更能够透过这样的现象看到背后更深层次可以学到的东西,再次谢谢三位发言嘉宾。

  我想作为主持人我有一个特权,也就是我可以第一个提问,我第一个问题是提给Johnson先生,你刚才讲到比如金融服务,金融业IT服务业,这些都是印度比中国做得好的地方,这个背后到底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我们看到一些中国在制造业方面比较强,在服务业方面比较落后,到底什么因素造成中国在哪些领域不太好。

  Johnson:问题可能有几个,第一个我觉得可能跟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一定的关系,当然可能大家都认同,相比之下印度还是自由程度比较高,这样一个比较高的自由程度带来什么样的动力,个人的创意,个人的空间,这样一种自由程度导致整个市场的改革,尤其金融改革的起步比较快,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05年在中国才开始不断地强调利率放松,利率全面放开的课题,现在银监会在2005年年初开始不断跟国内所有金融机构讲要他们开始强化他们的利率风险管理计划,因为将来利率是完全市场化的。同样的课题在90年代初的时候印度已经讲了,所以两个大国有很多相似,再看改革开放的步伐,印度似乎走得靠前一点,因为人家先改革开放,在同一个时点比较总会在你前面几步。另外如果就IT而言,与原始中有一定的差距,印度有很多语言,我在印度的时候看电视不同的频道听得是不同的印度话,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语言就是英文,几乎连开出租车的英文也讲得满流利的。意味着有比较好的条件学习国外的知识,比如互联网,互联网有很多的资料,不过绝大多数是英文的,这方面他比中国占了一定的优势,这两个是很重要的根本性的先决条件,营造了目前的优势。

  提问:印度人在全球的知识界的影响力,它对于印度竞争力可能产生特定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全球商业思想家的排名前50名,其中没有一个中国人有一个日本人大健勇一,有帕拉哈拉的是一个印度人,这是一个很重要商业思想领域里的指标,印度在全球商学院里面影响力也是相当强的,至少我知道有印度人做全球非常顶尖的商学院院长,但是没有中国人,有一个中国人黄养生非常有名,关于中印的比较争论是他和另外一个印度人写了一本书,他认为印度竞争力比中国要有优势,提供这样一个角度,要特别注意印度人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力比中国人要大,我们这方面相对要弱很多。

  提问:我来自北京大学,在这里首先冒昧代表获奖学生向沃顿知识在线还有各个赞助单位表示一下感谢,也感谢几位嘉宾给我们讲这么多知识和见闻。我的问题就是刚才几位都讲到印度的第三产业,它的新经济非常突出,在这个产业结构上是不是合理的,一个国家制造业不发达,越过这个发展阶段去发展它的新经济,因为这个疑问来自于印度第三产业发展大多是国外市场的拉动,而第三产业可能集中在少数一批人手里,所以财富分配可能倾向比较集中,社会广大阶层有没有可能形成广大的购买力来拉动国内的需求,最终形成国内对高端产业的需求?

  刚才几位嘉宾谈到制度层面的问题,印度是比较自由的。因为我个人阅历非常浅薄,想请教一下在你们看来印度制度上有利于产业的创新特点在哪里,跟中国比起来,中国各种制度规范比较死,我看周围的同学,大家都快毕业了,毕业的同学很少有人想我去创业,都想进某个大公司,安安稳稳过下去就好了,不知道在印度年轻人是怎样想,有没有非常多创业的活力。

  Johnson: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就好像谈企业文化,一个国家跟一个社会一样,整个国家的普遍文化跟情绪。现在印度跟中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在一个知识分子比较多的社会,不管哪一个国家,可以到新加坡、香港还是一样,在社会知识分子多,社会发展到某种程度的时候,主要的倾向还是找一份好的工作,安稳、舒服的过日子,在社会刚发展的阶段,几乎是必经的一条路。政府政策是如何制造更多就业机会,如何让人民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这样两者一结合,良好的教育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可以使生活舒适。不过同时有一个很大不一样,因为有了这样的大气候,从小耳濡目染,不断听到某种人成功的案例,一个成功的软件也好,IT也好,服务行业也好,从小不断听到这样故事会种下这样一个种子,在中国就算知识分子高,因为从小不断听到这种成功的例子,在某些人的心理引起这样的愿望,有一天我要向他一样。

  另外整个社会的一种社会文化,人们怎么看待失败的,在日本不可以讲失败两个字,失败不在日本人字典里面,,就好像新加坡也不允许讲失败,失败是很可耻的事情,如果一个社会对失败有这样看法,换言之人们尝试风险胃口就不大,反观印度香港,为什么创业精神比较强,因为失败是正常的,失败是可以接受的,失败不是可耻的,成功得到很大宣扬和赞扬,所以成功带来的好处远远带来失败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所以这样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给了你这样的条件去冒险还是不去冒险,反观中国对失败两个字是怎样的看法,这个看法就影响了多少人要去创业。

  李岚:最近有很流行一本书,那里面很多关于中国印度的比较,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世界已经非常扁平化发展的时候,各个国家的竞争力就取决于创造。但是创造为什么可能在中国比较印度更多的人想去大公司工作,而不愿意创业,这一个因素是环境的艰难性,是一种管理的成本,一个国家的文化,或政府搭建的体制是决定了在这里运作的细胞、企业管理成本,比如当你自己决定出来创业的时候,想到要注册要管理要很多的投入就可能觉得很困难,如果在一个国家里,在另外一个环境里,只要在网上登记一下就可以开展自己的生意了,可以发两个邮件拉来客户就可以开始了,就变成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很多人愿意尝试创造自己的业务,这就是一个创造。

  另外无论创造也好创意也好是需要一个规则,这个规则是比较公平和规范的,但同时又是高效的,不会规范到非常细节,让人束手束脚,每一次创造都发现这有一个框挡着你,它的规则非常简单非常有效,对所有的玩家庭都是公正的,在里面可以创造,并公正得到创造所应该得到的一份。

  提问:我想问一下刘坚先生和Johnson先生,我本身研究的题目也是关于银行改革的,就我观察而言印度的银行在引进外部资本力量,自己国内的银行学习的效果非常好,马上就有很大的提高,中国也引进了一些外国的战略投资者,但是中国因为自己受历史体制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想请两位能否做出你们的观点,你们认为在中国银行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外资引进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的成效?

  Johnson:这问题很好,我们做这个比较的时候,要记得印度跟中国现阶段来讲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为印度的金融业改革开放比我们早,最起码五年,五年的同时改革开放的步伐要比我们跨得大很多,简单几个例子,印度几家大的银行也是国有的,跟国内的银行一样,不过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它的整个管理层的任命是比较靠近商业化的,相对国内的国有银行现阶段来讲可能有一些空间。

  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否可以加大改革的步伐,我估计这也是银监会或者其他政府部门的期望,具体会不会实现要看几个条件,一个你战略投资者有多大意愿战略跟能耐改变国内的银行,因为国内的银行在规模来讲,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全球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可以相比较的,跟全球最大的花旗集团跟他讲工商集团有40多万,以前有60多万的员工,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想象,它全球加起来也没有20万员工,而仅仅中国就有40多万,所以没办法比的。所以引进国外投资者是很正确的方向和步伐,具体可以带来多大的成效这真的是一个未知数。另外政府有多大的意愿真的让国内的银行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做,不过这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作为政府的角度我要看到经济的同时要处理社会的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多人口的大国,所以社会的稳定是一个很关键的条件,所以改革开放的发展不应该是建立在社会不稳定的基础下。另外最关键的管理层任命如果始终是政治过程,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会太快。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果管理层的任命始终是政治化,管理层思维不会商业化,因为任命是政治化的。

  刘坚:其实对金融业和制造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大家会发现金融业会要求它的透明度更高,要求制度层面保护更高。比如买一瓶水很容易检验,这水是不是好的水能够喝的水,如果要买一个国债,或银行某项服务,很难从外观看到怎样的特征就可以保证它的品质。这样要求透明度、信息对称性比制造行业更高,这是我对中国为什么制造业比服务业做得好的原因之一。而印度在制度层面的规范和建设方面做得比中国要好,所以发现它的服务业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比中国做得好,还有要说的,刚才Johnson已经提到关于官名任命的问题,比如中国有一家很大型的商业银行,我所知道他们官员总行不知道,地方分行的官员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因为在银行体系内部所谓垂直管理,又有横向管理的说法,他的任命是总行任命的,他的目标又不完全为这个银行,因为方方面面要靠地方上的东西,要满足地方政府的一些需求,这时候他的经营目标和银行本质的经营目标不完全一样的,在这种时候你说这个银行官员应该怎么做?从商业银行要求来说肯定要为银行利益最大化,如果从个人前途说也许从银行出来可以当一个副省长或省长是另外一种收益,当这种收益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想这种影响其实挺大的。

  潘迪穆:我对中国的金融行业刚才大家讨论的问题再补充一点,在孟买当时财政部长在一次讲话中说,根据统计数字印度银行当中不良贷款仅仅2%,而中国高很多,因为在印度资本非常昂贵的,因为资本很昂贵,人们不容易得到这些贷款,所以相关领域有很强的约束性,正因为如此印度金融行业受的约束性非常强。中国优势确实有的,有大量很容易获得的资本,恰恰因为有这种优势,中国更应该有一个很严格的贷款条款,在贷款上对于贷款的资格进行严格的限制和审查。

  主持人:非常感谢主持人和嘉宾对这个话题展开的精彩讨论。我们也想介绍一下参加这次比赛的学生,来自中国各地,印度也是同样的,我们中国方面参赛学生除了中国大陆各个省份还包括港澳地区,参赛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探讨中国和印度两国发展的比较,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因素,产业发展、政治治理,公司治理,企业竞争力,人口与教育等话题。入味学生来自15所中国各大高校,包括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及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外国外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民用航空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以及澳门财经大学等,非常高兴有这么多高校的学生参加颁奖活动。在正式颁奖之前让大家欣赏一段传统的中国舞蹈《千手观音》。

  下面将正式开始我们颁奖部分,首先宣布征文比赛入围名单,有请经济观察报总编辑刘坚先生、新浪网副总编辑候小强先生、国泰安何总经理一起颁发这个入围奖。

  刘坚:获奖者是陈小平、翟青、郭俊军、胡彪、李艳芬、丁一敏,马岩亭,黄亚宁,王圣,胡玉思,严学进,陈小平、于乐,袁文进,郑长江、蒋帅,陈念敏,张毅霆,关浩光、蔡明伟、

  主持人:现在宣布这次征文比赛前五名大奖。现在宣布优胜奖请人民大学副总编徐丽女士上来颁奖。

  徐丽:胡彪。

  主持人:现在请波士顿咨询公司Johnson宣布优胜征文奖。

  Johnson:陈小平。

  主持人:现在有请吴扬先生办法沃顿高级征文管理奖,这奖项提供沃顿商学院在中国举办公开课程免费名额一个,

  吴扬:蔡明伟,恭喜你希望沃顿高级培训在中国更加发扬光大,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在某一个班级里面再次看到你,恭喜你。

  主持人:现在有请潘迪穆颁发最佳创新征文奖。

  主持人:下面有请李岚颁发有奖征文联想奖。

  李岚:获得大奖是龚武。

  龚武:首先我代表今天获奖所有同学感谢大家,感谢支持这次活动和主办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沃顿知识在线还有参与赞助这次活动的各个行业,以及各个评委。他们做了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存在很多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这个题目不但让我们参加这次竞赛,而且更多有机会思考面对的更多问题。

  最后春节马上就要来了,希望在座各位能够渡过一个愉快的春节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是媒体的提问时间。

  提问:(腾讯财经),问一下征文主题集中哪几个方面,中国学生和印度学生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代表什么特点?

  潘迪穆:我主要读了很多印度学生写的文章,事实上不管中国学生还是印度学生他们文章的内容都是非常类似的,和我们在以往讨论中的话题都是相近的,比如中国在吸引外资、制造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果,印度在服务业方面发展很快,而且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印度在制度建设方面更胜一筹,因此我看到的征文,中国学生印度学生写的问题侧重方面是非常类似的。

  另外两国征文比赛一点不同,印度前五名获奖者都是男性,而前20名获奖者17名是男生有3名是女生,在中国非常高兴看到,在前五名获奖者当中第二名就是一个女性,而我们前面20名获奖者有9名是女生,印度可以向中国学习,性别平等方面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提问:(北京晚报)最后获得大奖的同学来自哪个高校、征文题目是什么?评委对他评价是什么?

  龚武:我写的题目是医药企业的国际化,印度的经验和中国应该学习的模式,我叫龚武,在中国国际工商学院读MBA,以前在医药行业工作,在北京毕业以后在医药行业工作五年,其中两年时间在非洲,在非洲因为做医药行业所以看到很多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印度企业的竞争,这是我们无法面对的现实,这现实会思考很多问题,为什么印度相比起来,我们平时不太重视印度,但是为什么市场上印度表现要远远好于中国,而且他们竞争力来源哪方面的驱动。大家看到的不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是发达国家的市场,印度企业在医药行业,在IT在银行方面非常成功,比如医药行业,印度企业已经出现了世界性企业已经是全世界第十大制药商,中国目前没有取得非常大的利润,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但是必须得面对,从印度成功经验有很多问题值得中国企业去思考,作为一个MBA学生我觉得我所学的知识告诉我应该怎么思考这个问题,至于评委对我的评价我不是很清楚,谢谢大家。

  潘迪穆:我们的评委都是非常出色的一些业内人士,他们其中有三个评委来自于沃顿,有一个是沃顿的首席教授,还有一个是印度人,负责市场教学,还有一个沃顿教育机构的主任,另外还有来自联想和波士顿的评委,还有新浪网和经济观察报和经济时报的评委,一个很简单的解释龚武为什么能获奖,是因为他的文章是最棒的。

  提问:(MBA教育网)可以看见这次沃顿有奖征文比赛非常成功,作为支持媒体想知道,今后会不会举办第二届,第三届或者其他类似的活动。

  潘迪穆:我刚才也说了这是我们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比赛,对于将来的发展不太好说,但是从这一次征文比赛反响非常强烈的,我们肯定在将来有类似的活动,作为沃顿知识在线是要推进全人类的知识发展,我想我们在将来也会继续举办类似其他的活动。

  吴扬:今天能够看到这么多的朋友支持我们的人,参加我们同学一起济济一堂庆祝这样一个比赛和这样一个仪式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非常热爱中国,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希望在我们的年轻人身上,就像每一个国家一样,但是中国的年轻人,就像在座的各位代表了非常有生机的力量,非常有朝气,非常向上非常努力,我认为我们国家非常非常有希望,为了这个希望,为了我们的前途我个人以及沃顿商学院的董事会能够做得,我们会尽一切的努力做,我们愿意付出我们全部的心血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年轻人成长做出我们的贡献,当然这个绝对离不开我们赞助商和支持我们的人,像联想像波士顿集团,他们这么多年大大小小事情,从最大领导到各个部门的领导对我们的支持,当然还包括在座所有赞助我们的人,没有你们支持我们任何东西都只是一个梦想,有你们支持,我们任何梦想都可能变成现实,能够帮助中国的发展,能够帮助各位的成长,对您的问题一定会有很多的形式,会需要您的帮助,谢谢!

  提问:(北京理工大学MBA中心老师)今天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样一个活动,很遗憾我的学生没有能够入围,我想提一个问题,沃顿商学院,沃顿知识在线,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跟高校走得更近,走到高校中间,到学生中间去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吗?希望今后有这样的活动欢迎到北京理工大学来。

  龚武:我本科是在北京理工大学上的。

  吴扬:我们现在在北京有几位业余的学生帮我们推广,网上有新浪和腾讯都在不遗余力的为我们推广,但是什么事都有一个时间,我们一年还不到,我相信在十年中,我们做事情比较慢,但是一旦做了一定会一如既往,我想大家有十年的时间我们会遍布全国,到时候希望大家都是我们忠实的读者,也希望各位回去能多为我们做出宣传。

  提问:(经济观察报)刚才听到四位嘉宾谈了中国印度可以互相学习什么?刚才他没有回答,想听一下他的观点,现在中国制造和印度服务是两个国家突出的特点,预测一下20年之后什么是这两个国家最突出的特点。

  潘迪穆:这个问题是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刚才在我的发言当中也提到了中国和印度可以相互学习什么,我也同意印度财政部长说的话,中国有三点印度可以学习,一个就是有一个远大的梦想、有一个工作的重心、有很好的执行力。

  除此之外想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观察,当我来到中国的时候发现一个不同点,中国人特别爱护公共财产,这跟印度人很不一样的,印度人很爱护私人财产但不那么爱护公共财产,这一点印度可以向中国学习的。另外我和我同事也有一些相同的看法,比如中国可以从印度学到什么,比如印度的资本使用效率非常高的,毫无疑问这种高效的资本使用效率对于金融产业的发展很有帮助的,谈到IT行业,从历史上来讲,印度资本是比较缺乏的,因此我们把大部分的资本投入在高等教育方面,在过去的50年发展当中,由于有比较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使得印度发展更好的知识经济,中国把资金更多投入在基础教育的方面,而高等教育看上去没有印度发展那么强。

  主持人:在整个征文比赛结束之前要呈上一个精彩的印度舞表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