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画家叶放:700万元苏州造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2日 13:37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王海珍

  拥有私家园林,是古代中国士大夫们的梦想。如今,苏州画家叶放重拾古人园林梦,耗费巨资兴建了一所现代私家园林。他试图以此恢复中国的园林文化,塑造一种艺术和生活融为一体的人间仙境

  在有天堂之称的苏州,私家园林是这个城市最显著的象征,像拙政园、留园等经典园林,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有人想延续苏州历史悠久的园林文化,造一个园林过生活。

  苏州画家叶放擅长现代水墨画,对他而言,“南石皮记”园林,是他另外一种艺术创作,只不过这种创作,是以泉石代替了笔墨。

  “造一个园林一直以来是我的梦想,”叶放说。叶放是乾隆年间的

状元毕沅的后人,外曾祖父任定海知府时建造了毕园,叶放生于园,长于园,直到文革时期,园林被人当作“七十二家房客”的大杂院,才被迫搬离园林。但是儿时小径弯弯、院落深深的园林痕迹,却一直在叶放心中挥之不去。

  现代人的园林梦

  2002年,叶放和几位朋友共五户人家,商量着一起买下了苏州十全街南石皮弄里的一排联体别墅。房子价格不算高,每家最初买房大概花了100万元,都有一个独立的小花园,被开发商稍微收拾了一下居然有模有样,潜藏在叶放心中的私家园林梦蠢蠢欲动,他说服其他几位朋友,打掉隔墙,连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立的大空间,算下来光院子内部就有500平方米左右,成为园林最原始的胚子。

  叶放的几位邻居,两家来自台湾地区,两家为美籍华人。台湾人中一个是开画廊的,另一个是台湾古董界的教父级人物。美籍华人都是IT界精英,一个是摩托罗拉研发中心负责人,另一个是思科中国华东区总经理。五户人家关系融洽,都是追求生活风雅之人,对园林生活心生向往,信任叶放,建造园林就全权交给叶放了。

  在建园林之前,叶放查看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园林著作,中国明代造园家计成的《园冶》中提到“三匠七主”,意思是园子最终的样子三分靠匠人,七分靠主人。主人的意趣决定着园子的气质。园林如艺术品,本身就是一种即兴的创作。叶放按照自己儿时园林的影子,开始构建他的现代园林,2002年2月,南石皮记正式开工。

  “图纸是自己画,工人也是自己亲自选过之后聘请的,某些时候,我有些追求完美。”叶放笑着说。一头飘逸长发,嘴角总是隐含笑意的他随和温厚,不是喜欢较劲的人,只是对园林除外。

  六个月后,假山建成,开始移花接木;继而开始填充细节之美。叶放用许多新鲜的元素,让整个景观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屋檐上用玻璃来装饰,是叶放的一个创新。按他的说法,古时“结草为庐”也是有不同式样的,有全草的,也有木草结合的,所以这种材质嫁接的方法也是有典可循的。玻璃屋檐上的书法,作为装饰也记载着主人的哲学思想,三面分别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的《自叙帖》、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刚好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集成。这是儿时毕园留给叶放的深深烙印。每家屋前都有个美人靠,有疏有密,很有节奏感,样式一致,却不呆板。

  造这个园林时,叶放遭遇很多议论,有的说是不守古训,有的说是远离了章法。意见大都来自有丰富园林经验的老工人们,在给亭子上瓦的时候,叶放建议用全瓦,而施工者认为苏州园林就应该是用小瓦的,甚至有段时间,一心复古的工人用罢工来抗议叶放对园林的创新。在朋友眼中不怎么会说“NO”的叶放,却坚持自己的想法,在他的坚持下,还是放弃了小瓦的传统做法。

  叶放有自己的道理,因为只有这样,才和周围的建筑和谐。园子是今天的,所以一定得适应今天的生活,卫生间有空调,这样才是舒适的,更何况小瓦全瓦之争。另外还有各个时段不断变幻的灯光,屋檐上雨棚的玻璃材质。现代与古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生活便利,也有古意情趣。这也如同叶放本人,虽然喜好复古生活,有士大夫的生活情结,却并不妨碍他用手机,用电邮这样的现代通讯工具。

  历时三年,耗资200万元,精挑细选700多吨石头、30多种古树名木,外加叶放在江浙等地选购材料时跑坏的一双鞋子,终于,叶放心中的园林建成了,取名“南石皮记”,以应南石皮弄这一地名,更多的是有一份随意淡雅的小品含义在内。

  “南石皮记”虽小巧,里面却包含着水榭、半亭、假山、石室,半栏桥、荷花池、美人靠、活水源等各种古典园林的建筑元素。园林四季,各种花次第开放,先是腊梅、迎春,之后有桃花、紫藤、金银花,八月间荷花艳满水池,十月是石榴的天下……叶放的园林生活才刚刚开始。

  传统的园中雅集

  叶放造园时心思细腻之处令人叹服。园林内的每一处都有典故出处,比如单边的桥、“扣石为兄”的故事等,这些细微的地方做得相当精致。

  园中有池,一角是假山,园虽不大,假山却石质琳珑。为这假山,叶放花了功夫,今天垒起来,明天他左看右看,觉得不美便叫人拆开重做,不厌烦琐。园中的植物也有讲究,无论是阶前细叶纤纤的书带草还是墙下红豆累累的天竺,抑或是池中的几茎残荷,院中的三竿翠竹,仿佛都能从诗文里找到出处。

  玻璃推门和桥上的玻璃装饰带上有自己做的回文诗词,文人的诗词游戏被叶放用来装饰这个雅致的庭院。房子的墙壁上有零星的文字雕刻,把汉字作为一种符号镌刻在日常的生活中。从后门进来,还有一个有趣内容:文字游戏。进门的门轩上有个待对的对子:烟锁池塘柳。偏旁上含着金、木、水、火、土。对的要求是不仅意思上对,文字上对,而且文字的偏旁上也要对。叶放说,如果你对好了,奖品是南石皮记请你三个月的吃住。

  池塘内最初放养了十五条鲤鱼,一年多的时间内,竟然繁衍了上百条,若是有人拍拍手,上百条红色的锦鲤似通人性一般,就会齐唰唰游过来。叶放说,功劳全归他女儿,每天放学回来,小女孩会拿着鱼食,蹦蹦跳跳地跑去喂鱼,拍手渐成了放鱼食的信号,于是鱼儿听到拍手声就会一起飞奔,场面煞是壮观。

  每日,叶放就在自己的园林里休憩,画画,闲时背着手走过小径弯弯,儿时的回忆会慢慢弥漫上来,这是属于他自己的空间。还有一些时间,他会将自己的园林贡献成为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如今,外地文人去苏州不去叶放家,会觉得是一个遗憾,他的私家园林,也渐渐成为许多雅士墨客聚集的地方。

  私家园林造好以后,他常常在园子里与友人一起举办各种雅集,堂会。现代人对这类名字有点陌生了,雅集、堂会被PARTY、聚会这种更为西化的词语取代,叶放有时会想,中国人接受西方的时尚观点时,到底有多少是真正意义的领会?又有多少成为潮流的盲目附庸?而我们的时尚标准又在哪里呢?

  他将每一次雅集视作创作,会投入十分认真的准备。比如去年中秋节,他策划了赏月雅集,三十个国家的美术馆馆长,在上海参加完双年展后,跑来苏州寻幽访古,晚上一群人来到南石皮记,参加叶放组织的的赏月雅集。先游园品茗,再听曲观戏,评弹开篇有“赏中秋”、“莺莺拜月”、“苏州好风光”等,昆曲折子有“惊梦”、“寻梦”、“拾画”等,来宾们散坐在水边平台、栏杆和曲桥之上,每每唱过一段后,还要问上几句。虽然有的未必能够听懂,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却给他们许多冲击,一位德国朋友说:“你给我们带来了无法言传的感悟。”

  雅集中还有寿筵,叶放会受寿星之邀,策划一个古意盎然的寿筵,如果有人开车,需在进园林很远的地方,停下,换成古时的小黄包车入内。曲径幽幽,会有一到两个古时丫鬟装束的女孩擎着灯笼在前面引路,边上还有江南丝竹伴奏,入场的人必须穿布鞋,叶放解释说,这是情景暗示,更易与园林氛围相契合。

  之后是古式的拜寿仪式,主宾抱拳作揖,寒暄致礼。小辈还要下跪叩拜。等客人都来齐之后,由丫鬟带着游园,然后寿筵正式开始。在这种仪式中,参与者会发现,中国的民俗礼仪,不仅有礼有节,还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托赋与情感介入。喜欢古式寿筵的人很多,许多人盼着叶放能为自己的寿筵做雅集策划。叶放说,雅集在我来说,是一种艺术创作。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有韵味。

  园林里的现代生活

  叶放是好古之人,写字喜好繁体,出门爱穿唐装,名片上的电话号码也是零伍壹贰……,有人说他是名士,过着士大夫生活,他反驳:“现代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名士,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状态不同,我所做的只不过是想要恢复一种文化。”这些雅集对于叶放而言,并非仅仅是表达了一种对传统文人生活的向往,更确切地说,是为了让艺术回归生活。

  在叶放完成“南石皮记”后,曾经不下八、九十人找上门来让叶放帮助他们造园林,来者有商贾富户,有

房地产商,也有文人艺术家,叶放一一婉拒,只接了一个园林修复的工作。“那个园林曾经是唐伯虎旧居,”叶放说,他修建园林,是作为一个文化记忆来完成,余者不接。

  而对于私家园林这种形式是否会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叶放的理解是,园林具有一定的文化情结,它强调的是融于自然,将生活融于艺术,把艺术置入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很多具有这样经济能力的人,他们为了暂且躲避现实生活的叨扰,就有可能去呈现这种梦想。但是叶放也担心,商家的推波助澜,可能会将园林生活变成一种符号,变成一种点缀。

  在南石皮记建造完成之后的札记上,五位户主每人留一段话,写一写感受。大家都以为爱好风雅,喜好古诗词的叶放,会来一段绚丽华采的文字,谁知他提笔写了一句:“造一个园子过日子。”如此大白话与他平时行文喜欢“之乎者也”的风格大相径庭,叶放说:“这是我的真实想法,园林是一个生活的地方,不是标本,也不是符号,它是实现让艺术回归生活的地方。”

  叶放的作品,画的也是亭台楼阁的园林,他会时常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之中,仿佛自己就是笔下园子里的一个员外。现在,我们好奇的是,当他全心交付给这座园林,在古代游走时,突然迸响的手机铃声,是不是会让他怅然所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