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永华影城将在仅有32个座位的VIP厅放映《无极》一片,因可享受“四件套”,所以票价高达人民币1888元。这“四件套”是:首映式观看《无极》一场;和陈凯歌、陈红夫妇聊天;吃爆米花、冰淇淋等食品;获《无极》上海庆典Party入场券一张,陈凯歌夫妇签名本,《无极》限量邮票一套。推出此项“杰作”者明确表示:这天价电影票瞄准的目标是“具有高度艺术修养、高社会地位和高收入”的“三高”观众群。
因为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所以我不知道像这样的“创意”在世界别处有没有过先例?如果是舶来品,那“洋为中用”可算是应用得炉火纯青,如果是本土原创,那就更绝了,简直可以属“开一代先河”。不过,说这样的“创意”绝,似乎也并不怎么精确,因为几万几十万一桌的天价宴,几万几十万听一首歌早就问世了,有这前车之辙在目,所以成后事之师也就自然而然了。
前几天长沙举行首届中国剧场论坛,与会专家猛诟我国的剧场文化是“阔少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廷芳言,在京沪等一些大城市看一场芭蕾、歌剧或听一场交响乐,好一点的座位都在500至800元以上,相当于一般教授工资的1/10或1/6。前几天柏林爱乐乐团来华演出,最高票价达人民币4000元,但该乐团在柏林当地演出,门票仅为43欧元,相当于一个德国教授工资的1/100。
我们姑且不讨论这些舞台剧的票价究竟合不合它的市场价值,我只是想到了另外一个“边缘”问题,那就是花了几亿几十亿乃至上百亿建造的富丽堂皇的大剧院,十三亿人中一共有多少人能光顾一回?穷乡僻壤的山野草民当然是无福享受这“城市的高级文明”,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市民,又有几人一生中曾前往那样的大剧院去“潇洒一下”?不过有一点倒是很公正,不管你是专家学者还是教授文人,哪怕你再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在这样的票价面前,照样让你和小市民一样望而却步。也许确像某些踱着方步的人说的那样,国民的群体素质不到,所以也不配进那样的公共场所。只可惜造这样的剧院,可是每个市民头上平摊了上百元人民币的。
按此说来,说大剧院是公共场所是不怎么恰当的,因为准确地说,那样的场所,应该定义为“某个社会群体场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2月20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