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地荒论:富豪今后抖富买别墅要收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13:06 新华网 | |||||||||
提示:地少人多的国家不在少数,为什么只有中国被别墅弄到几近“地荒”的地步?不幸中的万幸,住宅用地使用权只是70年,大不了到时一概收回,以免子孙连吃饭都成问题。 尽管你是位富豪,你可以玩豪华车,可以玩游艇,甚至加入飞行俱乐部玩飞机,但是今后,你打算在中国买套别墅“抖富”的话,可能要收敛些了。
这一猜测极有可能变成现实,它源于国土资源部官员的一次义正词严的表态。 “不能让少数人占用这么多土地资源!”2005年12月1日,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束克欣表态说,对大户型和低密度的住宅限制供地、对别墅禁止供地,是当前国土资源部的十项工作重点之一,开发商不要指望从别墅这个行当中赚大钱。 束克欣还批评了一些地方政府,“现在很多地方在打马虎眼,到处建大别墅,理由是以前批过的。”他的意思很明确,无论此前做过多少工作,建别墅一律都不能供地;不是别墅不好,而是土地资源有限。要保障中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要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能让少数人占用这么多土地资源。 过去两年中,地方政府因为土地问题而屡屡被诘难。各界的共识是:地方政府就是过去几年“圈地热”的肇始者。尽管早在1997年,中国就首度提出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但是很遗憾,1998年,新一轮的“开发区热”就在中国刮起,地方尤甚;1999年1月1日,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实施,尽管新法严格了土地审批制度,但实际上,这并未遏制地方政府圈地的冲动。 地方政府为什么乐得跟中央的意图抵触,去圈地、去搞开发区、去建什么大别墅呢?很简单,根子还在于地方官员的观念上,因为这是件“既有政绩又有钱花的好事”。在广东一些地方,出让土地的收益甚至占到了当地财政收入的80%。 这导致的后果很可怕,2004年的数据说,在过去7年中,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尽管期间中央不断下发各种措辞严厉的文件。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甚至直斥:滥批乱占土地造成的土地流失,已超过我国社会和资源承受力的临界点。为此,2004年4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紧急通知》,实施了“三个暂停”,即:全国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暂停新批的县改市(区)和乡改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暂停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的各类规划修改。 由此可见,束克欣的此次表态,是国土部一贯思路的延续,只不过更明确了,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别墅。 盘点中国造现代意义上别墅的历史,不过15年时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别墅在国外同样存在,为什么一到中国就迅速泛滥,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呢? 以北京为例,地产界习惯于把2002年推出的极尽豪华之能事的“贡院六号”,作为京城真正意义上的别墅或豪宅出现的标志性项目,如此算来,京城别墅的历史不过3、5年时间。但是至今,别墅都升级换代了好几回了:独栋式、双拼式别墅,正在逐渐取代联排别墅;位置上,也向密云及房山等更远、更僻静的地方扩散;风格上,则有欧美别墅与中式别墅之分;再细致些的话,就更为包罗万象,比如,“地中海风情”、“加拿大风情”、“乡村风情”,甚至“四合院”,不一而足。 如果对别墅进行限制的话,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少数采取类似措施的国家;放眼全球,地少人多的国家不在少数,为什么只有中国被别墅弄到几近“地荒”的地步?难道中国人真的富足到了买套别墅眼睛都不眨的地步?原因并非如此简单! 实际上,中国大量的别墅,还是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却没有体现出资源的稀缺性。比如,2002年,北京整体别墅市场中,Townhouse这一主流产品的价格居然只在6000~7000元/平方米;2004年,北京别墅市场整体均价也不过10000元/平方米;2005年,别墅市场平均价格居然下滑1500元/平方米左右。 照此计算,一栋400平方米的别墅,也不过300多万。这样的价格,对于富人而言,倒是真的可以眼睛都不用眨了。 “便宜”了富人,可苦了农民和国土部的官员们:前者失了地,生活都没着落;后者天天愁眉不展,琢磨着怎么对付“红了眼”的地方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