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如何谈论你没看过的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7日 16:51 经济观察报

  杜然

  据说河豚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连喝水带吸气,把自己的身体弄得圆鼓鼓,声势虽然虚张,但管用。大多数写书评的人,都深谙河豚的这一招,王尔德就自称好些书没读,一样写出书评来。还有更厉害的,比如一个叫皮埃尔·贝纳尔 (PierreBa-yard)的法国人。

  贝纳尔写了一本书,叫《如何谈论你没看过的书》(HowtoTalkAboutBooksYouHaven’tRead),不仅在法国卖得好,《纽约时报》书评版也将其列入了2007年100本图书的名单里,看来这本书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作者是法国巴黎大学的文学教授和执业心理分析师,再也没有比拥有此种职业跨度的人更适合写这样的一本书:身为文学教授的他坦承,很多书都没有看过或者只做过翻阅 (例如他说自己没有完整地看过《尤利西斯》),但这并不影响他经常就这些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想,他作为心理分析师所受到的训练,对此种技能是有帮助的。

  我拿到这本书的英译本之初,原本以为作者是一个美国人或者英国人,但没想到是一个高卢人;实在很难想像在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介于神父和摇滚明星之间的国家,会跳出一个像贝纳尔这样的人做出此种具有反智色彩的举动,这就好比一个神父公开宣称他没完整地看过《圣经》。

  究竟什么是阅读?阅读行为本身是否存在着划分?是否只有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才算是读过一本书?还是说,略读也算是一种阅读?贝纳尔认为,略读是介于读(read-ing)与不读(nonreading)之间的一种阅读模式;略读和翻阅其实是最常见的两种阅读形式(尤其适用于《尤利西斯》和《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书)。在我看来,略读和翻阅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平衡了大量阅读和时间之间的矛盾冲突,尽管这种大量阅读也许并非出自你的主观愿望,比如像作者这样的文学教授;而你需要提前做的功课,就是把书分为值得认真读的书、翻阅即可的书、看看封面即可的书、听朋友说说即可的书和完全不用碰的书。在贝纳尔看来,文化首先是一种方向。所谓有教养,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去读一些所谓你必须读的书,而是要在作为一个系统的所有书籍里面找到你的方向。

  很多年前,我曾经试图阅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但书中祖孙几代同名同姓早让阅读的快感变成了判断与猜测之间的痛苦纠缠。咬牙坚持到第四章时,在报上看到作家出身的前文化部长说自己读 《百年孤独》,读了一两章就放下了;想到我已经坚持到了第四章,于是也如释重负般快乐地放下。类似《百年孤独》的,还有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一个英国作家曾经不无幽默地以一种独特视角评价《尤利西斯》,她说这本小说很可能是乔伊斯开的一个玩笑——写一本谁也看不懂也没有耐心读完的书,作为检测你是否诚实的工具。贝纳尔的这本《如何谈论你没看过的书》,传授的正是当你不准备诚实时,可能用得上的技巧。比如当你被迫和一个作家谈论他或者她一本你并未读过的新作时,你应该给予一些抽象的、不涉及细节的赞美。

  谈论你没看过的书,在贝纳尔看来,是“属于真正的创造行为”,而阅读的目的,正是为了鼓励创造。这前半句当然是玩笑话,不可当真,甚至整本书,在我看来不过是这个法国知识分子开的一个玩笑;想必他断然没料到这本书在西方知识分子圈内所引起的反响有如此之大,甚至有人愤而说出了“罗兰·巴特杀死了作者,而皮埃尔·贝纳尔杀死了读者”这样毫无幽默感的话。倒是有一点我真想知道:贝纳尔把自己这本书究竟是划入看看即可还是需要从头看到尾通读的书?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