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急管繁弦四月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 17:21 21世纪经济报道

  虞 邯

  时序还是清明,新茶既采,踏青人众,虽说气候冷暖不定,但从南往北,暮春的气息已经隐隐透了出来。北方大风降温,一些地方居然飘起了雪花,但空气中的冷冽都带了些甘芳的味道,不再是那样的严冷呛人。我从北往南,一过岭南就热得直脱毛衣,街上行人,都穿短袖,阳光炽烈,即使是多云天气,也晃得人眼花。我对朋友说:才过清明,就热成这
样,反不如北方四季分明的好。话虽这样说,早上或者晚间,在热气中有清凉的风吹过,倒体味出一种别样的熟透了的春天味道,南北的春天,尤其在这四月的天气,实在大异其趣,一种是似暖还寒,欲迎还拒;另一种却是三春匆匆开过,迫不及待奔向热烈的人生了。地理气候决定群体性格,南北民风,亦可由时节看出个端倪来。

  我和一个朋友谈及节气,他说分外奇怪,打小在农村长大,也没有很关心过这码事,年纪日长,倒是在意了。我说我是有一次在北京,大约9、10月的样子,北京的秋老虎太厉害,而且空气干燥,常常走在反射着强光的混凝土路面,有要闭过气的感觉。有一天晚上,并没有变天,突然窒闷中起了一丝凉风,不多一会,就觉得周身清凉了很多,正在纳闷间,听见院子里纳凉的一个中年男子,用地道的北京话卷着舌头说:“到底立秋了就是不一样啊!”我赶紧问,就是今天立秋吗?大家说是啊。第二天起就一日凉过一日。我从此以后,对时序节气,开始有了感觉。

  朋友大笑,说,你的意思是节气比

天气预报还灵,立秋一来就好比开了冷气机。我一听哑然,没有料到现代科技对人们的想象力蚕食得这么厉害。节气时序,并没有手机上的数字显示来得清晰,但对于一种生命感觉的体验,数字也许永远没有来自大地土层的消息那般丰富和亲近。

  人类从原始丛林中走出,这样深厚的集体无意识,是摧枯拉朽的现代科技也无法掩埋吞没的。人们说自己居停在钢筋铁骨的丛林,是对自己生存状况的一种讽喻,更是一种无意识的回望和眷顾。显然他们不能够忘却,曾拥有过一种更为自然的时序观念,从花鸟虫鱼、草木枯荣中辨认时间的痕迹。时间是隐身的精灵,它的衣襟下摆拂过这时而丰饶、时而贫瘠的大地,一切都呈现然后退幕,周而复始。比如花草、水果、粮食,以及人们反复歌咏的亲缘与爱情。但人们更多地相信了自己的力量——人类已经成年,不需要自然或者上帝的荫庇,可以轻易地颠倒时序,变换冷暖,四时鲜果随时可供。仿佛所需要的,只是固定四季中最好的温度、湿度、风向以及光照,人们所有的工作都在指向一个危险的境地:把一年变成一天,一个工作时刻表上的相同刻度。

  值得庆幸的是,生命的感觉还没有死去,依然存在着和自然节律对应的生命直觉,就像这个时节,即使气候冷暖不均,环境污染让天气变得无所适从,但我还是感到了一种温润洁净的意味,这让我想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道:“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所谓清明,由于历代都有惯例在这天祭祖扫墓,唐杜牧又曾写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和“床前明月光”一样的少儿开蒙诗句,所以难免给对传统文化不予深究的人以凄惨悲苦的感觉。真是个不幸的误会。其实清明是一个春和景明、万物生华的时节,所以才被古人当成二十四节气中,除冬至外最为重视的节气,若仅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反而不如中元节重要。古人当此之际,还盛行插柳、食青团红藕等习俗,都是在强调舒展生发,而非黯然消魂。

  不过在文化感觉上,发生误会是常态,不发生才是变态。比如人间四月天,一听上去也难免有怅惘之感。这种感觉,多半可以归功电视剧《人间四月天》,这部电视剧把现代最才子佳人的两个拽拉到了一起,演了一幕爱而不能的悲剧,虽然现实中仅是莽撞的诗人一厢情愿的单恋。这个怅惘的片名出自林徽因的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写给她儿子的,写得言辞清亮、意境开朗,并非一首爱情悲歌,她写道: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真是最好的四月天,没有被过多的渲染所附丽,干净、单纯、明媚。尽管我们离开《礼纪·月令》已经异常遥远,但大自然的节律却并没有被近现代的人力所改变,我们的母亲容忍着她的孩子的各种试验并继续在宽容他们,延纳他们,而我们也许应该在我们浇注得越来越厚的水泥沉积层上,去聆听来自大地土层的消息,我们也许可以根据它,重新领会自己生命与感觉的节律。

  当然,这并不是对着一本黄历,去过一种已经被废弃的古典生活,而是我们穿越时间和岁月,领会大地与宇宙的节律,并试图把握住那飘浮其上的一缕书香,以及在所有器物、民俗中传承下来的一种感觉。

  一种中国式的生存,在全球化的时代。

  假如有人轻易地把它视为读经、穿长袍以及冠礼,像这些年会被当成新鲜物事的东西那样,那么这不是一种正确的理解。一种中国式的生存,等于是一个人对他的传统记忆有选择的保留,是他对中国的全部理解在生活中的触发,它可以各异其趣,就像这个时节的各地迥异的气候一样,但这迥异的背后,有统一的温润清和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时有八风,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

  难怪,我从北到南,从飘雪的北京到阳光炽烈的岭南,都呼吸到了同一种气息。

  有人问我,你文化上的中国是什么?我脱口而出:“杏花春雨江南,骏马西风塞北。”而今却觉得,我心上的中国,是那穿插在岁令时节、衣冠服饰、器用杂物、花草竹木中一种不可名之物。是那不可名之物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变形和寄居。

  四月天,孩子脸,南方燠热直如初夏的天气,突然因一阵夜雨加了凉意,和友人一起坐在山上亭子里喝茶,突然听见他问道:这个时候,我当然不能折根柳枝插门口,会被人笑,而且也没处折去,除了喝茶踏青,有别的应景的好玩没有?

  我正色说:此时最应景的就是听音乐会。他将信将疑:何以见得?我说有《礼记·月令》云:三月清明节,桐始华。古人造琴瑟就用桐木,何况此时游目骋怀,怎能没有丝竹之声?世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四美具,二难并,所谓四美者: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者:贤主嘉宾。乐事者通音乐之乐,因此目前最应景之事,就是你请我去听音乐会。

  主人又好气又好笑,我请你喝茶,你倒在这歪解掌故,还要骗音乐会听,绝对是不能搭理纵容你的。

  我笑答:歪解正解,只要解得,就是解人。绕口令还没说完,忽然有雨打下来,打在旁边树枝的新绿上,簌簌作响,山中地形高下起伏,雨声犹如急管繁弦,正像是Frantigek Skroup的名曲《春天的节日》。

  ·相关资讯·

  2006年4月18日至20日

  青春版《牡丹亭》北大公演

  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

  人们对青春版《牡丹亭》的热情,并没有随着新的昆曲重头戏《桃花扇》出炉而丧失,相反一种比较的存在反而使支持者坚定了信心。白先勇的个人禀赋在古老名剧中完成了现代感和古典几近完美的交融。而要去看这部昆曲,事先须略做基本功课,对于昆曲的美感方式不可不探知一二。最值得一看的是两个主角绝美的扮相,以及使人过目难忘的舞美设计,这是古典戏剧的华服展会。比较遗憾的是,由于昆曲功力的炉火纯青需要长期的锤炼,即使已经多次公演,青春版与资深版还是有相当距离。

  推荐理由:这是最切合时节的演出,正是花开时候,且看姹紫嫣红,掩了断壁颓垣。

  2006年4 月20至23日

  天使之弦竖琴演奏会

  香港海港城港威商场大堂Ⅱ

  假如你是一个古典乐迷,又错过了4月初和15号在上海的两场竖琴演奏会,那么不可以再错过香港这场,并非只有中国的乐器才能发思古之幽情,竖琴也同样能够让你感到辽阔遥远的古典诗意,仿佛九位缪斯同时浅吟低叹。竖琴的起源极早,是一种用手指拨奏的多弦乐器,它从十八世纪在歌剧乐队中出现后,大多作为装饰性乐器,即主要用以模仿诗琴或六弦琴的声响,使听者在想象中恢复古代的意象。

  推荐理由:竖琴被称为“天堂的音乐”,亚洲最具天赋的几位女竖琴手齐聚一堂。

  2006年4月23日

  法国里昂童声合唱团音乐会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东方音乐厅

  看过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观众,大概会对影片中的童声合唱留下深刻印象,那是法国里昂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清澈纯净的歌声。这支童声合唱团由克里斯蒂安·瓦格纳创办于1947年,经常出现在各种国际重要活动的仪式上,如为教皇表演、原子弹轰炸广岛50周年纪念活动等,被称为是“为人类送上天籁之音的和平天使”。

  推荐理由:优美的童声,以及清亮的瞳孔,还需要其它吗?假如我们知道西方一种对歌唱事业的毕生追求就是通过某种残酷的方式保持这纯粹的童声,我们就没有理由错过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