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行善的乐趣:让公益成为生活方式(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9日 15:25 财经时报

  另外一个将公益事业看做生活方式的代表人物是劳拉,拜科集团(The PAC Group)的市场经理。劳拉已经在中国生活了近八年,除了在拜科的正式工作外,业余时间都在致力于上海贫困儿童的教育慈善事业,如今已经在慈善机构Shanghai Sunrise任董事一职五年有余。“通常我在拜科工作到下午三点,然后就去Sunrise继续工作。”算一算,劳拉每周必须在拜科工作30个小时,在Sunrise无偿工作20个小时。她说:“我把做慈善当做我的休闲,我的一部分生活。”

  在劳拉看来,“帮助别人乃至做一些公益活动都是一种责任。如果你没有时间,就尽自己的力量付出一些金钱;如果你没有钱,就尽可能付出一些时间。”

  小时候在社区帮助老人,大学时候帮助无家可归者,来到上海后经由友人介绍从此为上海地区的贫困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慈善工作似乎从小就是劳拉生活中的主旋律。她并不以为自己每周在Sunrise工作20个小时有什么不寻常。“这或许可以说是一种家庭传统,也是我的兴趣所在,现在更成为我放松生活的一种方式。”

  “我在中国已经快八年了,我的家人和我都已经很中国化,比如在春节的时候走亲访友。非常高兴能够在这个春节去拜访顾——Sunrise的第一批学生之一。我认识顾已经五年了,两年前我最后一次遇到她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害羞、脸上长满痘痘的小姑娘,而当我年前在地铁站再次遇见她时,她已经成长为一位挺拔、自信、有成就的女孩了。而且正要在北京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劳拉说起学生顾光明的未来,脸上有一抹光辉,在她的生活中,或许没有任何一项事情能让她得到如此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公益是一种生活态度

  “Do good things,and good things will come back to you.”这是狄志高经常说的一句话。狄志高,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副总裁及区域总经理。典型的美国人,但自1997年在上海任酒店总经理以来,已经逐渐融入中国的文化,现在他的英文名已经鲜有人称呼。

  狄志高关注上海的社会社团,为上海的公益事业倾注了大量精力。他每年组织大型慈善晚宴,为上海儿童福利院慈善筹款,同时组织员工定时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孤儿,到敬老院照顾老人。

  每年一次的慈善晚宴,来宾客人都是社会名流,狄志高往来穿梭于身着昂贵时尚服饰的客人中间,心里想的却是福利院的儿童和敬老院的老人。一次,他用3万元人民币买下一幅简单粗糙的图画。这幅画是上海儿童福利院一个孤儿的作品,而这3万元则作为慈善基金,全部捐献给上海儿童福利院。每次的慈善晚宴,他都会自己掏钱买一两件孩子们的作品,然后这些钱全部用来捐赠给需要帮助的社会救助团体。

  在他们家中,还有一个热心的志愿者——狄志高的太太狄雯娟。作为一个专职的家庭主妇,她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更多的公益事业。2004年岁末的东南亚海啸时期,她就在两所天主教堂做志愿者,从事收集捐款、整理物品等工作。

  狄志高的行动也影响着波特曼丽嘉酒店的员工。在这座酒店工作的员工会每周轮流去福利院和敬老院,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切的好心善举都是有回报的,虽然看不出它是以什么样的一种形式存在。但是,心灵的平和与欢欣是多少财富都不能换来的。”狄志高说这是他所一直坚持的信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