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在IT界失效以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 22:04 钱江晚报 | |||||||||
文/王曦煜 1965年,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高顿·摩尔(Gordon Moore)在一次小规模的演讲中不经意地提出了一个观点:得益于生产工艺的提升以及规模效应,芯片厂商平均每18到24个月就可以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将芯片集成度提高一倍。在以后的IT业发展历程中,这个现象被不断地验证,这句话最终被称为摩尔定律,Intel还曾被指责刻意按照该定律推出新产品。
2004年,在这个定律统治了IT业40年后,Intel 的P4 4GHz芯片的研制计划因为散热问题被取消,这似乎暗示着“摩尔定律神话”的终结,技术发展遇到了瓶颈,而芯片性能也已经超出普通用户的需求,在单纯追求速度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时候,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临,IT业开始另辟蹊径、寻找其他的突破口。 这和汽车业的发展历史相类似。1899年,汽车时速首次超过100公里/小时,5年之内,卡迪拉克和劳斯莱斯汽车公司相继成立,豪华汽车开始出现。50年后,汽车速度超过200公里/小时,开始出现迈巴赫、宾利等奢侈品牌。如今,汽车最高时速已经达到了超音速的1221公里/小时,豪华汽车的价格也已经达到了千万美元的级别。摩尔定律在IT产品上失效之后,后者也出现奢侈化倾向。不管是意大利著名设计师亲自打造的笔记本电脑,还是法拉利汽车版数码相机、荷兰郁金香手提电脑等,除了艺术感和品位,更重要的是,它们一定要稀有,只有这样,它们才具有足够的收藏价格,从IT产品摇身一变为奢侈品。 奢侈品更像是一种符号 法国哲学家福柯认为,现代人真正稀缺的正是把生活与美、艺术结合起来,而大胆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别是对成功人士而言,是一种生活的境界。 当代社会是一个典型的消费社会,其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决不是用单纯的经济学原理就能够加以解释和说明的。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博德里亚在其《消费社会》一书中就曾指出,当代消费社会有一系列不同于传统生产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在生产社会中,消费行为是依据人的真实需求而作出的行为选择,但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与人的真实需求之间的关系会背离得越来越远,商品及其形象成为一个巨大的“符号载体”,不断地刺激人的欲望并驱动人的行为选择,从而有可能使消费成为一种非理性的狂欢。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所消费的不仅是一个物质的产品,而且也是一个象征的符号,这种符号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人们的身份或社会经济地位。 所以,一旦消费背离了人们的真实需求,它就很可能会演化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上的符号,在奢侈品消费中,人们追求的核心价值已不再是商品的本身,而是依附在商品使用价值之中的“符号象征价值”。 无疑,这种成为价值符号的IT奢侈品将会出现得越来越多。 谁在消费IT奢侈品 杭州大厦在去年开出的Vertu专柜,生意一直不错,平均一个月能出近10只天价手机,有的顾客一买就是三四只,其中最受欢迎的黑色系列经常断货,这些顾客大多是商务人士。 这些手机在功能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仅设计了几个基本功能:电话、短信、电话簿,还没有目前流行的拍照、上网、游戏、记事等功能,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天价手机。 地产大亨潘石屹是各种IT产品的喜好者。除了着迷于iPod、高档数码用品以及手写电脑等IT产品外,这位亿万富翁最近还被诺基亚瞄上,力邀其为高档手机Vertu手机做代言人。 像潘石屹这样的新一代富翁阶层,正成为IT奢侈品的消费主力。IT产业更是打造新一代富翁的发源地。丁磊几年前就曾成为中国的首富,而陈天桥、黄光裕、李彦宏、施正荣等人,也依靠纳斯达克的神话,相继成为中国新兴富翁的代表。这些新贵族对IT奢侈品,往往情有独钟。 当速度遇到瓶颈 在IT业,每一样产品,在诞生之初,惟一的追求就是速度。但是,当这个速度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开始产生瓶颈。 当CPU的频率超过2G,之后的速度提升对于用户的日常使用来说,差别已经不是太大了。同样的,当数码相机的像素达到500万以上的时候,洗出的数码照片差别也不会太明显。智能手机的功能已经如此强大,你甚至可以当作半台电脑来使用,但是在3G普及之前,手机功能已经到了极限了。这个时候,能够改变的,只有外观和材质。 不仅仅是这些数码产品,即使软件也是如此,从windows95到windows98是一次飞跃,再到现在最流行的windows xp,其实从xp开始,微软就开始加入华丽的外观,传言中的新系统vista更是华丽得惊人。 当瓶颈产生而摩尔定律失效之后,IT产品不得不寻求另一条路。 奢侈化是另一条路 在很多人看来,奢侈品只存在于汽车、手表、香水、服饰等时尚领域,而与IT产品绝缘。但现如今情况正发生改变。 一些聪明的厂商已经看出部分消费者早已不再满足大规模流水线上制造的IT产品,在一个真正大规模使用IT产品的时代,真正的奢侈是手工一件一件精雕细刻出来的。 保时捷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它们把自己设计的数字腕表标价15万美元,比NOKIA的贵族手机Vertu要贵得多。一只旗舰版白金Vertu手机售价达到32000美元,而黄金版Vertu手机售价为18500美元,就算最便宜的版本也要4700美元。 最近几年,像Vertu这样的IT类顶级奢侈品正变得越来越多:由钻石镶嵌、价值超过300万元的Tulip E-GO笔记本;全球共售500副,价值达14500元的铁三角ATH-L3000耳机;由27盎司18K黄金以及碎钻打造,价值20万元,全球仅售一部的Game Boy游戏机;最近在德国CeBIT2006露面的,镶嵌了63颗1克拉钻石的“i.Beat organix gold”MP3播放器;采用紫檀木纯手工制造的万元键盘…… 和其他奢侈品一样,IT奢侈品除了在外在艺术感、内在品质方面做到超凡绝伦外,它还必须是独特、珍奇的稀缺之物,而非普通大众的生活必需品,它本身具有非同寻常的身份象征意义。如同沃尔冈·拉茨勒在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中所描述的:“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 这些顶级奢侈品所拥有的特征大多相似。比如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设计,由名匠纯手工打造,由黄金、白金以及钻石等珍稀材料制成,在全球限量发行,价格绝对昂贵等。 潮流新品不是奢侈品 并非所有天价的IT产品都可以归入奢侈品的行列。一些年轻人热衷购买最新上市的高频CPU、高配置电脑、高端手机等,这些产品尽管在上市初期价格惊人,但很快就会迅速降价,并最终成为大众化商品——这些产品显然不在奢侈品之列。 经济学家们认为,人们购买奢侈品,更看重的是奢侈品本身所显示的富贵和品味。因此奢侈品必须有看上去就高人一等的品质和昂贵得让绝大多数人“只能艳羡,无法拥有”的价格。消费奢侈品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人们对自己的预期财富增长乐观的一种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