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选择营销岗位 需分清熊掌与鸡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 08:23 中国青年报

  招聘会上招的多是营销人员,求职者对销售岗位褒贬不一

  选择营销岗位,需分清“熊掌”与“鸡肋”

  实习生 王璐 马玲 本报记者 陶涛

  “人这么多,进去也没有什么希望,不去了,谁要票啊?我半价处理!”北京科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宋举着招聘会的入场券,正逆着人流向外挤,这是近日发生在北京的一次招聘会上的一幕。

  小宋的喊声吸引了众多求职者的目光,为什么不去了呢?“招聘的大多数职位都是销售员,与我所学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而且一些公司总是要求有营销经验,我还没工作呢,哪儿来的工作经验?以后再也不去招聘会了。”小宋告诉记者,而排队的求职者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我可不想再干营销这行了”,来自河北的张平,3年前毕业于一所

化工专科学校,来参加招聘会之前,刚从一家图书销售公司辞职。谈起不愿意干销售的原因,他笑称是因为关于销售员的负面报道太多了,自己心里对销售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再加上干了一段时间的图书营销员,发现招聘企业所承诺的月薪2000元以上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说卖出一套标价3200元的书便可提成900元,可那套书根本值不了那个价,谁愿意当冤大头啊?”张平只能无奈地苦笑。虽然不愿意做销售工作,但张平也承认,营销员是目前招聘会上最热门的职位。

  不过,和张平一同来参加招聘会的廖云就不同意他的观点,曾干过几年医药销售的廖云说起销售这行显得颇有心得:“做不做销售这要看招聘公司的具体情况,那种正规的实业公司,有自己的产品、较好的销售方式和良好的就业环境当然可以选择。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干销售的,有能力才能挣到钱。”她认为女性最好不要干这方面的工作,因为“压力太大”。廖云现在打算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刚在一家保险公司投完简历的小刘表示,“其实销售岗位挺能锻炼人的,刚开始工作可能赚不到钱,但干一段日子肯定能好起来”。

  同样招聘销售职位,在招聘会上受到的待遇却截然不同。在本文开头提到的人才招聘会上,旺旺集团、北京现代汽车、同仁堂鸿日药业、百度时代网络等知名企业的展台被应聘者围了个水泄不通,据招聘人员介绍,他们招聘的大多是营销类岗位。前来应聘旺旺集团营销职位的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还没看清楚展台就被挤到了一边,之所以选择知名企业,是因为一个运作良好的公司一定有自己科学完善的营销体系,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个人发展有极大的好处。但一些中小公司这类职位的招聘效果并不太好,展台前甚为冷清。

  在近日举办的北京朝阳人才市场医药行业专场招聘会上,来自哈尔滨某大学的女研究生晓祖应聘了营销岗位,对于做营销是不是大材小用的疑问,晓祖似乎不以为然,“相比科研,营销更适合我。虽然做销售一开始很辛苦,薪酬也没有保障,但同时也充满挑战,我想我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与晓祖相比,盛平选择做销售略显无奈,毕业于安徽某医科大学的他一直在药厂做研发,这也是他理想的工作状态,但从2006年开始,医药科研行业不景气导致他不得不另谋生路。

  一方面求职者对销售类职位褒贬不一,另一方面企业招聘人员表示,优秀的销售人员非常难找。某公司提供的销售职位要求应聘者有化工方面的知识,但当天只收到了一份简历。在招聘会现场,某机电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业务员再多我们公司也不嫌多”,因为他们公司今年新增10多个销售点,按每个销售点需要两个业务员来算,也得再增加20多个业务员,而且公司还在不断拓展市场,业务员还是比较缺的。从事营销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同样是销售工作,因工作内容不同,不仅名称有所差异,其要求和发展前景也大有不同,应聘营销类职位需谨慎,分清“熊掌”和“鸡肋”再下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